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中国法制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关汉卿的公案剧具有积极的开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戏剧家。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他列为元代作家第一人,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称他为“驱梨园领油,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而现代文学吏上王国维的评价是“无杂剧一体,实汉卿创之”。由此可以看出关汉卿在当时以及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的崇高地位,关汉卿杂剧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对于戏剧来讲,场面和关目的合理设置是一部戏成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杂剧的出色成就与其安排场面关目的匠心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关剧在这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作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代表,已进入了世界经典悲剧的范畴,产生了经典悲剧所具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剧本以悲剧的视野传达出了伦理文化对个体生存的决定意义,展示了悲剧创作的特殊品格,表现了关汉卿对中国古代悲剧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朱权等人都认为元杂剧创制于关汉卿,而关汉卿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及关汉卿同曲家、杂剧作家与演员的交往等事实.证明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在1350-1300年之间而不会早于124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的创制也不会早于1240年。同时,杜善夫《庄稼不识勾栏》套曲、杂剧家石君宝的创作活动、《元典章》中有关禁戏的法令以及新绛县吴岭庄墓戏剧砖雕等材料,说明元杂剧在13世纪70年代就已流行,再考虑到它同关汉卿初创杂剧时的时间距离,就可以推断出元杂剧的创制不晚于126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必创制于1240年至1260年的20年间。  相似文献   

5.
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连环计》中,貂蝉自述为任昂之女。任昂显名于明初洪武年间,因此,这部杂剧就不可能是所谓元人无名氏之作,而是明初文人的作品。这部杂剧所表现的大团圆倾向,表明它产生于《三国志演义》之后,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演义》是元代的作品,而不是产生于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6.
达夫妮·社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是英国20世纪的一部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得到文学界的关注。本文依据英国传记作家格丽特·福斯特的《达夫妮·杜穆里埃》英文传记,从当代女权批评理论角度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解读: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在其作品中假意逢迎父权文化,实际上是在屈服的伪装下对父权文化进行颠覆,是借助女主人公来体现自己的女权主义主张,表达自己对女权主义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0,(1):12-12
1995年,詹姆斯·卡梅隆写了一部长达82页的剧本《阿凡达》,这是继《泰坦尼克号》后他的头一部影片。 卡梅隆相信一定有办法把3D影片做得更好。除非能用3D技术让观众置身其中体验外星球,否则就不做这部电影。他真正想要的是下一代摄像机:易操作,数字化,高分辨率,三维。  相似文献   

8.
宁惠 《科技信息》2013,(2):235-235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被认为是20世纪的最早的一部哥特式浪漫爱情小说,她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丽贝卡的形象。本文在阐释了性格命运论的基础上,试图探寻《蝴蝶梦》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旨在揭示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即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命运。  相似文献   

9.
《望江亭》中谭记儿的形象韩凌关汉卿的杂剧,以塑造封建社会各阶层的妇女形象见长。在封建势力的重重压迫下,这些妇女的命运是悲惨痛苦的,但她们决非逆来顺受,而是奋起反抗。喜剧《望江亭》中的谭记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叛逆者形象。一谭记儿形象的核心是为追求和维护美满...  相似文献   

10.
无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且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探讨其兴盛原因也就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元杂剧兴盛期的下限,~般定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其上限为河年,就难以断定,但亦可作推断.关汉卿的出现,标志着无杂剧步入兴盛期。据王季思、吴思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翻所撰关汉卿条目,关汉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1220左右,约卒于元大德元年(1279)!X后(见《关汉卿全集》)。金亡时11234年),年历岁.据王文刺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人白朴生于金良宗正大三年(122o,卒于无成宗大德十年(l刀日以后…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