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思潮研究》一书虽然不是一本国际关系专著,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社会思潮主要指引领社会方向的大众思维运动”。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该书势必涉及。在阅读中发现,该书不但涉及了国际关系诸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书中所主张的在文明交往中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水下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缩影,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的生活生产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正因如此,其面临被破坏的威胁也与日俱增,这当然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便应运而生。该公约对如何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许多可具操作性的原则、措施,但不无遗憾的是,公约对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制度却避而不谈。本文旨在对公约中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制度缺位尴尬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对公约适度的修正给予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3.
诗有“诗眼”,戏有“戏眼”.随着小说美学理论的发展,有人提出:小说中也应当有“眼睛”.这个“眼”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细节.只要善于把握,运用,一个“眼睛”就足以构成一部成功的作品.开初接触,总感此说未免有点“玄乎”.最近读到林娃的小说《金贵嫂骂街》(载报刊1983年9月15日第三版)使我眼界豁然、茅塞顿开,真正领略到“眼”的神奇功能和无限韵致.《骂街》的篇幅并不算长,连上标点,也不过千把字,是一篇典型的小小  相似文献   

4.
学界有关马致远杂剧《汉宫秋》主题的六种说法存在明显的不当之处。《汉宫秋》主题应为"痛斥奸佞之可恶,悲叹忠贤之不幸"。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马致远在文学创作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巧妙借鉴、改造与利用,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是北京联合大学建校35周年,集中展现北京联合大学首任校长谭元堃同志教育思想、办学经验及实践探索的《谭元堃文集》一书于2013年5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收录了谭元堃同志在北京市教育局、北京联合大学组建前后亲自起草撰写的一些文件、报告、讲话和文章,还收录了部分北京市委和学校老领导对谭校长的缅怀文章。  相似文献   

6.
尽管五十多年前朱光潜先生已推出《文艺心理学》一书,我国专研此科学者尚寥寥,直至八十年代初才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一些文艺心理学论著。至于我国历史上是否存在文艺心理学思想,如果有,这些思想资料如何整理、研究、评价,都是大家所未系统研究的问题。面对浩如沧海的历史文献遗产,学者们见仁见智,或从历史哲学,或从美学、文艺学等等角度,去作了各种专门学科的探讨,唯独留下文艺心里学思想领域成为华南师大刘伟林副教授的拓荒地。经过辛勤而缜密的科研劳动,他的《中国文艺心理学史》终于问世并获得填补空白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以其卓越的智慧、骄人的才华,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发明,这些发明惠及了生活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们,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不仅如此,这些发明成果还在被今人享受着,被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明没有国界,发明是超越时空的,发明引领人们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行,激发人类智慧,促使人类在发明创造的路上走得更加踏实、稳健。  相似文献   

8.
无用之用——读《庄》漫笔之五王锺陵一我在拙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中曾经说过,神话意象思维沿着形象的走向来展开,有两条途径:一是“增殖某一形象”,一是“沿着形象之间或明显或曲折的联系走向一种意象图式”(第155页)。这两点,我们在《人间世》篇中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奉节县志办明代正德《夔州府志》点校本为对象,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其中点校及排版等62处失误进行了详细剖析,以便为三峡方志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理水》、《补天》收入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的《故事新编》中。这里要谈的《理水》、《补天》与同书中的其他作品一样是:古今杂糅,旧事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通过论述社会学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详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婚姻、阶级、巫术宗教以及儒家和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规范之一。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因而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共同体与社会是滕尼斯理论体系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共同体以强烈的情感精神为特征,由合作、习俗和宗教构成,而社会则是在传统、法律和公众舆论基础上建立的大规模组织。共同体导源于本质意志,而社会导源于选择意志。滕尼斯的这种思考仅仅是一种开端,和他同时代以及随后的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思考模型。在诸多对社会转型理想型的构建中,其本质特征就是社会的理性化,也就是滕尼斯所说的基于选择意志的理性。社区和社会只不过是对存在于全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这两类因素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两种共性的抽象。它们是两个理想类型,是分析和衡量现实社会的工具和尺度,它们本身却并不是社会实体。  相似文献   

