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梓轩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144-148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一项影响人们公共健康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体育锻炼关乎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值得我们的关注。为了引起专家学者对此类研究的重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3年至2012年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进行分析与凝练,总结体育锻炼行为的概念,分析相关研究的内容视角,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各阶段的现象、关键点、演化途径等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思维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突变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内外部因素随时间逐渐积累而导致锻炼行为发生突变的一种现象;个体内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究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大学生1200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课余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结果 选择体育锻炼课余放松仅为33.48%;30.43%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频次为1次/周,每周3次及3次以上仅占14.35%;体育锻炼项目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为了能引起专家学者对此项研究的重视,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现状及方法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5):56-57,6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态度等。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上存在差异性,在锻炼频率不存在差异必;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这两个维度,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不存在差异性,而在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各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彭孟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81-283
文章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新疆高校更好的开展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云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8(4):86-8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精神压力过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9.
杨东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对牡丹江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影响冬季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调查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冬季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锻炼次数偏少.天气冷、设施不足、缺乏毅力、缺少运动兴趣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冬季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云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精神压力过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惠聪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50-5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从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特别是要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行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锻炼行为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即可以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锻炼项目、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这三个层面探讨体育锻炼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特质焦虑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大学生特质焦虑的测试,并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不同锻炼项目、锻炼频率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锻炼项目和锻炼时间之间交互作用显著。提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务必多样化,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适当增加如乒乓球、网球等个人隔网对抗项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宾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4):100-10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研究。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文化的视角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动力,目的就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构建终身体育新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从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体育锻炼的分量,特别是要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拖延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拖延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法,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处理.得出:①我国大学生锻炼基本不拖延的仅占11.52%,锻炼拖延者多达88.48%.中度拖延的...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方法,对商丘师范学院2002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的锻炼形式对抑郁、焦虑、身体自尊水平低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排球、羽毛球、慢跑与有氧韵律操等对抑郁、焦虑、身体自尊水平低下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AZN-E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和肺活量测试仪测定三组设定对象的心肺功能指标,对测试所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心肺功能明显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每天系统性地参加训练时间为2-3h的运动组Ⅰ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Ⅰ比每天运动时间〈1h的运动组Ⅱ,其心肺功能的状态更加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苏州地区340名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和体育锻炼态度、动机、组织形式、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影响锻炼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