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争和平的新发展和平与战争的搏斗空前激化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运动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对于可能实现的美、英、苏、法的四强谈判,我们也作如是观。争取和平的主流是在人民这方面的。战争叫嚣、扩张计划、独霸世界的政策,成为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2.
一 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不仅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并且为战后的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完全正确的和正常的道路。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莊严地宣称: “我们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隨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关於和平方面——我们确信:我们的和协,必将使和平成为一种永久的和平。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无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这和平必将博得全世界各民族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而在今后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災难和恐怖。”德黑兰会议的重大意义,是在於它在事实上肯定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的原则,而以大国合作为基础,採取充分协商的精神,来解决和平和战争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3.
和平是人类千万年的向往,但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战争不是源于文明的冲突,也不是源于利益的冲突,战争源于不民主的规则体系。专制政权长期未能创造必要的价值,又以极其不公平的方式分配它们,因而除了用武力维持社会的安宁外别无选择。独裁者们习惯于用武力处理国内社会关系,只要形势需要,他们也将在对外政策中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因为没有任何制度或习惯会阻碍他们如此行事。要减少和消除战争,必须从消除不民主的规则体系入手。  相似文献   

4.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 (《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绝对的美与丑,它们是与人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只老虎,孤立地看很难说出它的美或丑;当人们在深山中与猛虎猝然相遇时,它是凶的、恶的、丑  相似文献   

5.
冷建军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2):165-165,42
本文通过当代美学研究的多元形态,从人与现实的关系着眼,对美与丑的审美属性加以分析,并思考了美、丑相互转化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正>19世纪初期的拿破仑战争之后,近代和平主义萌生。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使人类思考战争与和平。1942年,美国历史学家昆西·莱特提出“积极和平”与“消极和平”的概念。1969年,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进一步将“消极和平”定义为“非战争状态”,将“积极和平”定义为“不仅没有战争,也意味着消除了贫困、剥削、歧视等结构性暴力的状  相似文献   

7.
知识集锦     
一门新兴学科——和平学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在此背景下,西方学术界继战争学、战略学及冲突学之后,现在又兴起一门新学科:和平学(Peace Studies)。美国和西欧相继开设了专门从事和平学研究的机构,如瑞典斯德哥尔奉和平研究所、美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等。一些大学政治学系也增设了和平学研究生专业。和平学与战争学、冲突学等学科的研究目标相近,即如何防止各种战争和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则是不同的。战争学等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以暴抗暴。和平学则是从正面探索一条更为直接和积极的和平途径,即让和  相似文献   

8.
事物有美也有丑,美与丑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审丑和审美意识的产生:就汉画“无盐丑女钟离春”来看,中国人受儒家、道家审丑思想的影响,对形式的美与丑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寓形之中的“德、神、义”,这种审丑思维意识对于我们今天衡量事物的美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问题一直是欧洲的和平与战争所系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企图在复活西德军国主义的基础上建立所谓“欧洲防务集团”,其目的在于分裂德国,分裂欧洲,以这一部分的德国,这一部分的欧  相似文献   

10.
寓美育于历史教学中江子磐历史教学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师人表率。一部浩繁复杂的人类历史,从美学角度看就是美与丑相互斗争而最终以美战胜丑的历史,历史科学的责任是正确区分各种历史现象中的美与丑,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相似文献   

