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与囊袋以粘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末端开放,并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固定,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10~30个月,回结肠膀胱脐部阑尾排出道控水能力满意,患者自行插管排尿方便容易,平均每次导尿量300~500mL,回结肠膀胱内压19614~44132Pa,无输尿管返流或积水及其它明显并发症。结论:不加任何处理的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我插管方便,为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病人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往全膀胱切除术后常用腹壁造口解决排尿问题,患者生活上有诸多不便。而理想的代膀胱是能够自主控制排尿,对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没有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最大程度地提高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全膀胱切除时注意保护好尿道膜部与尿道外括约肌。用带蒂的末段回肠以“W”型整形缝合为球囊状新膀胱,安置于盆腔内,其最低位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2例患者出现新膀胱漏尿、腹膜炎,经处理后痊愈。20例术后恢复顺利。追踪观察一年,22例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无尿失禁、无溢尿,排尿间隔时间3h以上,每次尿量>200mL。术后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检查无明显改变,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20例男性患者术后出现阳萎。22例患者未见残余尿道发生肿瘤。结论:本术式简便易行,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一个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赵凤艳 《科技信息》2012,(36):488-489
中晚期膀胱肿瘤病人临床多行膀胱全切除术,而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问题一直是泌外科不断探索的焦点之一。我院自1995年始,应用阑尾与尿道吻合回盲肠代膀胱手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病人共32例,使病人达到原位排尿,疗效满意。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较好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方法:按经典方法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术中尽量保留膀胱外括约肌及膜部尿道,并取约60cm带血管蒂的末段回肠,于肠系膜对侧缘纵形剖形成肠片,再将该肠片以“W”形折叠、,缝合为球形的新膀胱。双侧输尿管断端吻合于球形新膀胱、新膀胱的底部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1994.4-2000.4进行该手术26例,其中23例术后能自控排尿、无尿失禁、每次排尿量200-600mL。3例术后排尿困难。所有患者术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B超检查无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造影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尿道镜检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新膀胱术术后有良好的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自控排尿功能好,术后并发症少,是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的一个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视下输尿管镜等离子棒状电极顺行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在输尿管镜直视下,采用等离子棒状电极顺行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28例。将输尿管镜经过狭窄处置入膀胱后往回拖,用等离子棒状电极于尿道狭窄处4,8,12点切开至可通过F18号尿管即可。结果:25例获随访3~24月,平均15.4月,18例(72%)排尿通畅,因尿道狭窄复发有4例行2次,3例行3次内切开治疗,均无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术后3~12月需定期扩尿道6例。结论:输尿管镜等离子棒状电极顺行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梗阻的手术方式及预防吻合口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手术治疗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63例。结果:一期切除吻合率87.7%(50/63),其中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1/50),切口感染率6%(3/50)。单纯造瘘9例,其中3例术中发现尚可切除,但其他情况较差而行暂行造瘘,术后1-1.5个月再次手术时发现2例已扩散而不能切除,术后切口裂开1例。一期切除二期吻合3例;捷径手术1例,无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式选择,术中肠腔减压和结肠灌洗、术后抗感染以及胃肠外营养等是手术治疗大肠癌并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从1988年至2000年2月,应用该技术行肠癌保肛手术98例,其中低位吻合(吻合口位于复膜返折平面以下者)75例,占76.53%,内65例系低位直肠癌(距肛缘8cm以内),超低位吻合16例,占24.62%,结果: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4例(4.08%),吻合口狭窄3例(3.06%)吻合溃疡1例(1.02%),局部复发4例(4.08%)。结论: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12例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上段瘢痕狭窄的体会表明,移植结肠的血运是预防吻合口痿的关键,而吻合的方法、胃造瘘术的应用、顺蠕动吻合及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减少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保证移植结肠血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分析15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术中出血1.33%,术后继发出血2%,经尿道电切术综合征2.66%,包膜穿孔和灌洗液外渗0.66%,暂时性尿失禁7.33%,尿道外口狭窄5.33%,排尿不畅2%,尿路感染8%.