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氧基在苯乙醚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苯乙醚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苯乙醚的乙氧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苯乙醚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能量,从而影响苯乙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乙醚的O-Ph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之间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ΔE仅0.0094918a.u(5.9562kcal.mol-1)。当C8-O7-C1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E(90)=E(270)=-383.4660041a.u最低,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苯乙醚中乙氧基虽然表现为吸电基,但它的作用使邻、对位碳原子的负电荷比苯环碳原子多,成为亲电取代反应中心,在邻、对位碳原子上较容易被亲电试剂进攻,乙氧基为邻、对位定位基。亲电试剂Me+与苯乙醚反应时,电子效应是影响亲电取代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研究了苯甲醚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苯甲醚的甲氧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苯甲醚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能量,从而影响苯甲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甲醚的O—Ph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之间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ΔE仅ΔE=0.006 31 a.u。当C1-O8—C7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E(90)=E(270)=-344.429 48 a.u]最低,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苯甲醚中甲氧基虽然表现为吸电基,但它的作用使邻、对位碳原子的负电荷比苯环碳原子多,成为亲电取代反应中心,在邻、对位碳原子上较容易被亲电试剂进攻,甲氧基为邻、对位定位基。亲电试剂Me+与苯甲醚反应形成的各种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差异不大,电子效应是影响亲电取代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研究了苯乙烯醚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苯乙烯醚的乙烯氧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苯乙烯醚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能量,从而影响苯乙烯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乙烯醚的O-Ph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之间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ΔE仅0.005 402 a.u..当O12-C1C13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最低,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苯乙烯醚中乙烯氧基表现为吸电基,它的作用使邻位碳原子的负电荷比苯环碳原子多,邻位亲电取代反应中间体最稳定,反应的途径最有利,乙烯氧基主要表现为邻、对位定位基.  相似文献   

4.
在有机化学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法则教学中,甲基代表烷基,作为芳烃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的典型例子,但甲基不同于乙基等烷基,具有不同的定位能力,烷基是如何影响芳环的结构从而影响取代基定位,教材和教学中描述较简单,不便于学生领会和比较。该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烷基苯RAr(R—Me、Et)的R在空间的位置影响烷基苯的能量和原子电荷密度,从而影响烷苯的亲电取代反应。(1)烷苯的R—Ar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其中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E,△E(Me)〈△E(Et),{△E(Me)=0.0000084a.u,△E(Et)=0.0068029a.u},甲苯比乙苯的R—Ar单键更容易自由旋转。在EtAr,C8-C7-C1平面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E(90)=-308.661166a.u.]最低,为较稳定的优势构象。(2)甲基和乙基均向苯环供电子,虽甲(乙)苯环的碳原子所带电荷之和都不及苯,但甲苯比乙苯的环碳上电子密度大,∑Q(Me,30)=-1.02794〈∑Q(Et,90)=-1.010487。(3)甲(乙)苯化合物中,均为邻、对位碳原子电子密度大于苯环碳{甲基:邻位qc2(30)=qc6(30)=-0.212118,对位-0.20724~-0.20728;乙基:邻位qc2(90)=qc6(90)=-0.209509,对位q(90)(-0.20695)},间位碳原子的电子密度小于苯环碳[甲基间位-0.19153~-0.19228;乙基间位q(90)=-0.192171],甲、乙苯的邻、对位有利于亲电取代反应,且甲基大于乙基的定位能力。(4)亲电试剂Me^+与苯环反应形成邻、对位的碳正离子中间体比闯位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有利于生成邻、对位取代产物,因此,甲、乙基均为邻、对位定位基。  相似文献   

5.
—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  相似文献   

6.
一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  相似文献   

7.
~(13)C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C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柴明辉(安徽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39)摘要*用13CNMR谱对单取代苯和多取代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进行分析,得到取代基对苯环上碳原子13C化学位移的影响与有机定性理论中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多氯代苯胺脱氯加氢反应中苯环上各C原子电荷分布和亲电取代σ配位化合物能量的变化,研究多氯代苯胺脱氯加氢合成3,5-二氯苯胺反应的定位效应.结果表明:多氯代苯胺邻、对位C原子电荷数和σ配位化合物能量明显小于间位C原子的电荷数和σ配位化合物能量,邻、对位会优先发生脱氯取代反应,即理论上朝着生成3,5-二氯苯胺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衍生物与醇、酮、腈、醚类等溶剂类分子的双官能团化反应,是中科院理化所王乃兴研究组近10年来发现并发展的一个游离基接力反应。对本研究组发展的苯乙烯衍生物的双官能团化反应做了系统深入的总结,分别对各个具体反应作了介绍,给出了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反应过程生成了一个持久和稳定的游离基(苯环邻位碳原子上的单电子游离基),该游离基有效地得到了苯环p-π共轭效应的稳定作用。该反应2018年起被称为Wang反应,通过一步反应能够实现苯乙烯衍生物的高值转化,对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2,9-二甲基-1,10-邻菲啰啉与2,4-二羟基苯甲醛在乙酸酐中缩合反应得到2,9-(E,’E)-双(2’,4’-二(乙酰氧基)苯乙烯基)-1,10-菲啰啉(探针a);再将其进一步水解得到2,9-(E,’E)-双(2’,4’-二(羟基)苯乙烯基)-1,10-菲啰啉(探针b).探针经^1 H NMR、^13 C NMR、IR、MS表征,为钳型对称大共轭结构,发光性能良好.探针a、b均对Cu^2+、Ag^+有荧光猝灭作用;探针b由于分子中含有羟基结构而选择性识别阴离子F^-、AcO^-,为一种双功能离子探针.光谱滴定测出探针a、b与金属离子的作用比为2∶1;探针b与阴离子的作用比为1∶1,作用稳定常数均达104 L·mol^-1.作为检测特定离子的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分析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用从头算RHF/6-31G*方法对卤代酚苯环碳原子的电荷分布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从标准图谱上查阅了这些化合物苯环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氟能使其邻、对位负电荷明显增加,化学位移减小.氯、澳的效应不明显,碘呈现出相反的作用.苯环各碳原子Ci的化学位移δi与其净电荷Qi值基本呈线性关系.较大的卤素取代基本身起大的电荷屏蔽作用,使邻近碳原子化学位移受到影响.化学位移有助于判断卤代酚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可推测氟代酚具有较高的亲核-亲电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2.
用从头算RHF/6-31G方法对卤代酚苯环碳原子的电荷分布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从标准图谱上查阅了这些化合物苯环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氟能使其邻、对位负电荷明显增加,化学位移减小,氯,溴的效应不明显,碘呈现出相反的作用,苯环各碳原子Ci的化学位移δi与其净电荷Qi值基本呈线性关系,较大的卤素取代基本身起大的电荷屏蔽作用,使邻近碳原子化学位移受到影响,化学位移有助于判断卤代酚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可推测氟代酚  相似文献   

