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追求两种理想人格:“知者”与“仁者”,因此“智德”与“仁德”并列成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种德行,两者相关但是不等同。仁智兼备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追求仁智双修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关于学习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当前正处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时期,借鉴孔子的学习观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归纳孔子的学习观,并进一步研究探讨孔子的学习观对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启示,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语》"绘事后素"一则是孔子与弟子对话中探讨文艺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它切实而且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重要文艺美学思想。这则《论语》纠结着"素以为绚"、"何以为绚"而加以展开,但却未能全面理解审美机制的发生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的审美哲学存在局限。而从和合文化角度出发,我们似乎能够为之找到一个切中肯綮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4.
《左传》中一段"子曰"对"泄冶死谏"的道德评判,看似与孔子一贯的伦理主张不合,乃至有些学者怀疑这里的"子曰"并非孔子的言论。但经过分析尤其是通过与《论语》中类似"子曰"的比较,它与孔子的思想没有矛盾,而毋宁是体现了孔子评价政治伦理行为的慎重态度及其评价本身的复杂面相。围绕君子如何对待善恶政治这一主题,进而分析了《左传》中其它几段"子曰",以作为佐证说明,它们可以与《论语》的相关思想互补,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思想、人格、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不同时代 ,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子形象进行改变塑造 ,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论语》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 ,为我们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形象提供了依据。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 ,为孔子素描了四张画像 ,以求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6.
《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对于君子,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很多。孔子关于君子的人格标准有九个。  相似文献   

8.
孔子及其思想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世人推崇和瞩目,新加坡政府把孔子语录作为推行国民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基辛格根据、20世纪经济发展状况,推断ZI世纪将是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时代。西方一些学者则认为当今西方社会是原于巨人和伦理侏儒,而主张用孔子思想来挽救西方伦理道德方面的危机,到目前为止引起世界关注并求之用于治国育民的仅此一人。他们崇信孔子,实际是崇信孔子伟大思想及其崇高人格。本文就孔子论“仁”及其独特个性略述粗浅管见。《论语》载录孔子教育言行有300余款,其中有100多处论及“仁”。据孔子整体思想及…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中国第一书──《论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中国第一书──《论语》程伯安据美国大学图书馆50年代的一次调查表明,《论语》被译成的文字之多,出版发行之广,在世界十大名著中占第二位。日本学者林泰辅介绍说,仅研究《论语》的著作已达三千多种。日本、东南亚各国,运用孔子思想创造了管理开...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关于孔子的研究内容丰富,但尚未有专文论述。本文从王氏对于孔子思想以及《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文化、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系统地论说,并揭示了王氏于《论语》其他文化因素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论语》中,孔子曾从各个角度对"仁"进行了论述,却只是些教人以为仁之方而已。于"仁"之明确定义,孔子却几乎不曾提及。文章分析认为,仁的本质乃至真至诚的自然情感。  相似文献   

13.
“思无邪”本出自《诗·鲁颂·?》篇,而《论语·为政》第二则中记载孔子论诗的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说法甚多,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思无邪”并非《鲁颂·?》篇的本事本义,而是孔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二、“思无邪”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思无邪”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德育问题既是一个历史的又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在中国古代课程中德育居于主要地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化也”。可以说,德育是古代教育的主旋律。当前,德育更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把德育摆在首位。从古到今,学哲先圣们都极大地关注着德育。那么,当今的德育实践究竟从何着手呢?这不得不涉及德育的逻辑起点。因此,本文不揣冒昧,对此作些探索,以期对德育实践有所帮助。德育是使一定社会意识和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君子"是孔子心中的理想人物,他拥有高尚的人格、广博的学识和讲究仁义的立身处世之道.在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有八十四章涉及到"君子"应当如何为人、处事、交友和为学.这些内容至今仍然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充分发掘和利用其中的积极成分,对目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语》全书20章,共只有511条简短的语录,用词1,550来个。但是,从汉以后的汉语词汇中能找到数百个来源于《论语》的词语,其中绝大多数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旗帜,被尊为“圣人”,诰封为“至圣文宣王。”《论语》则是孔子形象和思想的具体表述。从西汉“独尊儒术”,学者必先读《论语》方能治经,到唐开成年间刻《论语》于“十二经”中,再到宋代朱熹列《论语》为“四书”之首,《论语》的行情一直看涨,孺幼必读,科举必考。实际上,已形成一种独特的“《论语》文化”,它对中国  相似文献   

17.
《论语》学作为传统专门之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问题众多.文章主要围绕《论语》的编纂、《论语》的意义解读及孔子的思想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力图在固有旧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阐释,为《论语》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 ,对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影响进行评析 ,论述了因材施教在现行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展示了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论语.乡党》是记录孔子衣食住行的篇章,其中概括了孔子对于服饰的审美观点。孔子的服饰美学观点不是简单地把服饰看作遮体御寒的工具,而是具有表述思想、反映情感的作用,具有昭示名分、区别身份的象征意义,这就赋予服饰更为深广的政治、文化意义。孔子的服饰美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耦合,体现了其"中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学思想的奠基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人学体系。孔子的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建设、人的价值、人性与天命等方面。此外,孔子从"人群层次的分类"这个角度,对人的分类进行了归纳总结。孔子的人学思想主要保留在《论语》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