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城市受众群体对景观设计区域满意度低的问题,引入地域文化,开展对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通过研究,明确城市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人工艺术改造手法的城市景观文化元素重组、融入空间突破理念的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布局设计、基于标志性景观与景观节点的景观文化融合设计等景观设计思路.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结合蒲城县兴华学校环境文化景观项目规划,立足校园建筑布局实际,以校名"兴华"为主题理念,从文化特色梳理着手,构建文化中轴序列和兴华主题景观,力求从传统文化挖掘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探索学校环境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文化景观(或称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的科学,包括未经人类活动改变的自然景观、人类施加了影响和作用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建造的人为景观;文化景观以人类活动为景观营力的全过程,是将时间和空间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科学,以此有别于没有人类活动营力的古地理学,时段很短的现代地理学,以及无实证而难以检验的未来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对于创建适应经济转型的和谐生态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塌陷重建区—淮北市龙湖工业园鼎湖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煤炭工业文化景观再现、转型经济结构的坚定信念景观表达、突出场地特征的生态规划理念三个角度出发,将转型前的工业文化与经济转型文化、生态景观特征等有机结合,力图规划具有转型特色的淮北市公园绿地景观,以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景观的视角,选取祠庙空间类型多样、保存完整的松溉古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和测绘收集松溉古镇祠庙空间的现状信息,对其生成环境进行实地勘察;接着通过对古镇历史资料的挖掘与提取,充分了解松溉古镇祠庙空间的时空背景和文脉价值,对其演进历程作出基本预判;最后,结合历史地图解译的空间信息,通过空间句法量化分析祠庙空间系统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文化"3个层面总结了巴渝古镇祠庙空间的文化景观特性,即在时间上的历史层积性、在空间上的多维立体性和在文化上的集群公共性.基于巴渝古镇未来的保护发展需求,分别从历史层积性的永续传承、多维立体性的合理利用和集群公共性的活化再生3个层面提出了对巴渝古镇祠庙空间活态保护的思考,旨在引领巴渝古镇以文化内因为导向发展,为巴渝古镇的文化传承和活态保护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8.
丽江古城的日常生活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建筑场所论中"领域"、"场所"和"路径"的概念,剖析丽江古城 的日常生活空间结构,指出丽江古城具有象征领域(山水)和生活领域(城市)、中心场所(广场)和日常场所(住宅)、自然路径(水路)和人工路径(街巷)并存的二元空间结构 ,形成了二元对立的领域复合体、场所复合体和路径复合体,并通过各个复合体中二元空间 要素的清晰界定和程式性组合实现了空间的仪式化。仪式化的日常生活空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宗教礼仪和节日庆典等一起构成历史文化城市的"文化景观",有必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城市保护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继承和运用传统古村落历史人居环境设计方法,对夏门古村落历史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走访,比较研究。结果夏门古村落其人居环境构建原型为"桃花源"+"坞堡",士族文化与人居环境要素共同构成其文化景观环境。结论自然山水格局融汇士族文化思想,创造"文荫泽被"的理想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唐陪都地位对太原城市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期间愈是兴盛时代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就愈是深远。唐陪都时代是太原城市文化的鼎盛时期,文章探析了唐代陪都文化对太原城市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龙兴之地对太原城市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的影响,佛教建筑对太原城市人文景观文化的影响,陪都经济地位对太原城市商业文化的影响,龙山、晋水对太原城市自然景观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目前太原城市文化体系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上述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楠溪江传统村落群被冠以"中国唯一景观古村落群"的称号,存在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是研究传统村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而其景观格局在当代商业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发生着改变。现以田野调查法对楠溪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苍坡村进行调研,分析其选址特点、街巷格局以及节点空间,对其景观格局特点进行提取,为楠溪江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内容和进展 .  相似文献   

13.
王鲁华  吴永发 《科技资讯》2012,(13):243-243
当今,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景观空间的文化重构被日渐提上议程。其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研究在城市景观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理念出发,阐述了在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营造的原则及方法,以期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中,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工业化与商业化不断冲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破坏了原有的景观格局,随之产生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孤岛化现象。本文以南阳市为研究对象,浅析南阳市在景观孤岛化下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传统街巷反映着历史城市的总体格局,同时被人们的空间体验所感知,是重要的遗产资源。以福州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传统街巷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叙事性、解析肌理与步行空间、关联社区,探索历史景观建构的策略形成街巷的整体保护。主要方法包括:通过主题显化加强历史景观叙事性,形成场所的文化语境,为大众触及、记忆;以传统路网结构的织补、重构延续传统肌理结构,赋予形成历史景观连续性、完整性的基础;重塑传统街巷空间,以尺度和界面为重点要素,考虑整体氛围的形成;作为社区的主要生活街巷,通过功能的复合、社区场所的塑造形成特色活力区,呈现历史景观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可揭示传统村落景观的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以潮汕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从建筑、形态布局、文化信仰方面分析潮汕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结果表明:潮汕传统村落主要是以单姓图腾形成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居村落,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聚集性、向心性突出;在形态基因上形成列式、组团式、集中式、厝包式、围合式5种空间形态布局类型;重宗法制度、信朴素自然观、多元信仰崇拜是潮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的基本特征。研究以期为区域传统村落规划、人居环境建设,村落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其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传达给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的"思贤庭"为例,在设计中结合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功能定位、校园文化特色等,从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历史文脉出发,演绎推导出校园文化景观的语境、符号等要素,形成了较有典型意义的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模式.指出,文化景观创意的表达无需说教,可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含蓄表达,重要的是营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灵性的校园户外空间.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今社会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城市景观趋同现象日益严重.要形成鲜明的城市景观就需要从城市的人文地貌研究入手.而城市滨河空间的景观信息最丰富,它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及特有文化的重要见证地,是显示该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地段.本文通过分析滨河空间的特征、景观构成要素,对城市滨河空间的景观设计特点、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的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中国传统城市营造理念与文化景观方法探索入遗效应和灾后重建双重影响下的都江堰保护与再生方法.通过对都江堰古城和堰区内外各类要素及其关联性的研究,再构"城堰一体"整体性文化景观体系,为都江堰市总体城市设计提供思路.研究表明,基于要素关联形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古城的互依共生关系,是城市形态和城市职能诞生、演化的重要动因;目前要素相互独立,依托要素展开的传统城市职能和活动几乎不存在,古城价值和城堰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城堰一体"整体文化景观的再构和呈现不仅可以重新发掘遗产和城市的共生关系,也能最大化遗产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以太原师范学院榆次新校区绿地景观生态现状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该校区绿地景观生态发展中的误区——"单一而粗放的硬化方式及生化农药的过度使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微循环生态理念和无污染生物防治技术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