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纯净美妆”(Clean Beauty)时代,消费者更加追求天然无添加的产品.通过配方实验,选择经过Ecocert认证的天然来源乳化剂聚甘油-6硬脂酸酯、聚甘油-6山嵛酸酯和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的乳化体系,采用合理的科学配比,研发了硬脂酸酯乳化剂(STE)乳化技术.运用此技术,结合天然油脂角鲨烷、橄榄油、乳木果油以及澳洲坚果油的复配,可以显著提高产品的保湿、舒缓等功效,符合天然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选用反应性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采用高内相乳液模板法成功制备得到了孔径均匀可调的聚氨酯多孔材料,并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和数码相机等方法研究了异氰酸酯单体与乳化剂匹配性、乳化剂用量、水相含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PGPR不仅作为乳化剂,还能与异氰酸酯单体反应,形成高粘度壁垒层,提高了高内相乳液的稳定性;乳化剂含量在50 wt%以内时,可得到孔形貌为球形的多孔聚氨酯材料;随着分散相水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孔径逐渐减小且孔壁塌陷较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饱和脂肪酸与甘油在不同条件下的直接酯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确立了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合成的优化条件:弱酸催化剂,脂肪酸/甘油(摩尔比)1:3,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3hr,酯化产物中单酯含量高达76.50%。  相似文献   

4.
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乳化二甲基硅油及乳液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复配乳化1 Pa.s的二甲基硅油,考察复配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乳液黏度、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液的耐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黏度、离心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选择高聚合度的亲水型乳化剂和高聚合度的亲油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乳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硅油乳液。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二聚甘油单硬酯和八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10.5)、硅油和水的质量比为7∶23∶70。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为8.06μm,黏度为387 mPa.s,固相质量分数差为2.91%。乳液高温稳定性良好,在110℃保持5 h,乳液体积平均粒径增大至11.63μm,固相质量分数差增大至6.12%。  相似文献   

5.
海神单胞菌属(Neptunomonas)于1999年被首次鉴定,目前包含8个菌种,其中6个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本文总结了海神单胞菌属的菌种特征和基因组信息,并利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该菌属的碳源利用途径、聚羟基脂肪酸酯代谢途径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神单胞菌属具有完整的糖酵解和乙酸利用途径,普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酶,存在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海神单胞菌属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与环境治理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乳化剂PS存在下,以可再生资源蔗糖与脂肪酸酯为原料,用无溶剂法合成了高单酯含量、高产率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蔗糖酯.考察了乳化剂PS、亲和促进剂SSE、糖酯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PS用量为15%,亲和促进剂SSE为5%,反应温度为130℃,反应2.5 h时,可得到单酯为61.2%的蔗糖酯.调节糖酯比可得到不同单酯含量的蔗糖酯,产率最高可达到84.3%.用薄层色谱(TLC)、HPLC-ELSD和电喷雾质谱(ESI-MS)对蔗糖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室合成的蔗糖酯残糖少、单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于目前被公认质量最好的日本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的蔗糖酯DKF-160和DKF-50.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脂肪酸,故生物降解率高于矿物油和PAO(聚α-烯烃);同一类型的基础油随油品黏度的增大,降解性能下降.这些研究为评价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及开发可降解型润滑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蔗糖脂肪酸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世界上对蔗糖酯合成方法的研究十分活跃,发展趋势是较经济实用的水溶剂法和无溶剂法。但由于蔗糖亲水,在许多有机溶剂中不溶,且易焦化;而脂肪酸酯亲油不溶于水,因此二者反应非常困难,合成条件苛刻。现有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或溶剂有毒、价高,或温度高、反应时间长,或操作要减压,或要惰性气体保护,程序复杂难控制。本文提出优选乳化剂和采用固体超强酸碱催化剂改进蔗糖酯合成方法,通过试验,优化了实验条件,得到了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以缩水甘油乙酸酯和四氢呋喃为单休,长链脂肪醇为链转移剂的共聚物,对该共聚物进行干法醇解,制得了聚(氧四亚甲基)聚(甘油基)烷基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记为RT_mG_n。对RT_mG_n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T_mG_n聚甘油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表面化学性质,无毒、无刺激,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0.
松香-蔗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特级松香为原料,经松香缩水甘油酯、松香缩水甘油二乙醇胺和松香缩水甘油二乙醇胺丙烯酸甲酯等中间体,与蔗糖酯交换合成了松香缩水甘油二乙醇胺丙烯酸蔗糖酯,并对中间体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用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测定了目标产物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等表面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乌桕梓油生物柴油为对象,研究了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二聚体的制备及聚酰胺树脂的合成。结果表明,二聚体合成最优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膨润土加入量12%(质量分数),催化助剂LiCl 0.8%(质量分数),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二聚体收率为75.2%。以上述所得二聚体进一步制备聚酰胺树脂,并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对聚酰胺树脂固化物产品进行DSC、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聚酰胺与环氧树脂固化体系质量比为0.6∶1时,固化反应最完全,固化物产品的耐热性能最高,抗冲击、弯曲及剪切性能最强,其性能与市售同类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2.
 糖酯通常由亲水的糖分子和亲油的脂肪酸分子组成,是一类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发泡力强,泡沫稳定等优良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多个行业,其合成方法主要有溶剂法、微乳化法、无溶剂法和酶催化法,但是传统的合成方法中通常采用不易回收的有毒溶剂,加大了产品后续分离和精制的难度,导致了其在食品等行业应用的限制,而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溶剂和液体酸催化剂,不仅无毒、具有可设计性,且易于回收,循环利用率较高,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概述了离子液体的特点和类型,阐述了近年来在合成糖酯的溶剂法和酶法中,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替代品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做了一些说明,最后对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其研究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选取胜利和江汉2个油田的未熟烃源岩为催化剂,以单一的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和十八烷酸甲酯以及它们的混合酯为模型反应物,分别进行相同条件下低温催化混合酯的水解及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江汉、胜利2种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单一酯的水解反应,水解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十四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八烷酸甲酯,而催化混合酯水解率大小则相反.催化单一酯与混合酯的生烃反应,生烃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十八烷酸甲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四烷酸甲酯.由于混合酯中各种酯在未熟烃源岩表面上存在着催化活性位的竞争吸附,混合脂肪酸酯的水解率及生烃率都较单一脂肪酸酯的水解率及生烃率低.  相似文献   

