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城市碳足迹核算框架及方法学模型,系统地核算及追溯了碳排放在开放的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足迹,主要涵盖城市地域边界内的直接生产碳排放以及跨境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城市所需的关键支撑物质、排放的主要废弃物,以及跨境交通分别在上游、下游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选取深圳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深圳市碳足迹总量为6 566.19万t CO2e,具体为:1)城市内主要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的能源活动及非能源活动引起的直接碳排放量(Scope 1)为3 282.38万t CO2e,占深圳市碳足迹总量的49.99%,其中工业能源部门占比最大,为36.95%;2)城市外调电力消费引起的间接碳排放(Scope 2)占城市碳足迹总量的18.89%;3)跨境运输、关键支撑物质的上游产业链以及废弃物在下游处理过程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Scope 3)占城市碳足迹总量的31.12%,其中5.37%来自跨境交通,22.26%来自主要物质上游供应链,3.49%来自下游废弃物处理.由此可知,2015年深圳市在城市上下游跨边界的间接... 相似文献
2.
张彩平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1,(4):76-82
企业转向低碳生产方式所面临的一系列碳约束给企业的财务活动提出了挑战,产生了一种新的风险———碳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这种碳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碳减排活动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以产品这个主要排放源为核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企业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产生碳财务风险的原因,然后据此构建一个由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可更新资源和清洁能源组合、低碳技术投资、多层次融资体系所组成的综合碳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规避碳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提出"全碳排"核算方法,其核算账户包括能源消耗碳排放、生物质资源消费潜在碳耗用和废弃物排放潜在碳耗用;以太阳能值为量纲归一化工具,进行全碳排放量核算;以全碳排核算为基础,综合考虑单位碳排人口承载量、单位碳排经济产出量和单位碳排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取量等信息,构建能够反映碳效率和发展协调度的碳排放绩效综合指数,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碳绩效。以北京市和重庆市为例,评价2001—2011年间的碳排放综合绩效。结果显示:两个城市的能源消耗碳排在全碳排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可见即使从全碳排视角来看,能源消费仍是影响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两个城市三个方面的分指标值差异较大,可见不同的生产水平对碳排影响不容忽视;较之仅考虑能源碳排及碳生产率的传统碳效率评估,基于"全碳排"核算的碳综合绩效评价,可以更为公平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碳绩效,为地区碳减排责任认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0年和2004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借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进行分析,得到商丘市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采用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开发度、土地利用耗减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通过Markov链对商丘市2018年、203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4年间商丘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尤以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显著,期间耕地面积减少了208.38 km2,而建设用地增加了141.89 km2。最后,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分析了耕地数量的变化对于该农业大市的粮食安全的影响,商丘市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0年和2004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借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ENVI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进行分析,得到商丘市两个时相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采用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开发度、土地利用耗减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并通过Markov链对商丘市2018年、203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4年间商丘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尤以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显著,期间耕地面积减少了208.38 km2,而建设用地增加了141.89 km2,最后,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分析了耕地数量的变化对于该农业大市的粮食安全的影响,商丘市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森林资源利用的延伸,木质林产品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碳库。厘清木质林产品的主要生命周期阶段,归纳总结与之关联的木质林产品碳科学研究热点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合理评价木质林产品的气候功能。【方法】以木质林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为基础,分“森林—在用—填埋”3个阶段归纳总结了木质林产品碳科学的研究动态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科学难题。【结果】①森林阶段中,现有研究多采用以经验模型为主、过程模型为辅的方式核算和预测森林碳库碳储量,情景模拟和物质流分析可以利用运输和生产过程将森林阶段与在用阶段相结合,寻求最佳的森林管理策略。②在用阶段中,碳核算方法学的选择是国际争议的重点所在,木质林产品的替代效应也由于其可累积性和永久性成为碳核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③填埋阶段中,木质林产品分解缓慢或不分解,可以使碳储存的时间更久,一阶衰减法是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中碳储量变化的常用模型,与甲烷排放相关联的可降解有机碳比例、甲烷产出比例等关键参数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结论】①对森林碳汇计量模型加以改进,解决其区域适应性问题能够降低森林阶段碳核算的不确定性;②合理估算木质林产品的替代因子及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有利于能源政策和森林管理政策的制定;③考虑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中甲烷的回收再利用能够提高木质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的准确性;④改进森林资源清查方法、完善林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库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木质林产品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⑤在全球尺度上统一碳核算方法学,同时公平地认定碳储量的归属、合理地在各贸易国间分配碳排放,将有助于加速木质林产品相关议题的国际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发展的冲击下,无形资产的价值在高校资产中逐渐显现.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高校无形资产核算和管理等环节,需规范和完善的空间较大.通过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高校无形资产核算和管理不足之处,为优化会计流程,提高无形资产核算效率,提升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结合高校无形资产的全周期管理,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等,提出实施高校无形资产体系化管理,优化无形资产管理与使用,有效保护高校无形资产权益,促进高校的资产与财务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微藻生物柴油是一种新型工业能源生产模式,其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构成、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较多。能量的消耗和产生,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多少(净碳排放量)是评价其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该文模拟设计了一个微藻生物柴油综合炼厂,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原理,建立了微藻生物柴油的能量及碳平衡分析方法,计算了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的净能量盈余和净碳排放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柴油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整个系统的能量产出大于能量消耗,CO2的固定量也大于整个系统的CO2排放量。由此可以看出,微藻生物柴油是一种具有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并且对环境友好的新型燃料。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自提出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内容,然后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并指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包括大学、学院和科研院所作为重要社会单元,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研究高校碳排放核算及碳中和路径,助力校园率先实现碳中和,可以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基于国外高等院校碳排放与碳中和相关研究,指出高等院校碳排放主要包括3个范围。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提出的3个范围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标准,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及相关行业碳排放研究现状,归纳总结碳排放核算方案,并针对性地探讨提出相应的碳中和路径框架。高校碳排放核算和碳中和方案框架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国内高校实现碳中和提供路径借鉴,而且可以为各地区、各行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对于推动高校在碳中和科技创新中所承担的特殊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