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1.28亿年前的海洋里,鱼龙们正在寻找一段段"长刺的树根"。突然,前面出现了一片褐色的树根,数条鱼龙上前包围,贪婪地享用着大餐,丝毫不在乎"树根上的刺"。难道鱼龙们成为素食者了?原来,这些褐色的树根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奇特的鱿鱼。如果不伸出花朵般的头部,那些远古鱿鱼真的很像带刺树根。尽管身躯的模样差异很大,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2.
贵州三叠纪一新鱼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淳 《科学通报》1999,44(12):1318-1321
产自黔西南法郎组瓦窑段-长鳍型鱼龙类新属种-周氏黔鱼龙,正型标本为一右侧观的完整个体,最主要的特征是特大的圆形眼眶,极短的颞部和异常明显的吻,以及密集排列的锥状牙齿,头后骨骼的描述主要根据副模标本。该标本清楚地显示了周氏黔鱼龙的背段脊有度隆起,而尾部的下弯程度介于三叠纪与株罗纪属种之间,荐前椎数目不少于42。椎体结构表明至少与茬前椎相连的肋骨为双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氏黔鱼龙后肢上的股骨,胫骨和  相似文献   

3.
<正>鱼龙虽然名叫鱼,但它可能并不是鱼,而且并不"冷血"。近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鱼龙的皮肤化石,意味着鱼龙是温血爬行动物。鱼龙是已经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形似现代的齿鲸类。鱼龙一直被怀疑是温血动物,但是由于化石有限,这一点一直难以验证。瑞典隆德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狭翼鱼龙属的一个具有1.8  相似文献   

4.
侏罗纪,一个“巨人的时代”。体形庞大的恐龙在陆地上四处游荡;海洋中则游弋着鱼龙等海生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5.
<正>中生代的海洋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人们发现了一处远古爬行动物的化石遗址,那是一个大规模的死亡现场,堪称一族爬行动物的墓地。这些爬行动物名为“通俗秀尼鱼龙”,是鱼龙的一种。它们为何扎堆死在了那个地方?爬行动物是从石炭纪末期的两栖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大规模扩张发生在2.51亿年前二叠纪大灭绝之后。那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是由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同恐龙一样,鱼龙以及同时代的蛇颈龙都挺过了三叠纪末期的灭绝事件,并迅速占领了侏罗纪早期相对空旷的生态圈。三叠纪晚期和侏罗纪初期是鱼龙最火红的时代。到侏罗纪中期,鱼龙仍很常见,但多样性开始下降,基本上都属于大眼鱼龙这一分支,都拥有几乎完全呈泪滴状的流线型身体,眼睛也都很大,这暗示它们在光线黯淡处及深海中捕猎。  相似文献   

7.
“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家把鱼龙描绘成嗜好互相残食的面目可憎的野兽,但是对骨骼的再次审察表明他们是多么的荒谬”  相似文献   

8.
正2.5亿年近日在安徽省,几名美国科学家挖掘出一块于2.5亿年前形成的正处在产仔状态的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陆地爬行动物,侏罗纪时期广泛存在。鱼龙外形近似蜥蜴,长有脚蹼,尾鳍短而宽,进化中期转移至水中生活,在白垩纪被更高级的水生生物取代。在这次出土的鱼龙化石上能够清晰看到3只鱼龙幼仔,红色部分指  相似文献   

9.
在称霸海洋大约1.4亿年后,鱼龙最终走向了灭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鱼龙的灭亡呢?贵州关岭地区的重要发现讲述了一个关于鱼龙等海洋生物从疯狂繁衍直至集体灭亡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化石猎人摩尔和他的团队还原了一起2亿年前的远古"凶杀案"。今天的海洋中危机四伏,鲨鱼等凶猛的肉食动物随时可能出现,它们的利齿能轻易撕碎猎物的骨肉。不过,远古海洋中生活过一类更可怕的肉食动物:鱼龙。鱼龙是恐龙的远亲,是一类重新返回海洋生存的爬行动物。鱼龙的身长多为2~4米,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鱼龙是新西兰大鱼龙,其体长可达34米,哪怕是今天海洋中最大的鲨鱼——鲸鲨(最大体长20米),在新西兰大鱼龙面前也显得很小。  相似文献   

11.
鱼龙是怎样从陆地重返海洋,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侏罗纪海洋中的霸主的呢? 大量鱼龙化石被完整地保存在海底软泥覆盖着的石灰岩层之中。由于沉积物质的及时覆盖,鱼龙某些软组织的大致轮廓在岩层中保存了下来,鱼龙胃里残存的食物也保存了下来,这些都有助于古生物学家更加深入地认识这种海洋古兽。  相似文献   

