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硅是晶体硅片在氢氟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在硅衬底上形成多孔态的硅材料。本文介绍了多孔硅的形成和结构形貌,对其光学性质和发光机制进行了扼要讨论,并介绍了当前多孔硅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硅基半导体中埋置的硅量子点因量子限域效应而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能,是一种实现硅基光电集成很有前途的材料.文章介绍了此类复合薄膜的可控生长,并对其发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P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疝修复手术中的补片材料,临床发现补片破裂导致疝复发的案例.通过对国产PP补片分别进行10%,20%,25%的定伸长率反复拉伸测试和20,30,40N的定负荷反复拉伸测试,研究其疲劳性能,并比较补片的弹性回复率、塑性变形率和疲劳后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补片试样的伸长率和负荷的增加,弹性回复性逐渐变差,断裂强度损失增大,其横、纵向的疲劳性能不同.因此建议补片在临床使用时,针对不同病患特征,考虑横、纵向放置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4.
对锂离子电池中硅/碳负极材料的纳米结构、掺杂改性以及三元复合等制备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相关机理进行了总结。通过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硅/碳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找到较为优异的改性路径。经过对比发现,通过采用纳米结构、原子掺杂以及三元复合的方法均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对硅/碳负极材料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量需求的日益增大,已商业化应用的石墨电极已经很难满足高性能电子产品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发展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显得尤为重要。在已研究的先进材料中,硅已被证明存在巨大的储能潜力,其理论比容量(约4 200 mA·h·g-1)远高于已商业化应用的石墨类电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中硅电极材料的微纳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及相关机理进行了总结,目的是研究不同结构的硅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找到性能较为优异的硅电极结构。结果表明,在已被研究的硅基复合材料中,核壳结构和多壁纳米管结构硅电极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均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最后简要分析了硅基电极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铜合金渗硅层耐磨性及工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铜合金进行固体渗硅的工艺方法和渗硅后铜合金表面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本院研制的渗剂对ZQSn6-6-3进行渗硅化学热处理,获得了0.8 ̄1.2mm的渗层。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和渗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铜合金渗硅层的微观结构,结合粘着理论,磨损剥层理论和晶体结构,揭示了渗硅后提高耐磨性的原理。研究表明,渗硅的控制步骤是硅在铜合金中的扩散,并给出了渗层厚度与温度及保温时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硅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对不同Si O2含量的硅粉进行沥青3大指标试验,通过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对基质沥青、硅粉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硅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流变性能指标测定,并对硅粉掺量为2%、4%、6%、8%的硅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系统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硅粉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并且Si O2含量越高改性沥青的性能越好。在DSR流变试验中,相同温度下,硅粉的加入使得复数剪切模量G*以及抗车辙因子G*/sinδ均有所上升;硅粉掺量的增加使得复数剪切模量G*以及抗车辙因子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加入掺量为6%硅粉的得到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硅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为了解决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由于硅电极体积变化较大、导电性比较差而造成负极材料比容量迅速衰减及其循环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经过镁热反应制得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负极材料石墨烯-硅-石墨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负极材料G-Si-1:1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50 m A·h·g~(-1),循环100周时放电比容量为534.2 m A·h·g~(-1)。负极材料石墨烯纳米片负载硅纳米颗粒的合成路线较为简单,并且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试验,旨在提高掺加硅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六偏磷酸钠对硅灰进行预处理,可使掺加硅灰的高技术水泥基复合材料达到了较高的强度性能,其抗压强度可以高达200MPa以上,抗折强度超过30MPa。