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退耕地、草地、灌木和乔木群落为对象,研究了退化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及退耕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草地恢复到灌木群落时,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从灌木群落恢复到乔木群落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略有增加,蔗糖酶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表层(0~10 cm)土壤酶活显著比表下层(10~20 cm)土壤酶活性大。土壤各种酶活性间显著相关,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植被恢复的初期,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当植被恢复到一定程度,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地区,海拔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综合酶指数总体呈线性关系,其中在海拔705—920m无显著变化或者呈上升趋势,随后显著升高,在1005—1235m基本达到最大值,其后有所降低或趋于稳定.1005—1400m之间可以作为受干热风影响的过渡区.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且变化规律相似,干季土壤酶活性显著低于湿季.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属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酶指数与酶活性和养分因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从生态恢复角度出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干热风和水分对土壤和植被的胁迫作用,促进该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市内悬铃木(Platanuu sacerifoli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oboides)所构成的5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5种植物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季节动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总体上,阔叶林土壤理化指标及土壤酶活性大于针叶林,同时,混交林土壤理化指标及土壤酶活性大于单种林;②各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指标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秋季、冬季较高,而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春季较高;③植物群落类型与季节交互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④不同土壤酶之间、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混交复合群落应该成为今后城市绿地建设中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同时,在城市绿地养护过程中应依据不同时期的土壤营养状况进行针对性管理.  相似文献   

4.
以莫莫格湿地芦苇沼泽(LW)、芦苇-羊草沼泽化草甸(L-Y)和羊草草甸(YC)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的酶活性特征并对土壤酶与土壤铁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变化基本表现为从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其中Fe2O3还原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表层最强.3种类型区土壤Fe2O3还原酶和磷酸酶均表现为LWYCL-Y.土壤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Fe2O3还原酶与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中性磷酸酶、蔗糖酶与中性磷酸酶均呈显著相关,蔗糖酶与酸性磷酸酶极显著相关,3种磷酸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土壤酶与土壤铁的相关分析结果看,湿地土壤Fe2O3还原酶与土壤络合铁、无定形铁和全铁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游离铁、无定形铁分别与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显著相关.不同土壤环境中土壤铁与各种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LW湿地土壤蔗糖酶与游离铁、无定形铁和全铁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L-Y湿地土壤铁与Fe2O3还原酶、磷酸酶、蔗糖酶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C中无定形铁与Fe2O3还原酶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他土壤铁与酶活性相关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分布地区,采集了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种植方式温室表层土壤,测定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并研究了这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温室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于露地土壤230%,46.8%,24.0%和6.3%.轮作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连作土壤,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28.1%,42.3%,6.9%和8.9%.在0~12a范围内,温室土壤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在种植6~8a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可为温室土壤的持续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覆盖对银杏用材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覆盖是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重要土壤管理措施。笔者以东台林场银杏(Ginkgo biloba L.)用材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覆盖材料(小麦秸秆、稻草秸秆和玉米秸秆)和覆盖量(2、4和6 kg/m2玉米秸秆)对表层土壤(0~10 cm)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覆盖材料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覆盖效果较好。玉米秸秆覆盖量也显著影响了4种土壤酶的活性,总体来说覆盖量越大酶活性越强。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一年中的气候变化有关,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提高,7月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而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其他3种酶相比,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10月份酶活性最大。因此,生物覆盖显著增加了银杏用材林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可用于提高银杏用材林地土壤的熟化程度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喀斯特山地3种不同类型人工林(刺槐林、滇柏林、刺槐滇柏混交林)和未造林对照标准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林分的土壤酶活性与林下草本层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多酚氧化酶外,未造林对照地的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低。(2)林下草本层特征值中,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p)及物种丰富度指数(R)间呈相同变化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3)土壤酶种类不同,其与林下草本层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H、Ep、R、C’之间的相关程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H、Ep、R、C’之间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最近工作所获资料,说明土壤肥力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变化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密切相关.