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赫曦台     
原址在禹碑附近。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自闽来访,与张栻讲学岳麓、城南书院,晨起常登山观日出,遂命名岳麓山顶为“赫曦峰”。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知府孙存为纪念朱熹,便在山顶建造一亭,取名赫曦台。至清乾五十五年(公元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氏“簪缨文史”,数代仕宦。但他仕途坎坷,直到38岁才中进士,后官宗人府主事、礼部主客司主事。1839年因受排挤辞官,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3.
湖南大学     
《奇闻怪事》2011,(4):F0003-F0003
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她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4.
东山书院、中山书院是清代温州府两所著名的书院,对温州旧文化的传布曾起过重要作用。然时至今日,书院遗址,均久已湮没,人们对它的历史情况已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了。本文拟据所见地方文献,对东山、中山两个书院的历史情况,略加辑录考证,以存其梗概。一、沿革东山书院宋皇祐间(1049—1053)永嘉王景山开祖设塾讲学于此。《嘉靖温州府志》卷一:“东山书院在华盖山南。”《万历温州府志》卷三:“东山书院在华盖山上,宋王儒志先生讲学之所。”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作为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下设27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教职工4300余人,  相似文献   

6.
正湖南省长沙市,这里有青葱的岳麓山,火红的口味虾,深灰的西汉夫人,蓝黄间的酒吧,橙黄的芒果台,与每周末如约上演的橘洲焰火一样五彩斑斓,长沙,一座制造快乐的山水州城。体会长沙,在她的街头走一走,在市井转一转。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公众或私人创办,积聚大量图书,进行教学与学术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鹅湖书院”等。中国教育史上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否从古代书院融治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启发,并吸收其合理部分,在新时期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一、书院师生关系概述 中国教育史上素有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历代著名的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相当深厚,往往是一日为师,终身不忘。  相似文献   

8.
加盟方式:代理 公司状况分析:长沙龙须家纺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采用高科技亲肤纤维——100%纯天然草本植物纤维为原材料生产家庭纺织用品的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岳麓山下长沙市离新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纤维家纺用品第一品牌“LOXO”,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湖南大学陈谷嘉教授主编《岳麓书院名人传》(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杨慎初、朱汉民、邓洪波合著《岳麓书院史略》(长沙:岳麓书社,1986),朱君独撰《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首章泛谈北宋湖南的书院与理学,能够征引王禹偁、范成大、陈傅良、欧阳守道(巽斋)及袁枚的话语,充实文章内容,但未留意周敦颐的道佛色彩。次章〈衡麓书院群的崛起和湖湘学派的形成〉注①  相似文献   

10.
庶庵齐庵偃湖,秋水观是稼轩词中重要的地名,也是辛词研究中有争议的地名。三考着重考证稼轩词中涉及稼轩及好友交往唱和的庶庵、齐庵偃湖、秋水观、翠微楼、悠然阁等书斋、居室;积翠岩、清风峡、峡石、前岗等游赏之地。尤其《稼轩词编年笺注》收稼轩与郑舜举唱和词《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四首。未采用《广信书院本》符合太守身份书斋名庶庵,而误用不适合郑舜举职务,思想的书斋名蔗庵。而"蔗庵"至今流行于稼轩词版本,当今值得考研,并更改,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湖南岳麓山上的爱晚亭驰名遐迩,此亭原名爱枫亭,又名红叶亭,最后才改名为爱晚亭;自从改名为爱晚亭之后,爱晚亭更加使名山生辉。因此,人们称它是岳麓山上的一颗明珠。同时,关于红叶亭改名的轶闻,也早已脍炙人口。据传说,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游岳麓山,经过红叶亭时,认为“红叶”两字不够风雅,而巧妙地以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里“爱晚”取代之。二百多年来,袁枚改亭名的佳话,不胫而走,人们也深信不疑(如:1993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第六版“旅游小知  相似文献   

