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洁鱼会给进化的运作带来一种诱人的视角.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院的莱科萨·格鲁特博士,已经率先研究了这种至关重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成分.她提供了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惊人的图像. 清洁鱼占据了珊瑚礁上的特殊“位置”.在那里,当它们需要清理寄主身上的寄生虫时,其他鱼就会来此处.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和我国的南海,生长着许多五彩缤纷的热带观赏鱼类.一种学名为蓝条裂唇鱼,又称龙头鱼、飘飘鱼、豆腐鱼的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鱼不仅外表令人赏心悦目,对于生活在珊瑚礁一带的其他鱼类来说,它还是清除它们皮肤寄生虫不可缺少的卫生护士和清洁工.  相似文献   

3.
雄鱼的惩罚     
<正>科学家近日首次证实,假如雌性清洁鱼(也叫濑鱼)干扰了雄性清洁鱼用餐,就会遭到后者的惩罚。对于清洁鱼来说,咬食"主顾鱼"体表的黏液层是一种坏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和我国的南海,生长着许多五彩缤纷的热带观赏鱼类。一种学名为蓝条裂唇鱼,又称龙头鱼、飘飘鱼、豆腐鱼的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鱼不仅外表令人赏心悦目,对于生活在珊瑚礁一带的其他鱼类来说,它还是清除它们皮肤寄生虫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5.
动物和人类何其相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些先天不足或者是弱小的动物,在残酷的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动物世界中,不断进化,改变生活习性,扬长避短,最终使得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 互惠互利的清洁鱼 在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中,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做清洁鱼.在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海底世界,清洁鱼没有像鲨鱼一般强壮凶猛的身躯,也没有像墨鱼一样巧妙灵活的伪装,亦不似海蜗牛那般剧毒无比,然而,小小的清洁鱼,从来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和伤害.清洁鱼到底有何防身高招?  相似文献   

6.
多数人对海绵的印象是在日常生活中清洁用的人造物品,但在海里有不折不扣的活海绵.不论是在色彩缤纷的珊瑚礁缝隙中,或是在巨大礁石的阴影覆盖下,都居住着这种族群庞大、从深海到淡水的远古生物.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范围内珊瑚礁大面积白化,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珊瑚大量死亡会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珊瑚礁保护工作者怎样抢救珊瑚礁?我们的日常用品会危害珊瑚礁吗?2017年,新喀里多尼亚发生怪事:某些岛屿附近海水中,成片的珊瑚突然闪耀紫色荧光,格外显眼。当地年纪最大的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种景象。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珊瑚死前的独特现象。荧光来自珊瑚体内的荧光蛋白。水温过高导致珊瑚虫排出体内寄生的虫黄藻。没有了虫黄藻的阻挡,珊  相似文献   

8.
献给1997-国际珊瑚礁年──目前,世界上的珊瑚生态系统已遭受到毁灭性的灾难,许多珊瑚开始衰败,甚至死亡。这场悲剧不仅殃及海洋鱼类,而且最终会祸害到人类自身。(一)加勒比海的珊瑚礁曾经有过闪光的岁月。成群的多彩多姿的鳃状鱼穿梭在珊瑚丛中,多脚爪的龙虾潜伏在珊瑚的隙缝里,而鱿鱼则神奇般地出没于礁石的隐蔽处,不一会就消失在乌云似的深海里了。但是,现在许多这样热热闹闹的水下生物栖息地正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并不是来自最近几周刮过整个地区的热带风暴,而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珊瑚礁正面临危机。”澳大利亚海…  相似文献   

