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曲美他嗪治疗组各30例,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疗程24周.治疗前后通过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性(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F、LF、LF/HF...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评估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训练前和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后进行静息心率测试,并对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安静状态下HR显著降低(P0.05),RMSSD指标显著增加(P0.05),SDNN、SDNN/HR、HF以及LF指标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LF/HF指标降低(P0.05).因此8周的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有效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整体上HRV指数增加,表明安静状态下迷走神经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心理紧张度与行车安全有直接的关系,而心率变化是心理紧张度的直接反应。利用生物反馈仪对驾驶员在不同海拔的心率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心率变异性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作为疲劳评价指标,利用SPSS建立LF/HF与海拔的关系模型并对此进行研究。随着海拔的升高,驾驶员行车疲劳度会更加明显。驾驶疲劳度对驾驶员的心率产生的影响越明显,行车过程中越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草原公路直线段长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草原公路实驾试验,采集了14名驾驶员在六段长度不同的相邻直线段上的心电数据,通过Kubios HRV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指标SDNN值和LF/HF值,以探究草原公路直线段长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异的影响。对SDNN值和LF/HF值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个体差异对SDNN值影响大,而对LF/HF值影响小,因此可以用LF/HF值来评价直线段长度对驾驶员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草原公路直线段长度的增大,驾驶员的LF/HF值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是不同气质驾驶员的极大LF/HF值对应的直线段长度值不一样,超过该长度后,随着直线段长度的增大,驾驶员的警惕性会逐渐减小,适合草原公路驾驶员心生理情况的直线段长度应该控制在极大直线段长度左右。  相似文献   

5.
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24周有氧运动,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结果发现,实验前,两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组内与运动前比较,运动组安静心率(P0.01)、收缩压(P0.05)和舒张压(P0.05)下降,HRV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和标准化高频功率(HFn)升高(P0.01),HRVLF/HF降低(P0.01),BPV低频功率(LF)和标准化低频功率(LFn)降低(P0.01),BRS升高(P0.01),对照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比较,运动组心率(P0.01)、收缩压(P0.05)和舒张压(P0.05)均低于对照组,HRV TP、HF、HFn和BRS高于对照组(P0.01),HRV LF/HF(P0.01)、BPV LF和LFn(P0.01)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长期有氧运动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静心率和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有关,即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调制减弱,迷走神经张力和压力反射功能增强,交感―迷走平衡呈现迷走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NⅧcHD)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39例NMICH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和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分A、B、C、D4组,与30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的SDNN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组的SDNN、SDNNindex、rMSSD、PNN5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或B组较C或D组的SDNN、SDNNindex、rMSSI)、PNN50皆豆著降低(P〈0.05);A与B组之间,C与D组之间的SDNNindex、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观察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SDNN是反映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敏感的指标。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较合并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引起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显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人体心脏活动的影响显著,寒冷或极端温度会给人们带来心血管疾病。本文基于人体心率变异性指标,探讨了温度漂移热环境在室内热舒适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人体主观热评价、皮肤温度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本文设置16名受试者从初始稳定温度(24℃或18℃)经历半小时的温降漂移,最后再经历升温回到初始温度。实验收集了受试者的主观热评价与皮肤温度,并全程监测了其心电信号。通过频域分析法,得到了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结果表明:在冬季,适当的温度漂移可以改善受试者对相同温度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温度漂移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可以通过LF/HF值表征出来;冬季温度漂移热环境下,人体的LF/HF值与平均皮肤温度、热感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验观察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对瑜伽完全呼吸的急性反应及慢性适应.方法:采用MCA-3C心脏(功能)信息综合检测仪记录分析比较了女大学生(n=9)完全呼吸锻炼前、中、后10分以及五周完全呼吸训练(每周5次,每次30 min)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完全呼吸前自然呼吸状态相比,完全呼吸中心率显著加快(P=0.074),SD及P50极显著性增加(P<0.01).LF.S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HF.S则呈显著性减少(P<0.05),T.S及LF/HF也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当完全呼吸结束恢复到自然呼吸状态后10分钟上述改变则显著性逆转.②对照组(n=7)各项指标五周前后两次测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瑜伽完全呼吸组后测与前测相比,P50显著性降低(P<0.05),LF.S显著性减少(P<0.05),LF/HF显著降低(P=0.09).结论:完全呼吸时心率变异性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完全呼吸训练可使自然呼吸状态下安静时交感神经的紧张性降低及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驾驶员在高原公路行车时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寻求提高行车安全性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仪在高原公路上进行了实地行车测试。以频域指标LF/HF作为高原公路驾驶员心率变异性指标,在分析驾驶时间、海拔高度与驾驶员心率变异性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高原公路行车时,心率变异性受到高原低氧环境和驾驶时间的双重影响;海拔越高,驾驶时间越长,驾驶员交感神经张力越大,使驾驶员疲劳程度增大,安全隐患增大。  相似文献   

10.
