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绪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为了劳支生产率的提高,必然走向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道路。但是现在发酵工业最大的缺点是反应速度慢以及生产过程的非连续性的操作。以淀粉质原料制造酒精的生产过程来说,它包括蒸煮,糖化,发酵以及蒸馏四个主要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蒸煮和糖化已经达到半连续或完全连续化了;蒸馏老早已实行连续化了,所残留的只是一个发酵过程。它之所以产生反应速度慢和生产非连续性的原因是受生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传统以玉米、高梁、小麦、薯干等粮食为原料生产酒精,既耗用大量粮食又受到一定限制。利用农业废料如稻谷壳、玉米秆、玉米芯、棉籽壳、向日葵残渣、甘蔗渣等制取酒精的方法,可为农副产品广开利用途径。其工艺流程是:原料—洗涤水解—蒸煮软化—糖化发酵—蒸馏—成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酒精生产过程中甲醇及杂醇油在原料蒸煮,糖化、发酵及精馏等生产环节中形成与分布情况、并相应地介绍几种降低上述两种有害成分在成品酒精中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玉米生料酒精发酵的淀粉利用率达到88%,原料出酒率达到36%.与传统的高温高压蒸煮工艺相比,新工艺可节省约30%的能耗.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生产酒精的传统工艺是先将富含淀粉的植物原料加热烧熟(糊化);然后加糖化菌或糖化酶使淀粉分子糖化、液化成葡萄糖;再加酵母菌进行发酵产出酒精,最后蒸馏成成品。此法的最大缺点是原料来路狭窄,发酵周期长,耗能大、成本高;且有一部分糖源未充分利用。为克服此弊端,前不久,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农业工程学教授布鲁斯·戴尔和一家制酒公司合作共同研制出一种奇特的氨——纤维“爆破”法(AFEX)大量生产优质酒精,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1.原料粉碎:为增加得率,一定得先将富含淀粉或纤维素的大米、玉米、甘薯、棉花、黄麻等植物原料置于粉碎机内予以充分粉碎,以增大后处理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6.
酒精发酵是一个伴有物质传递的生化反应过程。本文对强制循环发酵液的酒精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循环发酵液的方法可以促进传质过程,利于糖化酶对作用底物的水解和改善酵母细胞生长状况,为高浓度糖化液发酵生产酒精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实现了提高发酵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为原料,对发酵法生产酒精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酵温度、用曲量、料水比、发酵时间,是甘薯淀粉直接发酵生产酒精的4大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选用生料酒曲茵种,以酒精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试验,最终筛选出甘薯直接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2℃,用曲量为1%,料水比为1∶3.5,发酵时间为5 d.发酵成熟醪酒分为9.1%(v/v),发酵率为80.9%.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粉为原料,通过双酶法发酵产酒精、酒精废醪厌氧产沼气、沼气用于酒精蒸馏、沼液沼渣肥料化还田等流程,完成木薯的梯级利用及物料循环,在回收能源的同时避免了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稻草秸秆同时糖化法制燃料酒精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对影响同时糖化法生产酒精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接种比例及纤维素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及稀硫酸预处理后,当发酵温度为38℃、接种量为10%、纤维素酶用量为40 IU/g、管囊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为2∶1和发酵时间为72 h的条件下,酒精产率最高(为0.20 g/g稻草秸秆)。  相似文献   

10.
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分离出野生的酵母菌为出发菌,先经分离培养和耐酒精度实验缩小驯化范围,再经热冲击处理、紫外线照射、直接驯化和浓糖化醪发酵驯化,获得一支高酒精耐受力酵母菌菌种.将选育出的菌种用于生产,旨在降低酒精生产成本,并推广这种洁净可再生燃料的使用,缓解酒精生产过程造成的酒精糟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综合性集散型控制系统在酒精生产发酵中的应用,并对发酵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系统投入运行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无蒸煮工艺,探讨玉米生粉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加水比为1∶2.5,α-淀粉酶用量为10μ/g原料,糖化酶用量为400μ/g原料,青霉素用量为1600μ/L。在30℃,pH4.2条件下,2141菌株发酵120h后,酒精度达9.6%,残还原糖0.22%,淀粉利用率82.54%  相似文献   

