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半刚性基层弯沉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刚完工的半刚性基层材料不能达到设计龄期时的强度 ,以致于半刚性基层顶面施工弯沉检验值不能按设计龄期的强度计算。针对这一点 ,在考虑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随龄期增长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合理的路面基层施工弯沉值检验方法 ,并结合有关实例验证其工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惰性弯沉点的选取及土基模量的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弯沉几乎不随模量变化而变化的惰性弯沉点,并可用于反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模量。为了使理论弯沉盆与实测弯沉盆相匹配,将刚性下卧层引入到理论弯沉盆的计算当中,经过大量的弯沉盆计算发现,沥青路面惰性弯沉点的选取较为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均方根误差最小准则的惰性弯沉点选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基模量的反演中。在基于惰性弯沉点的土基模量反算中发现基层模量的大小对土基模量反演的精度有比较大的影响,并分别回归出针对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路面结构信息与惰性点参数的关系。选取不同的路面结构进行土基模量反演,理论上论证回归公式的精度,用实测弯沉盆进行模量反算,并与国内外其它反算程序比较,验证了基于惰性弯沉点的土基模量反演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路基弯沉检测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中路基弯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结合西安-户县高速公路试验路实体工程,对土样进行室内轻、重型击实标准回弹模量试验,现场检测土基回弹弯沉值、回弹模量和压实度等指标,对检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土基回弹模量与稠度、压实度的关系,进而推出季节影响系数与稠度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取值宜在规范基础上提高20%~40%;结合回归得出的土基回弹模量与土基顶面弯沉的关系,可以得到路基顶面弯沉检测标准,从而为路基弯沉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半刚性基层施工弯沉检测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地区大量实测资料 ,对影响半刚性基层弯沉变异性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实际需要 ,对施工期实测弯沉的龄期与养生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修正 ,得出可用于施工检测的弯沉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环道试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疲劳衰减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底基层为半刚性路面的临界荷位与半刚性材料的应变疲劳规律取决于其应变状态,通过实测应变与理论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各层应变值与用抗压回弹模量的计算应变值较吻合,建议在弯沉和弯拉应力(应变)验算时统一采用抗压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环道试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疲劳衰减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底基层为半刚性路面的临界荷位与半刚性材料的应变疲劳规律取决于其应变状态,通过实测应变与理论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各层应变值与用抗压回模量的计算应变值较吻合,建议在弯沉和弯拉应力(应变)验算时统一采用抗压回弹模量。  相似文献   

7.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快捷地确定计算路面结构厚度所需的重要参数,根据弹性半空间理论,研究了承载板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的竖向弯沉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平均触地压力及承载板直径之间的关系,依据试验路现场测试结果,得出了弯沉和破裂板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之间的回归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上沥青加铺层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当量回弹模量、道路等级、面层、补强层类型及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计算设计弯沉值,由设计弯沉值即可推算出沥青加铺层所需的厚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效模量的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沥青路面加铺设计方法单纯采用旧路面的弯沉作为设计指标,无法指导路面病害较为严重时所需要进行的路面加铺设计。参考AASHTO设计方法中旧沥青路面层系数的建议值,根据模量和层系数的关系,确定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建议值,并结合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出基于结构层有效模量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通过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实例,根据路面病害状况确定了各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得到加铺层厚度为10cm。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结果与美国AI法结果基本一致,略低于AASHTO设计结果;避免了当路面代表弯沉值较小时,按现行规范无法进行加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机场薄层沥青道面荷载应力和位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等参有限元法,分析了简易机场薄层沥青道面各层间完全连续接触时土基回弹模量、基层回弹模量和厚度等因素对荷载应力和表面弯沉的影响。分析表明,半刚性基层底面拉应力随土基回弹模量、基层回弹模量和厚度近似呈线性变化;面层底面受压,应力值变化很小,基本不受影响;表面弯沉随基层厚度呈线性变化,随土基回弹模量和基层回弹模量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有效模量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行半刚性基层材料弯拉模量设计值已不能真实反映材料的力学性状.总结了国内外路面结构设计中对半刚性基层弹性模量的选用方法,进行了梁试件的疲劳试验和梁底拉应变的连续测定,研究了弯拉模量衰变规律.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在重复加载过程中动态弯拉模量呈现出3个阶段衰变的特征;路面结构设计中,材料模量的有效值的选取应该考虑模量值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横观各向同性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土基和沥青面层材料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基于建立的横观各向同性沥青路面设计理论,运用编制的基于该理论解的路面结构分析程序ANISOLAYER,利用沥青面层及土基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表(路表面)弯沉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ANISOLAYER程序分析了在不同厚度沥青面层及不同半刚性基层弹性模量情况下,土基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对路面结构关键性设计指标的影响(路表弯沉、半刚性基层底部拉应力及路基顶部压应变,沥青层底应变为压应变或较小的拉应变,故未考虑)。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面层还是土基,其各向异性度(水平弹性模量与垂直弹性模量之比)对路表弯沉的影响曲线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随着土基水平模量的增加,延长了路面的寿命;随着半刚性基层弹性模量的增大,土基水平模量的变化对路表弯沉及基层底部拉应力的敏感性将降低,对路基顶部压应变的敏感性更加显著,但其绝对值较小。  相似文献   