11.
异态美浅析     
世界无疑是由真、善、美、假、丑、恶组成的。但世界并不单纯。很多时候,有些事物常令人难以下结论。异态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与优美不同,优美是善的和谐形式,而异态美是恶的和谐形式;它与崇高不同.崇高的内蕴是善.而异态美的内蕴是恶;它与丑不同,虽然内容都是恶,但丑的形式是不和谐的,而异态美的形式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2.
祖艳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1):101-103
美与丑的对比一直以来都是喜剧创作最常用的手法,左琴科的幽默讽刺小说中也有这样的对比,但其中还有一种对比可以说是左琴科的特色,那就是丑与丑的对比。左琴科在自己的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平面的丑和立体的丑,即从丑的广度和深度来揭露各种各样的丑,并且让丑与丑自我暴露、相互否定,从而揭露了丑、更丑和最丑,不仅让人啼笑皆非,自我反省,而且也增强了小说的幽默讽刺效果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各国利益关系的交汇,是朝核问题必须和平解决的基础所在,是防止美朝走极端导致事态恶化的最有力制动。如何防止战争,和平地重构东北亚新秩序,是六方会谈更深远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野猫子和嘉尔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复杂而多面性的。作为专门研究人的小说,它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中复杂的人物性格。在小说史上,凡是写出了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等复杂人物形象的作品,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之所以轰动世界文坛,是因为写出了于连这个美丑并存的形象;深刻而复杂的啊Q形象的出现,使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美朝之间的口水仗一直没有停止过,互相威胁开战的高强度战争叫嚣也是不时爆发。近日两国元首更是隔空泼口对骂,使半岛战争气氛骤然上升。然而,60多年来朝鲜半岛并没有发生战争,甚至连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也未出现。这说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流是和平而非战争,制止战争的力量大于或压倒主张战争的力量。双方打口水仗为的是追求更多更大的谈判筹码。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中国改变国际战略,苏中  相似文献   

16.
中、苏、美、英、法及其他有关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已于四月二十六日开幕。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际和平势力的一个胜利,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重大步骤。全世界人民都热望这次会议能够获得重要的成就,从而使国际紧张局势获得进一步的缓和,并为以协商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奠下坚实的基础。人们特别希望这次会议议程中的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能达成公正的协议,以便停止西方殖民国家的「骯脏战争」,因为印度支那战争是目前世界上  相似文献   

17.
美与丑,是一种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物的本质的外化,二者辩证地统一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美与丑,只有当相互比较时,才显现出它们各自的实质内涵。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这种辩证关系不仅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还更深刻地体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体现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文艺是人们对现实审美的最高形式,探讨和追寻美丑的辩证关系,扬美弃丑,也就成为这种最高形式的根本所在。但是具体生活中的美丑和艺术中的美丑是有区别的,二者不是一种顺承关系,而是呈现着十分复杂的状态。比如生活中丑的事物反映到艺术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往往淡化了丑的形态,成为具有美学意义的形象。这种现象冲破了人们单纯的表象思维,难免给人以困惑之感。本文试图通过对美与丑的辩证关系在生活和艺术中的体现的阐述,来证明生活中的丑能够转化成艺术中的美,并同时谈及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欧美作家首先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思潮开始涌动,生态文学的作品越来越多。美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爱德华·阿比的《孤独的沙漠》强烈体现了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美是文学作品研究的永恒的主题,生态文学作品也不例外。首先应是审美的。生态文学作品要描写自然之美、环境之美,更要呵护人类所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份美。然而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更要揭露丑,审视丑,给人以震撼,《孤独的沙漠》中揭露了人性之丑,政策之丑,也描述了自然之丑,这一切丑的揭露和描述都是为了让人们更有心地去维护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9.
这一对照显示着新的世界形势。它说明了世界力量的新均衡——战争的阵营与和平的阵营。我们为和平的斗争,必须基于这种新形势的了解。因为和平的阵营,不但包括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国家,他们是处于帝国主义的轨道之外,反对新的战争的;同时也包括了所有国家大多数的人民,民主与和平的支持者。包括了美国英国以至西方战争集团所有国家中的人民。  相似文献   

20.
苏联时期有一位叫艾·叶·扎伊坚什努尔的学者在托尔斯泰博物馆经过仔细核对笔迹、对比墨色,整理出了《战争与和平》的手稿。这部手稿被认定为是《战争与和平》初版的原貌。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轰动,于1983年被刊载在当时苏联著名学术研究资料汇编《文学遗产》上。经过俄罗斯扎哈罗夫出版社资深编辑们审读、编辑加工并参考1873年的版本,2000年《战争与和平》初版终于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