13.
2-苯乙烯基苯骈咪唑及其衍生物与马来酸酐反应,均得到Diels-Alder反应产物,当苯环对位上被给电子基团取代时(如—OCH_3,—Cl,—N(CH_3)_2),反应比较容易发生;当苯环对位被吸电子基团取代时(—NO_2),反应进行得比较慢些。这个结论与碳碳共轭双烯的Diels-Alder反应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腈基取代脂肪族一元酸的电子结构与化学反应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引导和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教学思想,对腈基取代直链型脂肪族羧酸化合物的空间构象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α-腈基癸酸羧基C1-C2单键旋转构象能量能垒17.4758kJ/mol;腈基使碳原子电荷密度减少,腈基取代使酸性加强,羧基H原子电荷p与n的关系遵从p=0.449-0.0061n(n)(2≤n≤10)规律,腈基取代位置n-C原子与羧基碳电荷遵从p=0.716+0.123/n(2≤n≤10)关系;腈基取代酸(HA)的体系能随与羧基的距离n增加次降低,遵从E=-631.492-0.0071n(n)(2≤n≤10)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设G(V,E)是阶数至少为2的简单连通图,k是正整数,V∪E到{1,2,3,…,k)的映射f满足:对任意uυ,υw∈E(G),u≠w,有f(uv)≠f(υw);对任意uυ∈E(G),有,(u)≠,(υ),f(u)≠f(uυ),f(υ)≠f(uυ);那么称f为G的k-正常全染色,若,还满足对任意uυ∈E(G),有C(u)≠C(υ),其中C(u)={(u))∪{f(uυ)|uυ∈E(G),υ∈V(G)),那么称,为G的k-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简记为k-AVDTC),称min{k|G有k-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为G的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记作xat(G).本文得到了圈Cm和完全图Kn的笛卡尔积图Cm×Kn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  相似文献   

16.
刘路永 《龙岩学院学报》2003,21(Z1):132-134
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很复杂,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律是经验规则,至于理论解释则尚不完善.提出在激发态时苯环上π电子成对运动、均匀分布的观点,并结合共振论和电子对互斥作用对取代基的定位效应进行较直观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设G(V,E)是阶数至少为2的简单连通图,k是正整数,V∪E到{1,2,3,…,k)的映射f满足:对任意uυ,υw∈E(G),u≠w,有f(uv)≠f(υw);对任意uυ∈E(G),有,(u)≠,(υ),f(u)≠f(uυ),f(υ)≠f(uυ);那么称f为G的k-正常全染色,若,还满足对任意uυ∈E(G),有C(u)≠C(υ),其中C(u)={(u))∪{f(uυ)|uυ∈E(G),υ∈V(G)),那么称,为G的k-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简记为k-AVDTC),称min{k|G有k-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为G的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记作xat(G).本文得到了圈Cm和完全图Kn的笛卡尔积图Cm×Kn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  相似文献   

18.
一元取代苯取代基的定位规则是由取代基y的共轭效应(+C或-C)性质所决定,而取代基y的诱导效应(+I或-I)只影响苯环上H的被取代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9.
设f为用k色时G的正常全染色法,对任意的边uv∈E(G),其端点的色集合满足C(u)≠C(v),其中C(u={f(u))U{f(v)|uv∈E(G))U{f(uv)}uv∈E(G)),则称,是G的k邻点强可区别的全染色法(简记作k-AVSDTC),且称xast(G)=min{k}G的所有k-AVSDTC}为G的邻点强可区别全色数.本文得到D(pn)图的邻点强可区别全色数,其中pn为n阶路.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与苯环邻位和对位相连接的L-苯丙氨酸基尾式锌(Ⅱ)四苯基卟啉o-(L—Phe)O—C2—TPPZn和p-(L-Phe)O-C2-TPPZn,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光谱学证据表明o-(L-Phe)O-C2-TPPZn可以形成稳定的分子内配合物,而p-(L-Phe)O-C2-TPPZn则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