体育系跆拳道专项学生心率变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跆拳道专项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用MCA-3C心脏功能检测仪,分别采集受试者在安静平卧状态下的512次心率信息,对信息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获得心率变异性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实验组时域各项指标(HRP、RRP、RRM、RRN、SD、MSD、P5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频域指标显示,T.S、HF.H、HF.A、HF.S、LF/H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也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普通大学生相比,体育系跆拳道专项大学生心率变异性较大,其迷走神经张力相对较大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较低,自主神经调节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广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生理生化监控指标,探索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变化规律,为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期的训练监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抛砖引玉。方法:监测16名广东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和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在2013-2014年度冬训期间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睾酮(T)的变化规律,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随着冬训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变化,出现相应的规律性改变,整体体现出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我们发现生化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我们在分析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同时,还要注重运动员心率的变化情况,运动员的主观感受及教练员的经验观察结果综合评定。(2)血红蛋白(H B)、血睾酮(T)能够及时对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变化做出反映,肌酸激酶(C K)对训练强度敏感性极高、血尿素(BUN)对训练量敏感度较高。表明这4个指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运动员运动量,运动强度及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客观的反映,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监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心理紧张度与行车安全有直接的关系,而心率变化是心理紧张度的直接反应。利用生物反馈仪对驾驶员在不同海拔的心率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LF/HF作为疲劳评价指标,利用SPSS建立LF/HF与海拔的关系模型并对此进行研究。随着海拔的升高,驾驶员行车疲劳度会更加明显。驾驶疲劳度对驾驶员的心率产生的影响越明显,行车过程中越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12周有氧运动抑或抗阻训练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把55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组,n=18)、抗阻训练组(RT组,n=18)和安静对照组(RC组,n=19).AE组进行有氧运动,RT组进行抗阻训练,时间均为12周(3次/周),RC组保持安静状态.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无创检测技术测定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实验后,AE组心率、血压、LF、LF/HF和LFSBP下降(P0.05或P0.01),HF和BRS升高(P0.01);RT组心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压和LFSBP下降(P0.05或P0.01);RC组血液动力学及自主神经功能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不同运动方式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均可产生积极影响,但机制不同,其中有氧运动降低交感调制,增加迷走张力,改善压力反射功能,而抗阻训练则减弱交感缩血管调制,对迷走调制以及压力反射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否可以由脉率变异性(pulse rate variability,PRV)替代,以及HRV与PRV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步采集了健康青少年、老年人与心血管病人组各25人的脉搏和心电数据,并通过定量对比分析了HRV与PRV在时域、频域和非线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HRV与PRV二者不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健康青少年组的全部参数(SDNN,RMSSD,PNN50,HF,LF,SD_1,SD_2,α_1,α_2,SE,CD和AE;Ratio0.2)均具有一致性,故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分析;而老年人组和心血管病人组只有部分参数(老年:SDNN,SD_1,SD_2,α_1,α_2,CD,SE和AE;病人:SDNN,SD_2,α_1,α_2,CD和AE;Ratio0.2)具有一致性,其余参数(老年:PNN50,RMSSD,LF和HF;病人:PNN50,RMSSD,LF,HF,SD_1和SE;Ratio≥0.2)都不具有充分的一致性,故二者不可以互相替代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高原公路海拔对驾驶员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生物反馈系统对急进高原公路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定量分析,建立了驾驶员各项生理指标与试验路段海拔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高原公路行车驾驶员的各项生理指标都随海拔上升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驾驶员心率增长率、LF/HF、LF以及脑电波"频段功率值与高原公路海拔成正相关,而表面肌电IEMG、血容振幅、HF指标与高原公路海拔表现出负相关性;其中,驾驶员心率增长率、LF/HF及脑电波"频段功率值三项指标与高原公路海拔的相关性较强,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备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采用频谱分析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给缺血性心脏病病人使用东莨菪硷贴剂24 