12.
二灰碎石分层特性对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级沥青路面二灰碎石基层的分层施工是不可避免的。以上海市外环线工程的有关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系统分析了二灰碎石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的厚度组合、模量组合以及层间结合条件等分层特性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有关分析结果对于二灰碎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结构设计不当,半刚性基层的优越性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同时由于其早期强度低,使得施工养护难度增大。文章对二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两种结构进行材料选择和配合比的优化设计,试验表明在二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水泥能提高混合料的早期强度和总体强度,而且能减少混合料的干缩、温缩裂缝。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常用的路面组合形式,通过足尺环道试验评价了不同路面组合的抗车辙性能,为江苏省高速公路的建设推荐了合理的结构组合和混合料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致使车辙深度迅速增加;沥青的性质影响车辙剪切流变部分的大小,在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可减少车辙;与半刚性基层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主要增加车辙的密实部分,而剪切流动部分几乎不变;上面层不同级配形式对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显著影响;采用高粘度沥青、聚酯纤维SMA可减少沥青路面的车辙.  相似文献   

15.
考虑层厚的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表弯沉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常常存在较大偏差,需以弯沉综合修正系数调整.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缺乏对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考虑,且存在“反常现象”,即随着土基模量的增大,设计厚度也增大的现象.通过现场试验路的测试分析,提出了新的F计算式,以反映F随不同路面结构层厚的变化规律,适应不同层厚的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模量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荷载作用下,柔性基层(级配碎石)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下面层产生的较大拉应力,考虑了级配碎石材料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吉林通化试验路级配碎石和半刚性基层模量对沥青下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议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的模量应分别在400~500MPa、1500~2000MPa.与试验路结果对比表明了计算分析结果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土工格栅加筋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弯拉强度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半刚性基层易开裂的缺点,提出了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下加铺土工格栅的防裂措施。利用MTS810材料试验机,采用三分点加载方式,进行了土工格栅加筋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弯拉强度及弯拉模量的力学性能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并铺筑了试验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工格栅的加入扩散了半刚性基层底面的弯拉应力,有效延缓了荷载型裂缝的发生,提高了路面的承载能力;可使半刚性基层的临界应变值提高18%,改善了半刚性基层的变形能力,特别对延缓半刚性基层的温缩裂缝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大厚度连续摊铺下基层的塑性变形规律,解决大厚度基层连续摊铺技术缺乏施工平整度控制标准的问题。采用D-P屈服准则,研究改进了增量弹性Duncan-Chang模型;利用三轴剪切试验及现场试验段检测得到未养生水稳混合料的屈服极限为220kPa,确定初始切线模量为500kPa,得到了未养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内的变形值预估公式;其次计算了路面最不利位置下重复荷载作用次数,并引入Wolff和Visser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得到下承层施工位移预估模型;最后通过研究平整度传递规律及施工车辆对双层连续摊铺下基层扰动的影响,提出了连续摊铺平整度控制原则:连续摊铺层中、下层应按下一级层位施工标准进行平整度控制,其它层位按照传统摊铺施工标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重复荷载及环境因素影响作用下,经历整体、板体、块体和散体的复杂状态。提出了基于三阶段设计方法的耐久性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三阶段结构设计更能体现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在不同阶段对应的路面寿命。分阶段选用的材料参数与实际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工作状态基本吻合,设计的路面结构使用状况比现行采用弯沉值作为唯一设计参数设计的路面结构更符合现实,更能准确地反映了路面结构状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