12.
杨成源  马呈图 《自然杂志》2001,23(6):365-365
本文提出了省藤不是雌雄异株 ,而是雌雄同花的观点 ,这一观点对指导植株杂交有指导意义 .  省藤是一种特色经济植物 ,它们的去壳藤茎 ,俗称“藤蔑”或“藤条” ,表皮呈乳白色、柔韧性好、抗拉强度大 ,是藤器编织的上好材料 ;果实富含营养 ,可作为水果 ,亦可酿酒 .另外 ,作为热带指示植物 ,省藤还具有很高的园艺价值[1 ] .可是 ,因为省藤自身坚硬、锋利的刺太多 ,给藤林的经营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探求培育少刺或无刺藤种的可能性 ,首先就是要确定省藤花的性别 .为此 ,最近我们对小省藤 (CalamusgracilisRoxb)、宽刺省藤 …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窗     
抑制免疫系统可能有助治疗“非典”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 ,通过药物抑制患者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 ,可能有助于缓解“非典”症状。但专家们同时指出 ,这一新思路是否有效尚需实验验证。科学家们目前对“非典”病毒的致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但研究显示 ,“非典”患者的免疫系统会经历一段异常活跃期 ,身体的防御系统会攻击病毒 ,结果造成肺部炎症 ,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病毒专家劳克林 (Laughlin)由此提出 ,抑制免疫系统也许不失为治疗“非典”的一种合理选择。同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言人格兰特(Gra…  相似文献   

14.
英国科学和工业研究局的科学家们发现,果树和森林中的树木根部溃疡可进行生物学防治。树根溃疡是土壤中的真菌所致。这种真菌可耗竭土壤中的全部水份。这一认识启发科学家们做灌溉性实验来进行防治。这样,有效地供土壤供给了厌氧微生生物细菌。这些细菌中三种为梭状牙胞杆菌属,四种为杆状细菌。  相似文献   

15.
医圣希波克拉底 数月来,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尽守天职,甚至献出生命,成为“非典”时期最可爱的人。而随着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的一段激动人心,净化心灵的誓言,一个外国人名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提斯)亦闯入人们的视线。希波克拉底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相似文献   

16.
现今最凶猛的爬行动物是鳄鱼,而远古最凶猛的爬行动物是恐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恐龙繁盛且称霸的时代,鳄鱼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那时的鳄鱼比现今生存的鳄鱼还要大,一般体长在9m左右,可以和鱼龙一争高下,因而也称得上海中一霸了.  相似文献   

17.
刺猬的"刺"     
刺猬,属哺乳纲,猬科,是一种招人喜爱的小动物。它身体肥胖,长约25厘米,小眼睛,小耳朵,四肢短,毛短,尾巴也短,爪弯而锐利。成年的刺猬身上有5000~8000根刺。据动物学研究证实,刺猬尽管浑身长刺,貌似凶恶的杀手,但其性格却十分温顺,很少主动用身上的刺去攻击其他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刺猬仅把自己的刺当作“盾”,而不是“矛”。当遇到强敌攻击时,它会立即将身子蜷曲成球状,以刺保护身体。当外出时,它会有意用身上的刺刺上一些落叶,如侦察兵头上的树枝一样当作伪装,为的是避免被人发现。当不慎从高处跌落时,它身上的密刺又成了一根根弹簧,起着…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纽约州北部的卡茨基尔山,一个晴朗的仲夏午夜,我正打算捕捉“洛蕾塔”——一只成年的雌性豪猪。动手之前,我特地戴上了厚厚的乙烯树脂手套,以免被“洛蕾塔”锋利的箭刺刺伤。我原本想将它暂时放进一个暖和的容积大约为13升的野餐用冷藏箱里,然后做一些数据测量和观察,但“洛蕾塔”自有打算,它用尾巴在我带着手套的手上重重一击,幸好厚厚的乙烯树脂层保护了我的手,但还是有很多箭刺刺穿手套,深深地扎进了我的手指和手掌。手立刻痛得无法动弹,“洛蕾塔”赢了第一个回合。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 17日,由大自然探索杂志社与四川省贡嘎山冰川(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成铁分局成都建筑段第一建筑公司协办的“海螺沟·中国冰川行”科考冬令营的营员们,激动地踏上了这次为期4天的大自然探索之旅。20名来自成都地区的幸运的大、中、小学生们,通过倾听专家的讲解和进行实地考察,“结识”了原本神秘、遥远的冰川,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意志,收获颇丰。本次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四川卫视一台、四川有线电视五台和《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和报道。在此,特摘录营员们的科考日记数则…  相似文献   

20.
周义 《科学之友》2003,(12):23-24
众所周知,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一直是世界巡航导弹领域的“大哥大”,“战斧”也几乎成了巡航导弹的代名词。“战斧”是世界上参加实战最早,使用数量最多,且表现不俗的巡航导弹。目前,“战斧”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共有8种型号。每一种新型号的推出,都是一次技术的提升。哪路巡航导弹敢与“战斧”巡航导弹比高低呢? “风暴阴影”“风暴阴影”的出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战斧”的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