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小样品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量了环己烷在80—340K温区的等压摩尔热容,建立了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的变化量.由Van^ t Hoff方程计算了环己烷的纯度.  相似文献   

2.
在 8 0~ 4 0 0K自动精密绝热量热装置的基础上 ,利用美国惠普公司制造的AGILENT 34970A及配套模块 ,对绝热量热测试过程的加热和绝热控制、能量和温度测量等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控制 .热平衡判据、温度测量、绝热控制、热容数据的计算和处理、结果显示和打印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开发的系统结构紧凑 ,性能稳定 ,操作方便 ,用量热标准物α-Al2 O3标定 ,与美国标准局数据比较 ,相对误差小于± 0 .35 % .  相似文献   

3.
根据比热测定的一般原理,建立了用绝热式量热计测定经热的相对比热公式,测量定了三种小比热物质及二甲亚砚-水混合物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甲苯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小样品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量了甲苯在78~350K温区的等压摩尔热容.建立了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了热力学函数的变化量[H(r)-(298.15K)]和[S(r)-S(298.15K)].根据Van’t Hoff方程得到了甲苯的纯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一种绝热式自动量热计.用“双光笔记录仪”实现了自动控制绝热条件,自动记录热交换图谱,自动记录初期和末期的温差及主期的温度变化情况.由热交换图谱表明,主期中量热系统与热屏之间的温差可保持在±0.005℃以内。实验测定了量热系统的空当量和水当量,两者的偏差不大于0.1%.实验证明,量热容器内发生的热效应与光笔记录曲线的峰高成正比.光笔移动一毫米相当于0.1卡左右的热效应,测量的相对精度为0.6%.  相似文献   

6.
乙醇汽油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量了国产93#无铅汽油和乙醇混合体系(10wt%乙醇 90wt汽油)在78~320K温区的热容.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由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混合体系在93.17K发生玻璃化转变;在150.86K发生固-液相变,分别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焓变和熵变.计算了以298.15K为基准的该混合体系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7.
液氢储存具有单位体积储氢密度高、长距离输送成本低等优势。但液氢储存是将氢气冷却到-253℃进行液化后储存在绝热容器中,故对储存容器的低温绝热性能要求极高。本文围绕液氢储存被动绝热和主动绝热技术,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回顾了当前液氢储存低温绝热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绝热技术的原理,比较了不同绝热技术的适用范围,分析了目前不同绝热技术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结了各绝热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可为液氢储存低温绝热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用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有机物质纯度的原理、装置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所用量热计曾用量热标准物质标定,验证了其可靠的工作性能。为加速样品的熔化,改进了原量热计中的样品容器,其主要特点是加热器均匀地分布在量热容器中。用一些多元醇的纯度测定为例说明了纯度分析时各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纳米铝试样的粒径,结果表明Al试样平均粒径为18nm,在温度108~385K,用精密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Al的等压摩尔热容,拟合出其等压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计算了以298.15K为基准的纳米Al热力学函数,并与粗晶Al热容进行比较,从能量角度分析了不同粒径Al热容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置换部分水泥能降低新拌混凝土中的绝热温升,而水胶比亦显著影响着绝热温升值,但目前的经验公式均无考虑水胶比的影响。为探讨并量化水胶比影响,设计混凝土绝热温升测量装置,通过热补偿法实验测量了21组配比的粉煤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结果揭示了混凝土绝热温升、单位胶凝材料平均绝热温升分别在0.3、0.4左右达到峰值。在高水胶比下,掺入粉煤灰降低绝热温升的效果较显著。通过调低水胶比补偿掺入粉煤灰带来的强度损失,能在同样强度下实现绝热温升的降低。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回归分析,推导出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要的粉煤灰混凝土绝热温升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中的低温贮箱绝热结构损伤与失效模式,结合绝热结构脱粘的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导波(Lamb波)的绝热结构脱粘检测和监测技术方案。并在温度—载荷联合加载试验中对绝热结构(试片级)进行脱粘检测,通过原理性验证试验效验方案的可行性,为RLV低温贮箱绝热结构设计、性能考核和使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微桥量热计测量铝薄膜热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硅微加工工艺研制了一种用于薄膜热容测量的新型微桥量热计,热性能测试与分析表明,微桥量热计温度响应快,温度均匀性较好,采用脉冲量热法,通过测量量热计的热功耗、瞬态温度以及稳态热功耗,可计算量热计和样品薄膜的热容.在真空中300~420K测量了40~1150nm厚的Al薄膜热容,并测量了样品的贡量,获得了样品的比热容,1150nm厚的Al薄膜比热容与Al体材料比热容的文献值吻合较好.随着厚度的减小,Al薄膜的比热容增强,这种现象在高温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量了国产93^#无铅汽油和乙醇混合体系(50wt%乙醇+50wt%汽油及90Wt%乙醇+10wt%汽油)在78—320K温区的热容.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由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可知,E50和E90混合体系分别在95.61K和97.08K发生玻璃化转变;在118.03K和112.04K发生固一固相变;在156.26K和158.66K发生固一液相变.计算了以298.15K为基准的该混合体系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纳米颗粒低温热容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颗粒试样粒径;在108—385 K,用精密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纳米颗粒试验的摩尔热容,拟合出摩尔热容与热力学温度的函数关系式.实验数据与其对应的其他粒径纳米颗粒的热容文献数据和粗晶热容数据比较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摩尔热容基本随纳米颗粒尺寸的减小而递增.  相似文献   

