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过鲁迅经典意义的嬗变,可以探讨它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互文关系。在1920年代前期,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反封建。"左联"时期,一些左翼理论家强调鲁迅思想转变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这为双方的争论埋下了伏笔。毛泽东则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使鲁迅与左翼文学获得了同一性,同时也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到19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呐喊》与《彷徨》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趋于多元化,鲁迅研究影响力下降,但鲁迅的意义是不会消散的。  相似文献   

2.
透过鲁迅经典意义的嬗变,可以探讨它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互文关系。在1920年代前期,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反封建。"左联"时期,一些左翼理论家强调鲁迅思想转变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这为双方的争论埋下了伏笔。毛泽东则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使鲁迅与左翼文学获得了同一性,同时也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到19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呐喊》与《彷徨》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趋于多元化,鲁迅研究影响力下降,但鲁迅的意义是不会消散的。  相似文献   

3.
陈涌同志的论文《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81年11月号,后经《鲁迅研究》等刊物转载,1984年5月收入《鲁迅论》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书收入陈涌同志多年来撰写的研究鲁迅的主要论文12篇,出版前经过作者校订。”这使我们明白,收入书中的《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观点,作者一直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从中、韩、日三国受中国伟大的作家鲁迅的影响及现当代的韩、日两国的研究热点展开研究,分析并概括出韩、日两国不同政治及文化背景下鲁迅研究的不同特点。认为韩国从"殖民地斗士的思想与精神"和"反封建的领袖"两方面来研究鲁迅,表现出人类的情怀,东亚意识和人类意识,研究主题由"革命家鲁迅"转移到"文学家鲁迅",发展了研究纯粹文学的趋势;日本通过丰富的考证和资料奠定了研究鲁迅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作家许杰早年就致力于鲁迅研究工作。从三十年代直到如今,孜孜不倦地在鲁迅研究园地勤奋耕耘,写下了弥足珍贵的数十万字的研究专著和纪念文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鲁迅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从事鲁迅研究工作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日本与韩国的鲁迅研究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以鲁迅在本国的影响研究及鲁迅与本国或他国作家的平行研究为重点,在鲁迅及其作品的本体研究上也以新视角开辟了诗学研究、意象研究等新领域,是中国鲁迅研究的有益参照。中、日、韩三国已围绕鲁迅资源形成了较发达的研究体系,有望进一步拓展为东亚鲁迅研究,但社会状况、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学术上的分歧不容忽视,应以激活鲁迅研究的学科生命力为核心,促成平等多样的东亚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翻译观方面主张直译。体现他直译翻译观的两部译著——《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轰动,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翻译策略的大讨论。鲁迅的这两部译作完全反应了作者的观点和心声,可以说是原作的再版。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鲁迅本人的创作与原作作者在很多地方存在惊人的相似,原作作者厨川白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迅以后的创作风格。从几个角度分析了他们的相似性以及鲁迅相应翻译观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8.
《死火重温》(1996)是继《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1988)之后汪晖又一篇重要的有关鲁迅和鲁迅研究的文章。本文试图探寻在这七年间汪晖从“目的“与“方式“间困境的自我反思开始,从对现代中国思想中心概念隐含的历史限度的分析到对鲁迅自我认同以至文化批判的侧重,其鲁迅研究意向的变化伴随着他对中国现代性问题及现代中国认同的思索,所有这些努力都为开拓鲁迅研究以至现代文化批判提供了历史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王富仁、汪晖、钱理群等人超越了建国以来的经典鲁迅研究纲领。海外学者李欧梵的《铁屋中的呐喊》呼应了这个更新,并揭示了一些从前较忽视的问题,包括鲁迅的“传统与‘抗传统’”,以及《野草》的形式创新。然而,无论是海内外学者的新尝试,还是近年来对鲁迅研究的整体性挑战和质疑,都反映出当前鲁迅研究仍缺少开拓,缺少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鲁迅形象的当代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的鲁迅研究塑造了一个痛苦的、绝望的、独立的鲁迅 ,一个与庸众相对抗的“孤独者”形象。 2 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得研究鲁迅的知识分子必须面对新问题的挑战。同时日本学者对鲁迅的研究 ,特别是竹内好对鲁迅的研究重新得到重视。这就让鲁迅研究和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作为知识分子的选择 ,同时也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这是 90年代鲁迅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也是我们今天思考鲁迅又不止于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逝世75周年。该年度鲁迅研究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汪晖、谭桂林、吴康、李云雷、赵牧、陈婵、袁红涛、蒋济永、王学谦、曹禧修、刘长华、许祖华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张鑫、李国华、吴翔宇、李玉明、吕周聚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潘世圣、李宗刚、贵志浩的《朝花夕拾》研究,田刚、薛羽、郝庆军的鲁迅杂文研究,刘克敌的鲁迅日记研究,孙郁《鲁迅话语的纬度》,钱理群、陈国恩、冯光廉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死火重温》(1996)是继《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1988)之后汪晖又一篇重要的有关鲁迅和鲁迅研究的文章。本文试图探寻在这七年间汪晖从“目的”与“方式”间困境的自我反思开始,从对现代中国思想中心概念隐含的历史限度的分析到对鲁迅自我认同以至文化批判的侧重,其鲁迅研究意向的变化伴随着他对中国现代性问题及现代中国认同的思索,所有这些努力都为开拓鲁迅研究以至现代文化批判提供了历史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书法家。以《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起点和标志,肯定鲁迅美术思想在现代启蒙运动及现代美术教育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就很有新意。研讨鲁迅在中国美术教育史的地位,显得特别有意义,这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研究,更是对未来鲁迅研究的开拓。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翻译家。他在1933年编选出版了《鲁迅杂感选集》,并写了序言。此文在鲁迅研究史上相当重要,它把鲁迅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本刊特辟“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约请国内几位中青年学者,就新世纪鲁迅研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作者们或反思历史,或审视现状,或瞻望前景,不拘一格,各陈己见,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深切纪念鲁迅先生,并希望对推进鲁迅研究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鲁迅研究自 80年代以来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一大批优秀成果 ,不仅为我们进一步解读鲁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2 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提供了重要参照。在学术界为这些研究成果感到欣慰的时候 ,叶世祥却对 80年代以来的鲁迅研究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他认为 ,由于受“重内容轻形式”这一思维定势的制约 ,鲁迅研究出现了“本体的迷失”。所谓“本体的迷失” ,在叶世祥看来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们对鲁迅小说艺术性的关注极其不够 ,在研究当中 ,无视或者忽视了鲁迅小说之为小说之根本”。[1 ] 叶世祥对新时期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