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禧,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县(今宁都市)人。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十七。父兆凤,为明诸生,有学行。明亡,削发为僧,隐于翠微峰,筑易堂而居,魏禧兄名祥,弟名礼,一门之内,自为师友,“三魏”之名遍海内。与南昌彭天望,林时益,同邑丘维屏等九人为“易堂学”,称“易堂九子”。九子中,禧才学尤高,实为领袖。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宏儒”,禧以疾,力辞获免。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的顾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子。他是以(《读史方舆纪要》这一部巨著而享有盛名的地理学家,也是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者。《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军事地理和沿革地理的巨著。当时著名学者,如江西宁都魏禧称:“祖禹为东南第一人”。(注1)  相似文献   

3.
1952年浙江省瑞安县陶山区曹村公社的南岙里将军陇山脚,发见了南宋时期曹豳的墓志铭。《墓志》是他长子曹怡老撰写的,现保存于瑞安县文管会。 曹豳是南宋两浙东路温州瑞安县人。理宗时的名臣,能极言直谏,政绩卓著,号为“嘉熙四谏”。所以《宋史》为之立传(下称《本传》)。同时,他是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曹叔远的族子,又是当时很有声望的学者钱文子(温州乐清县人)的学生,所以《宋元学案》也有他的传记。但这些传记都太简略,《宋史本传》只有二百三十八个字,《宋元学案》则照抄《本传》。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 读一点自热科学书刊,屡被“等”字所困感。一九七八年六安师专《学报》发表我的《说“等”》。嗣后又遇若干“等”字,总是猜不定作者所取何义,因此也就不能作适当的理解。又因为读到傅懋勣先生的关于“等”字的文章,所以写此副篇,连同《说“等”》,就正于语言专业工作者,特别是就正于傅先生。一九八三年元月写。  相似文献   

5.
《苏武传》是东汉初年重要的历史家和文学家班固所作的史传文学作品《前汉书》(简称《汉书》)中的《李广苏建传》的后附。班固自己在传后赞语说:“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苏武传》是班固描写的众多人物传记中写得比较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之一,而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它被历来文学史家们所公认,这是由于作者塑造了苏武这个高大的爱国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苏武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中华民族,忠于职守的坚贞情操和高尚品质,十分令人钦佩和富有教育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对《南北朝的佛教神权和神权斗争》的两点意见编辑同志:你刊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吴泽同志的《南北朝的佛教神权和神权斗争》(下简称《吴文》)。研读以后,受到不少启发与教益。但对《吴文》中某些问题提出两点意见,就教于吴泽同志和读者。《吴文》的第二章在揭露佛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鬼把戏时提到“东晋庐山东林寺名僧释慧远特地写了一篇《三报论》”(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在第七章叙述周武帝字文邕与僧侣们辨论废除佛教时,又提到那个“宣扬因果报应论的《三报论》作者释慧远跳出来,先是用宗教神学观点为佛教诡辩,最后,又搬出阎罗王地狱‘冥报’、‘冥罸’的恐怖主义宗教神权来恫吓周武帝”。勿必庸疑,《吴文》中两处提到的释慧远是一个人。历史真象呢?历史上却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释慧远。《三报论》的作者的确是在庐山东林寺聚众结社的东晋庐山慧远.据《高僧传》卷六载:“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今山  相似文献   

7.
胡志亮是一位跨越文学、书法、美术等多个领域,身兼作家、书法家、兼职教授数个职务的文化艺术人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创作了《傅抱石传》、《文天祥传》、《木石魂——赖少其传》、《王云五传》等多部传记作品,其中《傅抱石传》荣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立志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在他的传记人生之路上,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字本,号湖海散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长篇章回小说的奠基人。他不仅撰写了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三国演义》,而且也是《水浒传》的作者(至少是作者之一)。作为两大古典名著的作者,其籍贯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主要因为其生平不见史传,仅有的一些材料又语焉不详,家世履历不甚可考。其生卒年月,据鲁迅先生考证,约在1330年至1440之间,一般都说他是元末明初人。 本文作者在对罗贯中故里“东原”说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浒圣地”东平湖周围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关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说:《水浒》“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当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若写宋江则不然,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相伴,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全劣无好矣。”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他说:“则是褒贬固在笔墨之外也。”又说皆出于“深文曲笔”。  相似文献   