14.
糖酯类物质由于具有特殊的两亲结构以及在人体内起到的生理活性作用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本文综述了糖酯的化学和生物酶法合成,指出化学方法通常在高温及使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形成产物没有区位选择性,副产物多;生物酶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区位选择性及无毒、环保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酶的来源困难等缺点.并且,介绍了糖酯的应用,指出如何改进糖酯的合成方法和提高其应用性能仍然是当前和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交纳米C60/C70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共聚,合成得到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C60/C70通过自由基聚合进入了聚合物碳链骨架,通过其成膜性能测试。C60/C70改性不仅使共聚物的成膜度有较大提高,同时也使其漆膜的柔韧性有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以己二酸和不同链长的醇进行反应,合成了己二酸二正丁酯,己二酸二正己酯,己二酸二正辛酯,己二酸二癸酯.醇及相应的酯利用四球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将醇与相应的酯进行摩擦学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合成酯类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PB值均大于相应的醇类,其摩擦系数、磨损量、摩斑直径均低于相应的醇类;在长摩过程中,合成酯在磨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强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效能,且随着链长的增加,抗磨减摩效能越好.  相似文献   

17.
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脂肪酸酯的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维生素C(Vc)和若干种脂肪酸为底物,采用自制假丝酵母Candida sp. 99-125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合成维生素C脂肪酸酯。结果表明,在该酯化反应中,油酸为最佳脂肪酸底物,丙酮为最佳反应介质。同时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Vc转化率的影响,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当Vc浓度为006mol/L时,温度40℃,固定化酶量1.5g,油酸与Vc物质的量比为5∶1,反应时间48h,分子筛添加量0.5g,底物Vc分4次流加,Vc转化率可达91%,批次实验表明该固定化酶在重复使用10次后仍具较高活力.  相似文献   

18.
对糖基羧酸酯的化学合成及酶催化合成作了综述和展望,着重介绍了化学合成糖酯的方法,尤其是异头碳羧酸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润滑剂精制过程中回收循环溶剂N-甲基砒咯烷酮中残留的有机酸酯化物和直接从原油 分离出的有机酸的甲酯化物进行了研究;前者色谱分离出了26个甲酯峰,GC/MS确定了其中的17个主要成份,占有机酸甲酯总量的90.81%;后者色谱分离出了29个甲酯峰,GC/MS确定了其中的20个主要成份,占有机酸甲酯总量的92.11%;对前者色谱还分离出一个二重峰,占整个样品总量的96.  相似文献   

20.
乳脂肪具有令人愉悦的风味但成分复杂,应用于食品领域时存在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不利于健康,且在低温下涂抹性能较差等问题。利用脂肪酶的专一性和特殊性,可催化乳脂肪生成特殊结构的甘油三酿,得到风味饱满、营养价值高、利于应用的产物。现概述目前国内外脂肪酶酶解乳脂肪的研究进展及改性乳脂肪的应用,并介绍了用脂肪酶催化改性后乳脂肪的优点及应用,主要包括:生成更高含量的短链脂肪酸酯,提高低熔点甘油三酯的含量和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