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土壤肥力较低或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一定收割年限后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人工恢复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下湖滨湿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对芦苇收割最为敏感,碱性磷酸酶次之,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种处理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磷在两种处理对应土层的差异性都较为显著,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极显著相关。说明芦苇收割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可能是土壤酶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归连作种植地和轮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几种常见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分析当归种植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当归连作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显示采样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当归-大豆轮作地最多,当归连作地次之,荒地最少;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和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一致;土壤中真菌数量当归连作地最多,其次为轮作地,荒地最少.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现降—增—降的变化趋势;中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季节的变化逐渐降低.表明当归连作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多;当归不同种植方式会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土壤中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中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一致,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与真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土钉支护中土钉内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钉-预应力锚杆-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体系中土钉的受力情况,对北京市某复合土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的土钉轴力进行现场原位实验,分析土钉轴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钉受力具有时间效应与瞬时开挖效应,锚杆的张拉锁定可有效减缓上层土钉轴力的增长速度;土钉轴力的分布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其峰值沿深度呈上下小、中间大的分布形式,最大峰值点位于基坑边坡中部;在坡脚附近,土钉最大轴力峰值点未出现在坡脚,而与坡脚有一定距离;喷射混凝土面层承受的侧向土压力较小,并随深度呈上下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软土粉喷桩路基处理模型,在单向渗透固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符亨实际情况的新的分析模型,给出了在均布荷载状态下对软土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对软土地基经粉喷桩处理后的沉降减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活体观察法对甘肃省白银市氟化物生产废水污灌土壤及对照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化物污染对原生动物群落有很大的影响,体现在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群落结构简单化,物种组成与正常群落极不相似,群落中未形成明显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凉山州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条件用地与养地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应采取的农业耕作法则,总的目的是达到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稳定提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原状土与重塑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于是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状.本文将这两种状态粘土浸泡不同溶液后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温度环境下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力学效应.结果表明,浸泡不同溶液后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发生了变化,当温度由40℃升到60℃,浸泡FeCl3土样粘聚力c由最大值降低,浸泡(FeCl3+Na2S2O4)溶液的土样增幅较小;从内摩擦角φ来看,大于40℃后,浸泡FeCl3、FeCl3+Na2S2O4溶液土样的内摩擦角妒增大.当温度为40℃时,土样的内摩擦角φ相差悬殊,其中未浸泡土样的内摩擦角φ最大,浸泡FeCl3土样的内摩擦角妒最小,而温度为60℃时,其大小相近.而重塑土浸泡不同溶液后其抗剪强度有以下特点:随外界温度变化,浸泡FeCl3溶液重塑土样的粘聚力c变化较大,40℃时粘聚力c最小,然后随温度升高,又不断增大;浸泡去离子水和CaCl2溶液后土样的粘聚力c变化趋势相似.浸泡FeCl3和CaCl2溶液后土样的内摩擦角φ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FeCl3在40℃时最大,而CaCl2却最小,浸泡去离子水土样的内摩擦角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软土特性与水泥—水玻璃加固土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 ,分析水泥—水玻璃加固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原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有机质、土样浸出液化学成份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加固土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适用于结构性土应力状态的合适的表示方法,分析了土的结构性和对应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认为,土的应力状态决定于其结构,结构性记忆了前期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重塑土和原状土的应力状态和不同加载方式引起的应力状态改变,分析了总应力、附加应力在描述岩土力学性质方面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以及不足。借用加载比和实质应力的概念,研究了简单条件和复杂条件下土中实质应力计算方法和特征,并建立了基于实质应力表示方法的结构性土的屈服条件。研究表明,与基于一般应力状态的屈服准则相比,基于实质应力的屈服准则能反映原状土的既有结构,因此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于土体中的土拱形态假设众多,土拱形态的演变研究不足。本文利用室内模型装置对土拱的形态和演变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可以形成宏观的土拱,能够直接观测土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土拱照片进行处理后,通过拟合和统计分析,得出土拱的合理形态曲线方程。试验表明:砂性土中土拱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土体中会先形成一组类似的土拱后,再转变为另一组类似的土拱;土拱的形态也不是单一的形态,砂性土中的土拱形态由下而上从抛物线转变为椭圆曲线。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金无踪的不同施用量,能够显著增加重金属污染菜地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真菌的数量,说明金无踪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金无踪还能够显著增加重金属污染菜地土壤蔗糖酶、尿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碳、氮、磷等营养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金无踪具有很好的治理雨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在非饱和土渗透数值计算中涉及到的水土势函数的一般形式,以及水土势函数的各阶导数,提供给非饱和渗透数值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