15.
用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水、环己烷以及水和环己烷二元体系(0.700H2O 0.300C6H12和0.300H2O 0.700C6H12)在不同温度的摩尔热容(Cp,m),建立了Cp,m与T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水和环己烷二元体系共沸混合物在182~199 K温区发生固-固相变,在260~287 K温区发生固-液相变,并获得了相应的相变焓和相变熵.计算了以298.15 K为基准的混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纤维素纤维水工混凝土绝热温升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纤维素纤维对水工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在水工混凝土中能降低1 d时间前的绝热温升,升高了1 d后的绝热温升,随着混凝土中纤维素纤维掺量的增加,更能够增加这个趋势。加入纤维素纤维后再加入致密剂,能够降低水工混凝土1 d后绝热温升值。  相似文献   

17.
结冰风洞是研究飞行器表面结冰机理和防除冰方法的试验设备。典型的结冰风洞采用风扇或压缩机驱动的连续式风洞结构;并且一般设计有洞体绝热系统。绝热系统对结冰风洞性能、运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总结某结冰风洞绝热系统的研制和使用经验,着重分析了结冰风洞绝热系统的传热计算方法和结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对绝热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水和正丙醇二元体系共沸混合物的低温热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全自动低温绝热量热计测定了水和正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x(H2O)=0.568,x(n-C4H,OH)=0.432)在80~320K温区的摩尔热容.建立了共沸混合物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水和正丙醇组成的共沸混合物在102.04K发生玻璃态转化,在258.17K发生固-液相变,并获得了其相应的相变焓和相变熵.计算了以298.15K为基准的该共沸混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利用气体的节流膨胀和绝热膨胀作为获得低温的手段在致冷技术中有广泛地应用。这两种过程的降温原理是一般热力学教程中的典型课题,但多数教材受篇幅限制,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笔墨偏少。以气体的节流膨胀为例,推出节流膨胀前后两态焓相等后,即以(((?)T)/((?)P))_H来描述温度与压强的变化关系,以致使同学们产生种种疑问:过程是不可逆的,为什么用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关系计算?既然这过程同时又是绝热的,为什么不按可逆绝热过程处理?引  相似文献   

20.
煤的绝热低温自热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绝热低温自热氧化试验方法,研究了褐煤在完全干燥和潮湿与烟煤低温氧化过程.得到了褐煤和烟煤自加热温升曲线和温升速率.同时分析了水分对煤炭低温自热氧化影响。研究了利用绝热试验方法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