h后,所有心率变异性参数均显著增加,缺血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减少.在急性心肌梗死时,频谱中所有的心率变异性指数(LF,HF,VLF和ULF4个区域)均呈典型性降低,其中标准差s<20ms时,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频谱图上不同的特征改变对心衰的判断预后亦有意义.心率变异性参数分析反映了心血管病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则疾病趋于改善,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时则疾病预后不良.结论可将心率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法用于临床诊断及疾病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
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生理生化指标在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方法和规律,监控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训练适应与恢复.方法:以江苏自行车队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员(男3名,女3名)为研究对象,在2年多的运动员训练中进行纵向观察和数据积累,在不同类型的专项训练课中使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训练负荷强度,在阶段性训练中,选择血睾酮、皮质醇、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晨起心率、最大摄氧量监控训练负荷适应与恢复.结果:运动员训练中的血乳酸和心率能够较好地监控和评价山地自行车项目中不同训练手段的训练效果,在山地越野自行车专项训练中,糖酵解供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评价和监控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量的适应和机能恢复中,生理生化指标一般比较合理的变化值范围为:晨脉高出最低心率6-8次,血尿素3-6 mM左右,血清肌酸激酶150-500IU左右,血睾酮不低于400 ng/dl (男)和20 ng/dl(女)左右,血红蛋白保持基本稳定并且不低于14g/dl(男)和13 g/dl(女),男女运动员血红蛋白均高于15 g/dl时运动员训练中体能状态较好;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数据对应的运动员运动能力表现的差异,使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训练监控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体的运动能力表现,宜重视优秀运动员个体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纵向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孟祥国  朱那 《科技信息》2010,(35):I0159-I0160,I0022
目的:本研究以备战十一运会江苏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和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下降的之间的关系,试图发现女子自行车运动训练引起免疫能力变化的规律,为自行车项目的体育科研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在整个冬季训练周期内,对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的某些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控,并与训练负荷之间进行分析。结果: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免疫球蛋白随运动负荷的变化经历了周期性变化;冬训期间运动训练对免疫球蛋白出现显著性影响。结论:(1)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训练会对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呈现显著性影响,并建议此IgG作为一个反映免疫低下的有效检测指标。(2)随着运动强度或者运动量的下降,运动员的免疫能力会逐渐恢复,甚至超过训练前水平。  相似文献   

19.
袁林 《科技信息》2009,(29):I0394-I0394,I0385
以河南省武术套路队8名武英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2008年冬训期间连续12周的5种生化指标的测试,结合训练强度变化.发现针对武术套路训练项目特点,血红蛋白、和尿素氮作为套路日常训练强度和队员身体机能的监控指标有着波动不明显的缺点。肌酸激酶随训练强度的变化波动较大.能够较好的反映训练情况和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较适合作为武术套路训练强度调控的指标。血睾酮变化有着明显的滞后性,适合于作为阶段性调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郭进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104-104
芬兰的Polar表在运动训练中是最普遍的仪器之一,它在监控运动员训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长跑运动是一个以有氧为主的项目,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应用polar表和心率带对运动员训练的量和负荷进行有效监控,旨在为教练员提供一些指标以便科学的指导进而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