13.
没有不变的变迁,音乐变迁也同样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历时性变化。音乐变迁有它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比如声音的非语义性、表情性决定了变迁的不具体、抽象性等。但是不能因为不具体、难以量化就说它的变迁仅仅是来自音乐体系内部的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品中重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戏是很难写好而又必须写好的。它关系到读者第一眼的印象,关系到整部作品的基调与结局,关系到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形成,为此作者对它往往用尽机括、煞费神思。而我们的天才作家曹雪芹却以他那鬼斧神工、多采多姿之笔,出色地写出了众多人物的登场戏,而且往往是人物一出场就赢得了喝采。试以凤姐为例:在阁府上下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气氛中从后院传来一阵“放诞无礼”的笑  相似文献   

15.
“故圣人有所游”,此句古今《庄》学家均不得其解。作者以为 ,此句是从上文形德之辨向下文天人之辨过渡的中介 ,必须抓住这样一个层次关系来加以阐述。游者 ,是说不为外形所束缚也 ,也就是说 ,能够超越于外在表象去看待问题。更进一步说 ,就是能够解脱于世俗之见 ,把握到一种本真的存在。也就是说 ,“游”是指的一种超越性。超越性的第一个层次有两项含义 :一是残丑者自身的自尊自信 ,一个阶段的不幸不该成为终生不幸 ,人应该有从挫折中站起来的勇气 ,他的发展前景仍然应该是尽可能远大的。一是形全者之忘其为残丑者 ,亦即是不以残丑作为看待人的标准。这就是说 ,他人不应以伤残者一时的不幸来设置其日后向上的障碍。由忘形而上升到对于知、约、德、工的超脱 ,这是超越性的第二个层次。如果说第一个层次是就形之残丑者而言的 ,则第二个层次便是对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超越。如果说第一层超越性所形成的乃是浑才于德、浑德于无形的才德观 ;则第二层超越所向往的便是一种人类生存的本然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刘震云的新作《手机》,因与影视同名剧做联姻,而备受关注,并且褒贬不一。如果拭去厚诬与粉饰的尘埃,冷静地审视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力图从语言的角度入手,来探讨信息时代人的欲望膨胀的缘由。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失语,人的话语权的行使,是欲望滋生泛滥的一大缘由。因为语言与存在、与心灵之间,无法默契,潜意识的积压已不能用沟通来消化,形成了灾难性语言泡沫与原欲的对峙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王骀的寓言中,庄子不仅以齐同论作为兀者王骀的精神支持,而且还将一种恢展的气象注入至弱者的形象之中,正是这后一方面未曾为古今《庄》学家们所注意。申徒嘉对子产“子齐执政”这一责问的回答,表现了两种价值观的斗争。子产的责问,从表层上说,是执政耻于与刑余之人同其行止,表现了残疾人的遭受凌辱;而从深层上说,则体现了专制政体对仕子独立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吕元聪、葛荣晋教授的新作《清代社会与实学》(香港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内容详实,论点新颖,是一部难得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清代学术上承明季,下启新文化运动,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清代学术研究中,对于中学与西学如何结合,这样一个关乎清代学术的重要问题一直未有完满解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学在清代如何被现代西学所代替,二者的连接点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传统何以走向现代的根本问题,《清代社会与实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作了极富启发的回答。纵观人类文明交流史,我们发现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写的是鲁迅先生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时的感受,把它与梁实秋先生青年时代在美国留学时的感受比较一下,是很有趣味也是很能引发出人的许多新的想法的。我们先看二人初到国外时的感受。《藤野先生》开首一句“东京也无非这样”,即道尽了鲁迅初到国外时的失望、孤独之情  相似文献   

20.
李开先的《宝剑记》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林冲故事的改编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对社会的全部理解。通过对林冲、张贞娘形象的分析 ,认为《宝剑记》借水浒故事 ,反映了明中叶“顺适自然”突出个体生命价值和思想解放的潮流 ,打破南北曲樊篱 ,首开传奇风气。在戏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在思想史上亦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