11.
杜甫在湖南的三年,是“江湖行路难”的三年,也是“乱离难自救”的三年。当时他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处境十分困难,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城下》),他一进入湖南就这样庄严地宣告了。他早年曾说过:“诗是吾家事。”把写诗看成是世代相传的事业;到了湖南,这一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宿凿石浦》),他要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把自己的诗视为优患中的发愤之作,以比于文王蒙难演《易》而作彖辞(《易》之卦辞),孔子莫容赞《易》而作系辞(卦辞传注)。就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支持着他,所以  相似文献   

12.
杨文骢,字龙友,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画家、诗人。关于他的生卒年,《辞海、《辞源》等工具书,都定为1597——1645年。但细查有关资料,其生卒年应为1596——1646年。现论说于下。关于生年: 据清光绪本《重修华亭县志》卷十一载,杨龙友于“崇祯七年”到华亭任教谕。而且在“名宦”一栏中有《杨龙友传》。《县志》说:杨文骢,崇祯七年任,有传。《传》中对杨龙友在华亭教谕任上的政绩给予了极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胡适之传》自序胡明做《胡适之传》这本书,实际上就是为胡适“画像”。胡适晚年说过一句后来证明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话:“我的相很难画”。为胡适“画像”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适生前已经有人为他画过“像”,即为他写过“传”,如1941年12月胡不归(胡传楷...  相似文献   

14.
与记叙文表现不同,议论文重在表现作者的才识。文以识见为高。清人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天下,在于积理而炼识。”如何写好议论文,如何牢牢抓住阅卷者的眼球,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这是我们所有参加高考学生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廖燕(1644—1705),原名梦醒、字人也,后改字燕生、单名燕,号柴舟,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廖燕工诗善文,又能戏剧擅草书,是清朝初年享誉岭南的文学家。他终生不仕,厌弃科举八股、不满现实,“因屏去时文、筑室武水西,额曰‘二十七松堂’,闭户不出,日究心经史,疏食断烟澹如也。”(曾璟《廖燕传》)。廖燕著有《二十七松堂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曾刊行,并流传到日本。然因年  相似文献   

16.
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第四册语文课本第七课《短文三则》,其中一篇便是明朝开国元臣刘基所写的《说虎》。刘基的这篇《说虎》,以“虎”为题,其实是要说“人”,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的人,必将招致失败的道理。全文一百五十余字,没有一处提及“斗争”二字,通篇只谈“虎吃人”、“人捕虎”,可读完之后,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是不言而喻的,这当然是因为作者写此文时采用了一种很好的论述方法:设喻明理。 运用比喻来阐述抽象的道理,这是古代论说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早在先秦散文中就表现得  相似文献   

17.
去伪存真:《扪虱新话》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部"博极群书,独创新见"的著作,陈善的《扪虱新话》在学术思想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但因为南宋存在两个陈善,后人在叙述《扪虱新话》的真正作者陈善时,极易和《雪蓬夜话》的作者陈善相混淆,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的不便和遗憾。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扪虱新话》评价极低且多有诋毁,不利于后人作出正确评判。《扪虱新话》的真正作者应该是陈善(字子兼),福州罗源人,自号"潮溪先生",他并非"淳熙间一豪士",亦即《雪蓬夜话》的作者陈善(字敬甫,号秋塘),因为二者并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18.
传说秦始皇的“秦”字原来不是这样写的,而是写作“(?)”。赢政灭掉齐、楚、燕、韩、赵、魏统一全国以后,在重立国号时动了很多脑筋,他认为“(?)”字很别扭,想选一个同音字。有一天.他问大臣们:“开天辟地  相似文献   

19.
《鹖冠子》中有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相似文献   

20.
王若虚(1177—1246)字从之,号慵夫,藁城(今属河北)人。是由金入元的文坛领袖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他:“金元之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右。”他著有《滹南遗老集》,其中《文辨》四卷《诗话》三卷集中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在金代和南宋对峙时期,他和晚生几年的严羽,一北一南有力地抨击了江西派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