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桂婷  高扩昌 《科技信息》2007,(35):181-181,203
翻译是两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地领会原作的精神。而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对译作的影响来强调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以此引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从而使译作能够真正传达原作的精神,尽可能与原作能够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预设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预设是沉积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这无疑是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障碍。本文对文化预设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对于源语与目的语的不同的文化预设,译者要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求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重构源语文化预设,帮助目的语读者消除阅读中出现的意义真空,建立语义连贯,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梁超慧 《科技信息》2008,(5):181-182
本文从读者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来讨论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在读者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介绍和传播文化.针对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差异现象作何处理,在翻译界,产生了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理论,经过对两种理论的研究对比,结合翻译实践得出在具体文学翻译中走异化和归化相互结合的道路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和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刘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95-96,62
功能主义者的翻译观-"目的论"认为,翻译就是在目的语境中,根据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目的语环境中的文本。外宣注重的恰恰是受众的反馈、宣传的目的和效果。适当的调整原文,通过编译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译、合并、调整、甚至改写,以目的语读者的角度调整原文信息量,能够改善译文的质量,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达到外宣的效果,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6.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从初始环境出发、经历了时空和语境的压力、并由于接受了语文化的接纳或抵抗而得到新生的旅行,包括出发、旅程和到达三个步骤,而这三个步骤又可以分别与翻译中对文本的选择、从原文本到译文的转变以及译文在接受语文化中的接受情况进行类比。这是对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7.
刘宝昌  李曹 《科技信息》2008,(16):261-262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小说《骆驼祥子》译本翻译策略进行分析,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受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审美期待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小说英译时,采取归化策略以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适度的异化策略可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风格及源语文化。两种策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汉英文化差异导致译文读者可能不理解源语作品中词语文化内涵,所以译者要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对涉及到的文化语境因素进行顺应处理,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关联性的文化背景信息,将源语文本词语隐含的文化信息变成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和推断的明示信息,并引导读者正确推断出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读者付出最少的认知加工努力却能获得充分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9.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具有极为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中,作为源语文本第一读者的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准确传递旅游信息,而且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使译文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目的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语文化是开放还是封闭将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目的语文化封闭时,译者应尽量克服文化差异;目的语文化开放时,译者应着重表现文化差异。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全球化的世界,译者要尊重异质文化差异性,促进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的论的对外宣传资料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德国功能派翻译目的理论(Skopostheory),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所收集到有关企业介绍、招商材料、产品说明、旅游指南等对外宣传资料为例,认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应该考虑译文语体、读者效应、译语文化等因素,采用信息突出性、信息召唤性和信息简洁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视野融合是接受美学的另一条重要原则。译文一旦形成,只有在目的语读者能动地参与中文本才有意义。目的语读者接受文本,也就是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增殖的过程。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才能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以福建土楼...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分析了满文谚语汉译文错误理解或偏差理解的原因,发现原文明示信息在译文中失去明示功能及译文明示信息激活不了译语读者的百科知识,是导致翻译中的关联缺失的根本因素,影响了译语读者的理解。为此翻译时要关注关联的重构,为译语读者搭建源语与译文的关联桥梁。  相似文献   

14.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要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源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为语料,指出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和思维特点等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传达源文的内容,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移情对有着两次交际过程的翻译有重要意义.文化移情能促使译者或目的语读者通过源语文化的框架和利用源语文化的感知去解读源语文本或译本,从而使译本更准确地表达源语文本,读者所得反应更接近源语文本读者的反应.移情还能使译者设身处地地为潜在的读者着想,从而确保读者能够正确解读译本,使翻译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戏剧翻译对戏剧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表演是戏剧创作的目的,为实现戏剧的顺利传播,戏剧翻译中应注意可表演性。译者在翻译戏剧文本时,应综合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期待,目的语文化的归化作用以及舞台效果等因素,以实现译文的可表演性。  相似文献   

17.
论译文的回译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评论界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本文中,作者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文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在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文“忠实”原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文化交流。据此认为,“译文回译性”应成为译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肖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4-127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为了使原文等效于译文,依据关联理论、认知与顺应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并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9.
张萍 《科技信息》2008,(9):139-140
Gideon Toury在专著<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中提出了两条翻译的普遍规律,从其内容表述上看与归化和异化有相似之处,但他基于描述翻译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译作是源语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的杂体.译文本身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它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20.
范林夏 《科技信息》2013,(6):239-240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并以此来指导广告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