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广东省农科院原副院长莫棣华研究员的农业科研生涯和辉煌成就为主要题材,由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部分人员组成的编委会共同编撰,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农科骄子———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莫棣华实录》于2004年12月29日在广州市饲料工业协会2004’年会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首发仪式。该书编委会主任、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郑业鲁研究员在致词中说到,作为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出成果和出人才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永恒的目标,莫棣华研究员是农科队伍中一代又一代不断成长的杰出人才的典型代表。把他…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安徽省农科院坚持科研是立院之本、开发是强院之路、开展科技服务是兴农之要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业科研方向,探索科研体制改革,增强全院科技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牢牢抓住出成果、出效益这两个重要环节,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全院科研开发工作的全面发展,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实施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郭高  钱坤 《安徽科技》1999,(5):12-13,1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农业科学研究的中心,其主要的任务是围绕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关系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和适用科学技术,培养农业科研人才等。全院14个专业研究所,科技人员500余人,高级职称149人,研究生41人,其  相似文献   

4.
一、杭州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⒈杭州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杭州市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有3000余人组成的农业科研推广队伍。其中市级261人,县级902人,乡镇2021人。在体系组成上,除拥有可充分依托省会城市农业科研院、校集中的优势外,市级还有5家农业科研所、2所农业(农机)学校,以及植保站、土肥站、植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总站、原种场、蚕桑场、种子公司等事业编制科研、推广机构;各县(市、区)分别设立了农技推广中心,下辖各专业站;乡镇农技站根据农技推…  相似文献   

5.
荷兰、法国农业科研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农业科技体制中相关国家农业科研机构设置、农业科研机制与投入的最新变化,总结其农业科技体制建立及其改革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为加快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九五"期间,安徽省农科院积极推进"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为目标,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农业科研工作全面发展.全院广大科技人员以科研攻关和科研开发为主要任务,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成就,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天津科技》2010,(2):F0002-F0002
<正>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是一所社会公益类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设有黄瓜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农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林业果树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园艺工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科技》之文献计量研究赵蓉英(甘肃省农科院情报所730070)《甘肃农业科技》(以下简称《科技》)创刊于1963年,是我省农业科技期刊中出版历史最长、省内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科技》作为甘肃省农业科研成就的重要窗口和信息载体,32年来比较客观地...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直属省政府的省级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全院共有职工413人,其中科技人员311人(高级57人,中级136人,初级118人),占职工总数的75%。全院拥有科研仪器设备上千台(件),库存中外期刊1000多种,图书杂志10万多册。江西省能源研究会、江西省生态学会、江西省生物工程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挂靠我院。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江西科学》,《江西能源》等。 建院以来,我院认真贯彻“依靠、面向”的科技方针,紧密围绕江西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动员和组织全院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找准着力点,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工程、微生物、人畜共患病、寄生虫免疫防治、能源规划及工程、新能源开发、稀土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4,(10):15-16
<正>一、主要亮点浙江省农科院历年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先后有7人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5人被授予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135人次被授予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8名科技特派员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013年,全院有7人当选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11人获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自2003年起,省农科院共选派个人科技特派员11批685人次、团队科技特派员35个,并以法人科技特派员与武义县结对,分布在全省46个县(市、区),其中主要分布在25个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11.
小黑 《广东科技》2005,(2):74-74
以广东省农科院原副院长莫棣华研究员的农业科研生涯和辉煌成就为主要题材,由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广东省科披情报研究所的部分人员组成的编委会共同编撰,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农科骄子——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莫棣华实录》于2004年12月29日在广州市饲料工业协会2004’年会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市属的一个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示范推广能力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该院现设有作物研究所、林业果树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营养资源研究所、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信息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玉米研究中心、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和农林牧科技开发中心等10个研究单位.并建有3个高科技实验室、5个中试基地及1个质检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生化试验仪器、设备及一批先进的生物技术实验设备,还建有用于生产新型复混肥料、树肥包衣肥料的设备。该院理有职工近1200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00余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100余人。有6名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5日-9日,第2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举行,本届农高会以"新起点·新机遇·新农业"为主题,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7500余项农业高科技成果与产品参加了展览,发布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及专利1450项。我市由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委农工委、龙马潭区科技局、叙永县科技局、泸州市农科院、四川品创科技公司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代表团参加了展会。  相似文献   

14.
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空间布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级农业科技资源的地区配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文分析了我国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空间布局的演化历史,为更好的理解我国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斌 《太原科技》2004,(2):31-31
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11月,隶属太原市农业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该所在职人员52人,下设5个科室,其中科技人员41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15人),是太原市唯一集果树、蔬菜科研、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水稻研究所是以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所。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杭州建立,1989年10月落成,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现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2003年经科技部等部门批准为非营利性农业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程式华博士。研究所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着重解决稻作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具有从事水稻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各层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任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研部门重要的资源信息库,其中汇集了大量的、长期积累的农业科研文件。本文阐述了科研院所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规范和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监测和信息交流的专门机构。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所已初步成为我国农业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心、监测网络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是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土壤、水体和农产品污染防治,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农业环境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层视点     
杜青林: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破解五大难关一是农业创新能力和效率问题。要加强中央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农业高校的科研基础设施、创新团队和创新文化建设,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二是结合行政区划和生态区划综合布局。按照国家需求和自身创新实力,整体规划,形成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作用。三是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完善投入机制。稳定支持农业重大应用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择优支持探索性研究项目。改革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