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着观念错位、定位偏移、内容失范等方面的问题,以致于德育丧失个性,实效低下。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应当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构建个性化的德育模式,改进德育的方法,优化德育内容,积极开展德育创新,使德育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道德化的社会,高校德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德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进一步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创新高校德育目标体系,建立和谐高校德育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目前高校德育内容存在着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针对存在问题,按系统论的要求,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二是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必须从观念,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肖明艳 《科技资讯》2007,(36):128-128
目前,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本文直面高校我国德育的现状,对高校和谐德育问题提出的必然性、德育及和谐德育的本质内涵及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的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德育理论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主体性德育是高校德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现实选择。高校构建主体性德育是大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必须更新德育观念、调适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过程、完善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传统的德育课程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课程模式即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人的发展要求,是学生主体的强烈愿望,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课程模式,必须按照高校德育课程的人文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和成才需要,合理确定高校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的作用问题,是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用素质的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高校德育,高校德育的作用不仅有主导作用、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还存在诸多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其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德育教育的不适应,还有大学生个人因素.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重视班主任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价值多元化的困惑、重知主义倾向的影响、不合理的德育评价制度的误导、德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致使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