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针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在细粒度权限控制上存在的不足,对RBAC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将权限划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改进模型。该模型将数据权限从权限中独立并抽象出来,使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共同决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从而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改善了RBAC模型权限管理模式。同时,为提高角色授权效率,提出了一种参数化角色管理方法,增加了新建角色的默认指派,使得角色的授权过程由映射关系的逐个分配转变为对部分映射关系的修改和完善,降低了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增强了权限分配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刘东生 《科技资讯》2010,(4):144-145
在一般PM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权限管理基础设施模型(MPMI),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思想来实现权限的分配,通过角色分配证书和角色规范证书来实现权限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霍晓丽  汤午喜 《河南科学》2005,23(4):595-600
通过分析产品数据权限管理相关对象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基于角色的产品数据存取控制模型,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任务和角色的复合产品数据权限管理模型,详细讨论了数据存取权限的类型,研究了产品开发流程中的动态权限控制,最后给出了产品数据存取权限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RBAC的角色层次控制与用户业务限制混合权限管理模型(N-RBAC),定义了角色的共有权限、基于层次控制的角色影子权限以及用户的私有业务约束;该模型比传统的RBAC或其修正模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广的适用性,解决了角色与用户之间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既简化了信息系统中对用户授权管理,又使相同角色的用户对相同的功能模块可以有不同的操作限制;详细讨论了N-RBAC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使用方便,设置灵活,能有效满足各类信息系统权限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剑 《科技信息》2011,(13):112-113,170
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对传统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角色管理模型ARBAC97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RBAC模型进行范围扩展,通过引入角色范围的概念,以(用户,角色,范围)三元组来标识系统用户的权限,解决RBAC模型无法对资源实例进行权限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系统用户拥有相同的角色,操作的数据范围可以不同。结合实际应用系统的需求,实现了权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新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方法为主的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方法(DERBAC),解决了现有权限管理方法存在适用情况限制的问题,使之比基于角色管理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弥补了基于角色管理的模型在系统规模较小时显得比较繁琐的不足,也克服了自主访问控制方法给系统规模扩大造成的不便。当信息系统规模发生变化时,能很好地提供有效的应用级权限管理。同时,还详细讨论了如何利用关系数据库来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RBAC模型权限管理中三种新的角色继承机制和授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对于系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a)对角色与权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b)对权限进行了分类;(c)提出的三种角色继承机制将RBAC模型角色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使权限管理更具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实用性;(d)新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新的模型提供了灵活的授权管理和访问控制服务,并简化了权限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设计与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功能,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性,使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角色来充当用户行驶权限的中介,将用户的授权分为角色委派及权限委派两部分组成,实现了操作权限与访问用户分离,降低了的管理复杂度。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应用系统动态用户权限管理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基于角色存取控制模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结合开发实践,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动态用户权限管理方案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RBAC的用户权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RBAC模型在权限控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型,并阐述了此模型的原理、数据库设计以及在ASP.NET 3.5平台上实现的具体方法。该模型在原RBAC模式的基础上,在用户和角色之间引入部门这一对象,通过角色、部门对功能进行分组,再通过用户和角色、用户和部门的关系,抽象出用户与功能的关系,从而增加权限配置的粒度。此方案已经在北京金融街电子政务系统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权限管理方法不但提高了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而且让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扩展也变得方便和容易。  相似文献   

11.
将集中数据库中的多级事务模型引入多数据库中,使之成为两级事务模型.分析了一种提交协议:局部数据库的全局子事务先于全局最终决定提交,简称先提交协议.指出先提交协议十分适合两级事务模型,能取得很高的并发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网络通信环境中不同数据库动态访问方式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情况,在MFC开发环境下分别基于UDP和TCP网络协议进行建模,分析数据库访问时延与数据包操作量的关系,对MFCODBC、MFCDAO和ADO这3种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定义波动百分比来衡量访问技术的稳定性.建模结果表明,3种访问方式在实时数据存储中稳定性较高,数据包量少于3000个时表现出相似性能.在实时数据读取中,ADO性能最优,并总结归纳了稳定性随数据量增加和网络通信协议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OAI的“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对两种典型模式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分析 ,认为OAI协议的出现 ,为分布环境下全文库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投入的选择方案 .介绍了OAI协议的内容、发展和应用 ,讨论分析了将OAI协议应用在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中的可行性 .介绍了CALIS学位论文全文库采用“通过网上提交方式建立本地学位论文全文库 ,通过OAI协议集中元数据”的建设模式和系统框架 ,并对系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C/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客户机/服务器环境的流行,软件开发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已不再仅仅是编写代码,开发人员必须理解应用程序分割、用户接口设计和网络协议等概念.数据处理功能由客户端实现还是在服务器端实现的决策直接影响了C/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现对高性能C/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包括系统的信息和功能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实现、数据库压力测试和性能调整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BSP是一种带有广播原语的分布式语言,能很好地支持分布式系统的消息传递。本文强调了BSP在分布式系统协议规范方面的应用,并完成了对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协议以及数据库并控制的timestamp协议的规范说明。  相似文献   

16.
OSPF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它利用内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来维护和计算路由,它的路由算法是本协议的关键部分,本给出了路由算法的Petri网模型,并使用控制流和数据流测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测试序列。  相似文献   

17.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及调度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和事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实时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它充分考虑了实时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和事务的逻辑及时间一致性的要求。依据这种数据模型,可以设计出各种合适的并发控制协议及事务调度策略,以提高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集成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多数据库事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集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多数据库事务模型,讨论了事务模型组成元素全局事务管理器、事务提交协议和局部执行代理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地学数据共享网络中的元数据扩展和互操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元数据技术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并借助网络提供共享服务已成为当前数据交换中心的主导模式.这一模式隐含了3个潜在的缺陷,元数据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是其在数据共享网络中应用的关键.针对地学数据共享网络,建立了元数据的扩展模式,并依此构建多学科元数据扩展体系;分5个方面分析了元数据互操作技术(核心元数据互操作、元数据映射、RDF技术框架、基于协议层的互操作和Web Service互操作).结合元数据分布查询服务(SRW)介绍了基于ZING标准的元数据互操作的开发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是一种融合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管理于一体,储存和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它把地理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际需要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并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方式,提供各种辅助决策功能。而其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是其主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