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时防治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本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输尿管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输尿管内支架的可行性,以16只家犬为实验动物,一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将PLGA支架管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分别于术后2、4、6、8及12周行静脉肾盂分泌造影检查,并取术侧输尿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10只实验动物术后支架管引流效果良好,支架管(6—8)周完全降解,术后肾盂分泌造影检查显示术侧肾盂、输尿管形态正常,无显影延迟;输尿管病理学改变轻微,主要镜下改变为移行上皮增生和固有层增厚。(2)3只实验动物术后早期支架管gI流效果良好,(6—8)周时一度出现术侧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显影延迟,在术后12周缓解;输尿管病理学改变轻微。(3)2只实验动物术后早期即出现支架管移位,最终输尿管吻合处不同程度狭窄;解剖术区输尿管粘连,管腔变窄,管壁增厚;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输尿管全层炎症反应严重。(4)1只实验动物术侧肾盂输尿管始终不显影;解剖发现输尿管吻合口尿外渗,周围形成尿性囊肿。证明PLGA材料支架管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尿液内引流效果尚可,但有关支架管的外型设计、固定方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2例,发生率41.02%.其中:术后感染4例,切口裂开4例,肠梗阻1例,尿潴留6例,吻合口瘘5例,造瘘口狭窄3例,造瘘口感染3例,后尿道损伤1例,造口旁疝2例,术后死亡3例.说明如何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经验并探讨其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对76例桥小脑角区病变采取神经内镜辅助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5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解剖保留率100%,功能保留率92%;21例表皮样囊肿及8例脑膜瘤全切除;6例半面肌痉挛治愈;9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7例Meniere病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病变,有利于保护小脑、脑干、神经和血管,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Ⅰ期修复左半结肠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42例应用塑料螺纹管Ⅰ期修复左半结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有1例出现并发症,但无吻合口瘘及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治愈率42/42。结论 塑料螺纹管明显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高,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76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时间(42.25±18.23)min,术中平均出血(50±30.5)ml;术后5~7h即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5.5±1)d,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等优点,在妇科疾病治疗上有广泛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5月~1998年4月用KTP/YAG激光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6例,膀胱癌9例,尿道狭窄7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排尿通畅,前列腺增生症状明显改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流率明显增加,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达100%。9例膀胱癌均采取扩大范围照射,除1例因晚期转移癌死亡外,8例至今未见复发。2例后尿道狭窄术后1年复发需长期行尿道扩张。结果表明KTP/YAG激光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比电切具有明显的优点,安全可靠,创伤少、出血少、并发症少、禁忌症少、适应症广,尤适用于老年、体弱多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99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前、术后共护理19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8岁.治愈出院195例,术后并发症死亡4例.结论:食管癌手术的成功取决于4个方面:高超的外科手术,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以及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后进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琥珀酸索利那新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者根据个体病情选择适当的尿道成形术,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患儿于手术当日起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3 mg/次,1次/d,服用7 d;对照组(30例)患儿在出现膀胱痉挛疼痛时予以吲哚美辛直肠栓剂25 mg作镇痛处理.记录术后7 d患儿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记录患儿术后3 d内每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观察患儿术后并发症尿道瘘和尿道狭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每日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术后3 d内平均排尿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道瘘和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膀胱痉挛,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符合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J导管内引流在泌尿外科患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2例应用双J导管作内引流及支架的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置管后3例切口出现少量漏尿,9例留置双J导管膀胱端有尿酸盐附着;术后随访6个月,留置双J导管期间均无腰痛、发热、尿路刺激征发生。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应用双J导管作内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90例腰椎管狭窄症的回顾研究显示,只要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系统性非手术治疗,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组中306例采用了这种诊疗方法,取得了81.7%的显效率和9.1%的有效率,总有效率达90.8%.说明早期诊断和系统性非手术疗法可明显提高有效率,减缓病变加重的速度和程度,并大大减少后期手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