12.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乘车从长沙繁华的商业中心火车站,经袁家岭、五一广场、湘江大桥、荣湾镇到岳麓山,一路可谓穿梭在灯光的海洋。明亮的路灯、变幻的霓虹灯、柔和的绿化灯、靓丽的广告灯,令人目不暇接;五一路两旁,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或泛光照明、或内光外透,晶莹剔透;在绚丽的灯光照耀下,各大经济商业圈竞相争辉,将滚滚东流的湘江水染成了一幅多彩的油画。璀璨多姿的夜景一直是长沙人的骄傲。然而,在如今电力短缺时代,这种为了城市美观的“奢华”却受到了有关节能专家的质疑。电荒,确凿降临到长沙!在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无穷烦恼的…  相似文献   

13.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陶文毅公全集》中之有关材材及陶澍修复岳麓书院内之"杉庵"和复制《麓山寺碑》等事迹,考证其幼年确曾随父陶必铨就读岳麓书院,从师罗典受业,是岳麓门生无疑,并与对此持异议的同志商确.  相似文献   

15.
继2009年“安利八城环保教育主题乐园”让20万余人次感受到这股公益绿色旋风之后,2010年,安利配合世界环境日“低碳减排&#183;绿色生活”的主题,又发起了十城环保“碳梦之旅”。计划陆续到访石家庄、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长沙、重庆、沈阳、合肥等十大城市,预计直接参与人数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16.
忠孝廉节堂     
书院的正厅,是古代讲学的场所,故名讲堂。左右两壁有朱熹于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来书院讲学时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每字高1.69米,宽1.22米。后人便因此把正厅取名为“忠孝廉节”堂。堂内两廊置放的“整齐严肃”四字石刻,是清乾  相似文献   

17.
孙铁骑 《奇闻怪事》2011,(3):4-8,32
有史可考之民间书院可追溯到唐朝初年,“最初只是士人读书治学之所”,后“将其服务范围从个人扩展至众人,负起向社会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开始了传道授业的教学活动”。当下之学校教育,皆功利之学,唯金钱事功之所图,世人皆被物化而成生产之机器,人文精神丧失,“上帝死了”“哲学死了”“科学死了”,“人(也)死了”。在一片“终结”声中,无人预知人类会走向何方,“盲人骑瞎马”的危险正在向人类袭来。而当代之书院,于此传统书院之学统还能有所担当吗?观中国历史可以得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世道如何混乱,中国人之生命意识从无现代人所承受之虚无感,因中国文化是有根之文化,中国文化是安顿人身心性命之文化,而传统书院则为这一文化传承之火炬,深扎民间而风化社会,持守道统而源远流长,使中国人之身心性命得以安顿,此为传统书院不朽之功业。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清著名政论家、思想家,曾以惊世骇俗的思想文字,开创了近代批判封建的风气,并给后来的知识分子以很大的启迪,影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以亲身的感受记述了这一点,“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而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时,更进一步结合历史的条件论及龚氏思想的价值和地位,“其于专制政体,疾之滋甚,集中屡叹恨焉。……当嘉道间,举国醉梦于承平,而定庵忧之,儳然若不可终日,其察微之识,举世莫能及也。……语近世思想自由之响导,必数定庵。  相似文献   

19.
韦丰华(1821—1905),字剑城,广西武鸣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进士,本人是拨贡生,曾多次参加乡试,均不如愿。后在武鸣、宾阳的阳明、西邕、岭山书院主持讲学,从学者颇众。“远近学者争就之”,“郡属士子皆乐趋从”,培养了大批学生,为壮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著有《今是山房吟草》和《今是山房吟余琐记》等诗  相似文献   

20.
创新地方高校“书院制”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是培养全面发展之人的使命,更是地方高校的应然之举。培养符合“地方”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需要坚守书院育人之“道”、育人之“基”、育人之“法”、育人之“境”,创新“地方”顶层设计、创新书院治理机构、完善书院课程体系、打造一流导师队伍、创设温馨书院环境。通过坚守与创新,扎实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的进程,培养融汇追求知识、关怀人性和绽放生命价值于一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