13.
该产品是综合国内外先进蒸馏工艺而优化组合的蒸馏技术,由五座塔和多具加热器、再沸器组成差压蒸馏系统装置。五座塔只有两塔直接使用生蒸汽加热,其余各塔均利用酒汽加热,在工艺和设备上采用现代化手段生产,科学地运用各塔的不同压力和温度,使之形成差压蒸馏,实现热能的重复利用,达到大量节能之目的。每吨酒精可节约蒸汽3.2吨,节水26m~3,比常压蒸馏法节省蒸汽达55%,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稳定生产 GB10343-89食用优级酒精,提高酒精回收率,减少工业酒精比率,减少环境污染。对以淀粉质为原料生产酒精后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酒精复合酶,这种酒精复合酶相对于酸性蛋白酶,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原料的特点以及各种酶的协同作用,使酒精用酶量大幅降低,减少用酶的成本,提高酒精产品的竞争力。研究表明添加量为0.3‰酸性蛋白酶与添加量为0.1‰酒精复合酶能够取得一样的效果,如果适当延长发酵时间,酒精复合酶的添加成本相对酸性蛋白酶可以更低,添加量为0.1‰的酸性蛋白酶对酒精发酵的促进效果要小于添加量为0.03‰的酒精复合酶对酒精发酵的促进效果。研究结果为酒精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桑叶/马铃薯发酵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的蒸煮糊化、液化、糖化、发酵等工序的操作要点和工艺参数,介绍了桑叶汁制备的操作要点和工艺参数。制订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浓醪体系中共固定糖化酶与酵母木薯酒精的制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铝凝胶为载体,将酵母细胞和糖化酶进行共固定化,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在浓醪体系下,进行同步糖化发酵制取酒精.对影响同步糖化发酵的主要因素:凝胶填充率、糖化酶量、湿酵母量、发酵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凝胶填充率50%、糖化酶300 U/g、湿酵母2.5 g、发酵温度37℃、pH值4.0~4.5、料液比1:2.0、硫酸铵0.50 g/L、硫酸镁0.20 g/L、磷酸二氢钾0.10 g/L,浓醪液酒精含量达到13.4%,淀粉利用率达到90.2%.  相似文献   

17.
将红薯叶、糯米粉碎, 按1:4的比例混合,加入3.5倍水调浆,用α-淀粉酶液化,再用黄曲霉、黑曲霉制成的麸曲进行糖化,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红薯叶保健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4.0,酒母用量0.3%,发酵时间5 d,红薯叶:糯米为1∶ 4;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 32℃,酒精度为7%.  相似文献   

18.
固态发酵法是我国传统的白酒生产工艺,其工艺特点是发酵酒醅含水分不多,糖化与发酵在固态酒醅中同时进行,固态蒸馏取酒。蒸馏后的酒醅,原料未充利用,需再次拌曲、糖化、发酵,反复多次。固态发酵法生产白酒的质量与出酒率受生产工艺、原料、蒸馏方法、设备等因素的影响。1生产工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生物酿制白酒,有许多重要工序,如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各工序的好坏,都会影响出酒率。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抓主要矛盾的教导,对白酒生产的各工序作了分析。因为酒是通过淀粉糖化后的糖经过酵母而取得的,淀粉糖化是否完全,直接影响出酒率。因此,糖化是提高出酒率的主要矛盾。而糖化温度,又是糖化工序中的关键。温度太高,会破坏糖化酶量及糖化酶的作用;温度太低,糖化不完全。过去常用60℃,是否最好?我们决定进行优选试验。  相似文献   

20.
周镭 《山东科学》1994,7(3):56-59
以农副产品、食品工业的下脚料和糟渣为原料,用固态发酵法生产饲料酵母,可明显改善饲料品质,提高营养价值.近年来,固态发酵饲料酵母生产发展迅速.固态发酵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产品成本低.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固态发酵生产的工艺,着重介绍了混配工序.调质灭菌工序、冷却工序、固态发酵工序、干燥及粉碎工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