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信息》2008,(2):F0003-F0004
孙泳新男,山东招远人。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拜师于大写意国画大师崔子范和孙其峰先生。其作品深得先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及崔子范大师意蕴,具有时代感的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他十分重视花鸟传统学习。既师法自然和亲身感受,又能灵活运用前人技巧并敢开创新。  相似文献   

2.
第十世班禅大师——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值此纪念十世班禅大师逝世十周年之际,本文深切缅怀大师一生的光辉业绩,全面论述了大师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将永远怀念十世班禅大师。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12)
早就听说释方来大师是位佛门艺术家,并是位世界名人。他的《唐卡》画被欧美、东南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怀着对宗教艺术的浓厚的兴趣,有缘拜访了方来大师。与大师交谈是件愉快的事情。他对已故去的伟人毛泽东无比钦佩,喜欢创作关于毛泽东的绘画。谈话间大师随手拿来他未完成的一幅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的画稿。画中的毛主席神采奕奕,既表现出大师的油画功底,也表现出大师对一代伟人的崇敬心情。他的油画作品中也有很多他的自画像。我被大师的技艺深深吸引,观赏了许久许久。释方来大师祖籍宁夏,他的全家几代人都信佛教。大师从小信仰佛教并喜欢书画。1985年,他27岁时在银川市海宝塔寺由上清下净法  相似文献   

4.
纵观人类造型艺术史,历代造型艺术大师们的登台,不断上演出一幕又一幕的新视觉革命剧,不断刷新着人类的新视觉观念。我们叹服着一件又一件的造型精品,更叹服大师们惊人的创造力,尤其是体现着大师们的智慧闪光点——他们对事物敏锐观察力的作品——速写。或喜、或愤、或哀、或乐,最能直接透出大师们对事物感知和情感渲泄,或者说大师们用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纪录情绪的最直接手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学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诸子学记,一种是经师学记。但是,在西洋学术的冲击下出现的国学,迥并于传统的子学和经学,具有新的内涵。国学兴盛期出现的国学大师,其学记自然也要求新的体例。卞孝萱先生的力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涵盖了章炳麟、章士钊、刘师培、黄侃等12位国学大师。该书从正名国学,慎取大师;知人论世,表彰人格;博观约取,新见纷呈;不畏前贤,指瑕纠谬四个方面展开了独到而又精湛的论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示范,卞先生实现了对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该书也成为国学大师学记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师,我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只要有人封号我就认为是大师了,好像选举,有一群人提名就得了。仔细回味,发现做大师难,难得有人称之为大师,难得成为了大师还要代表一大群人说话。更难的是,被称为大师之后,还当众被发一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界历来有匠人和大师的说法。随着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界的匠人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在前人思想的框架下把研究工作做得很好,但总给人以小家子气的感觉。而大师则不同,他的主要成就并不在于具体成果的艰深,而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世界顶级的大师有伽利略、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和玻尔等等。因工作关系,记者与世界著名数学家、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有着多年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记者对吴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师”二字。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学大师学记》的特色是对十二位大师的学术业绩,如治学道路、方法、经验等进行具体的剖析,同时表彰他们的爱国情操,既揭橥了国学之内涵,又砥砺后学传承大师之精神。此书也反映出著者本人自学成才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大楼、大师与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题目连续用了三个"大"。"大"是相对"小"而言的,无论是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等的广阔、高厚、宽绰、众多或范围和程度的广、深,都可以称之为"大",并由此而对"大"的不断延伸。就大楼、大师、大学而论,大楼是大学的基础条件,大师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是大楼和大师的载体。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在自建《六祖坛经》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5.0对《六祖坛经》文本内容的检索,考察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的弘法行迹。检索结果显示,《六祖坛经》中80%的文本均有与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弘法行迹的相关记载。借助现代语言学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可以粗略勾勒出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宝林禅寺、曹溪和曲江等处大力弘扬禅宗顿教,普度法界众生的弘法行迹。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楼,即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师,即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有重大成就而被人敬仰的学者.在梅贻琦先生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大师,只有大师才能彰显大学的精神和品格,大楼易得而大师难寻.大楼只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却并非是大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只有通过保存和创新知识的学术活动培养人,才是大学真正之道.  相似文献   

12.
对第一届中美国际钢琴大师班(CAIPI)活动进行了介绍,对各位钢琴专家、大师的授课辅导要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梳理.看到了专家们为师、治学、敬业、谦虚的大师风范;认为高校钢琴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在教学中树立开放的意识,大课的意识,演奏的意识,大师的意识;要引导学生在练习和演奏时树立小琴房、大空间,小钢琴、大舞台,小作品、大世界的观念;要研究和掌握如何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适时适度的良好的示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施教,使学生既能听得懂、用得上,又能有所收获,使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阿顿大师是享誉西藏画坛的绘画大师,也是新勉唐派的重要传承人。他多次参加过西藏各大寺院壁画的设计、绘制、修复等工作,对西藏壁画的抢救和保护方面业绩突出;他还培养了众多弟子,为传承新勉唐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围绕着西藏传统绘画新勉唐派的渊源、历史、绘画风格及其传承方面对大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对产生我国科学大师的思考 1 是什么阻碍了我国科学大师的产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们科技队伍中杰出科学家严重缺乏,科学大师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我们期望的科学大师迟迟难以出现?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科学大师的产生?我认为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追风人物     
正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5月16日,享誉全球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美国纽约与世长辞,享年102岁。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1935年赴美国求学,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建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社会的国学复兴潮流中有许多形式主义的现象。"国学"和"国学大师"有乱用和错用的情况。"国学"仅指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总称;有"小学"功底,并打通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学科界限的学者才可称为"国学大师"。"国学复兴"的提法要讲一定环境,在今天想通过国学复兴来造就新时代国学大师很难。国学复兴,就要复兴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实事求是、批判继承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原则。国学复兴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两个层面———文化背景与数字技术的运用,分析了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的创作动力及操作方法,旨在通过对大师的分析研究达到对设计有所启发、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金科 《今日科技》2010,(11):35-37
丁新溪,浙江省凤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日用化工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兰溪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还被评为兰溪市支持工会工作党政领导、兰溪市优秀企业家、金华市优秀企业家、浙江省杰出青年民营企业家、世界杰出华商、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和中国经营大师。  相似文献   

19.
倾听德鲁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又译为彼得·杜拉克)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其管理思想越来越得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希望德鲁克管理思想能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推进德鲁克思想的本土化进程,使中国的管理者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20.
人们欣赏、学习、创作美术作品时常常陷入"局部思考"的误区,这与早期学画的方式、研习画册的方法和心理素养密切相关.要克服"局部思考"的误区,在教学中应避免急功近利,品读和临摹大师作品时应了解大师的艺术思想,应了解和掌握绘画艺术背后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