9.
象鼻鱼原生活在非洲西部,这种鱼对污染有感觉.一旦觉查水受到污染时,象鼻鱼即会发出信号.现在西德的三个城市用这种鱼来监测当地居民的饮水清洁.西德格平根城使用这一报警系统已有三年的历史了,此外在西德维尔茨堡市和乌尔姆市也开始采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有机会到珊瑚礁去观赏,就会发现活着的珊瑚绚丽多彩,婀娜多姿.封底照片摄自我国西沙群岛珊瑚礁的一角,水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俏丽繁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20年全球珊瑚礁监控网络、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报告表明,加勒比海海域的大部分珊瑚礁将在20年后完全消失。加勒比海珊瑚礁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域两大食草动物的消失:鹦嘴鱼和海胆。1983年,大量海胆在感染疾病后集体死亡,而过度捕鱼也造成了鹦嘴鱼数量的骤减。报告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最近,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沿岸发现了超过50个新物种,其中包括鱼、珊瑚和虾,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种体形纤小、能以鳍当“足”沿着珊瑚礁“行走”的鲨鱼。这种鲨鱼体长大约1~1.2米,以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会雌雄变性,其机制是动物学家的研究对象,对此已提出了种种理论假说。本期封底是两种会变性的鱼类。上图是生活在红海岸边珊瑚礁中的一种小鱼,称为red anthia,这种鱼群的雌  相似文献   

14.
海洋里会发光的鱼类有上千种,但其中最罕见的、最珍奇的要数眼睑会发光的鱼了.这种鱼的发光器并不大,可是发出来的光,却比任何一种生物发的光都要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位于世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金三角"(Coral Triangle)的北缘,约有2450km2的珊瑚礁分布于这个区域[1],是世界珊瑚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世界上其他珊瑚礁一样,中国南海珊瑚礁正遭受人类活动、气候暖化与海洋酸化的威胁而严重退化.珊瑚礁的生物学及其保护研究是近十年来全球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为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于2005年开始组织"海峡两岸珊  相似文献   

16.
临近地中海的阿尔及利亚渔村姑娘,几乎每人都有一面用以梳妆打扮的"镜子".这种"镜子"有一个花纹精细的弯柄,背面有一组图案,镜面晶莹闪光,能清晰地映现出人的脸影.但当你仔细观察时,会发现这并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是一条硬邦邦的鱼干.弯柄是鱼尾,背面的图案是鱼鳞,而闪闪发光的镜面却是鱼肚.因此,当地人称这种鱼为镜子鱼.镜子鱼的肉非常鲜嫩,不过,鲜鱼你是吃不到的,因为当你把鲜鱼放在锅里煮时,它会奇即化成鱼汤.只有把它腌制成咸鱼,才能使鱼肉凝固起来,成为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7.
一只野生猩猩准确地抓住延伸到河边的树藤,然后用树枝做成的长矛来刺捕河中的鱼——最近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发生的这匪夷所思的一幕,有幸被科学家的相机捕捉到。动物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不是太奇妙了,即便它们的作品如同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样简单和粗糙。长时间以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一度被认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然而,随着科学家的一系列发现,高傲的人类逐渐意识到,这种高级认知能力或许也存在于动物界。  相似文献   

18.
近15年西沙群岛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及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这15年又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棘海星破坏期为5年左右,珊瑚恢复期为10年左右. 2006~2010年是长棘海星的破坏期,珊瑚覆盖率从60%多降低到不足5%. 2011~2019年是珊瑚的恢复期,珊瑚覆盖率逐步增多到15%左右,同时珊瑚补充量和珊瑚礁鱼类都有所增多.进一步分析表明,西沙群岛海域长棘海星的暴发主要与台风天气、珊瑚礁鱼类减少、全球升温、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台风过境带来大量的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增多,从而导致长棘海星的幼虫成活率提高.全球升温和珊瑚礁鱼类的减少会使长棘海星的精卵细胞更大比例地孵化和存活.通过对15年的监控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西沙群岛海域正进入下一个长棘海星暴发周期,为了避免珊瑚礁生态系统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现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5月,一个炎热无风的早晨,我和同事驾船驶进澳大利亚西海岸宁哥路珊瑚礁水域.我们此行的日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在它们身上安装无线电发射器以研究它们的迁移途径和生活习性.现在,我们坐在考察船上等待侦察机对鲸鲨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正在广袤的大海之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从高空看去,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地球的深处望来,深邃、神秘、诡异,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被人们称为蓝洞。蓝洞成因这些神秘的蓝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中国海洋大学杨作升教授介绍,目前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所谓石灰岩溶洞,即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