本文应用Aim-Goff模型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显示,加入六偏磷酸钠分散了硅灰的团聚体,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堆积密度,从而改善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SEM and XRD分析也表明,采用六偏磷酸钠对硅灰进行预处理,改善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区的结构,减少了Ca(OH)2的含量和降低了Ca(OH)2结晶度,从而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同时,本研究也表明,纳米级硅灰颗粒具有极强的自团聚效应,改善硅灰的分散性是充分实现其特异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碱性氧气轉炉炼鋼法是继貝士麦炼鋼法和托馬斯炼鋼法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已經在若干国家如西欧国家、日本等炼鋼工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作者从世界上几个主要产鋼国家现时生产和发展的形势,在比較了不同类型的氧气炼鋼方法后指出:碱性氧气轉炉冶炼是今后炼鋼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作者用实例就碱性氧气轉炉的操作方法、原料的适应性、金属收得率、产品成本以及基建投资等方面与平炉作了对比,并着重指出:碱性氧气轉炉鋼在品种和质量方面与平炉鋼相比較,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結合我国资源和生产情况,在文末提出个人意見,认为:氧气在我国冶金工业中的加速使用已經提到日程上来。加速发展氧气炼鋼应成为进一步推动整个工业生产的重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着重研究采用硅灰裹石法对于提高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灰裹石掺粉煤灰高性能道路混凝土抗折强度比双掺硅灰、粉煤灰高强度混凝土提高20%左右,脆度系数降低30%左右,耐磨性提高15%以上。此外,对硅灰裹石法提高混凝土路用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型磷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粘结界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界面的抗拉、抗折、剪切强度 ,系统地研究了磷铝酸盐水泥与硅酸盐水泥试样界面的粘结性能 ,并对“磷 -硅” ,“硅 -硅”界面进行比较 ;同时借助于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测试技术 ,初步分析了界面区的粘结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磷 -硅”界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界面结合力是物理结合和化学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硅烷为反应气体,温度为850~1100℃,在(100)取向的单晶硅片上,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了一维硅纳米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硅纳米线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硅纳米线生长结构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对硅纳米线生长结构的影响,并对一维硅纳米线与块体硅的光致发光(PL)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硅粉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重点探讨硅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提虫硅粉混凝土技术可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是值得推广和提倡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氧化铝纤维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活塞的烧蚀性能,对氧化铝纤维及复合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及分析.利用所建的烧蚀试验装置测试了复合材料试件的烧蚀性能,并对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及烧蚀模型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建立活塞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铝硅合金活塞和复合材料活塞进行了烧蚀预测计算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纤维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具有致密的网络结构和较大的高温强度,在高温高速气流的冲击下,仍能使材料整体保持很好的结构,材料的线烧蚀量和质量烧蚀量较小;复合材料的烧蚀机制是熔化烧蚀和气流剥蚀的共同作用;所建烧蚀模型及有限元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对活塞的烧蚀进行预测,在相同工况下,氧化铝纤维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活塞的烧蚀量与铝硅合金材料相比非常小,是活塞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SiO_2微球模板法腐蚀Si片,发现不仅提高了腐蚀速率,而且孔洞更加均匀,孔隙率和有序性有所提高.对所制备的多孔硅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腐蚀时间增加热导率降低.与相同时间无模板直接化学腐蚀多孔硅相比,SiO_2微球模板法得到的多孔硅有更低的热导率.将多孔硅腐蚀时间75min与腐蚀时间90min进行比较,样品的激活能由100.49meV增加到174.19meV,电阻率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半导体元器件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硅外延片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一方面,为了改善硅外延片的厚度和电阻率均匀性,硅外延炉从多片式逐步转向单片式发展;另一方面,硅外延片的尺寸从小尺寸(4英寸)向大尺寸(8英寸、12英寸)发展。鉴于面向大尺寸的单片式硅外延炉将是未来主导硅外延材料生长的主流设备,对AppliedMaterialsCentura系列单片式硅外延炉的先进性进行分析,分别介绍其设备结构、工艺性能、产量效率等特点,进而提出一些可能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緒論在現代工叶中,合金銅工具被广泛地应用着,但常因局部磨耗。而使合金鋼工具整体破坏。故如何更好的合理使用,是目前合金鋼工具的一个大課題,因磨損的只不过是合金鋼表面外層,所以应用合金鋼焊条堆焊工作表面,的,制造和修补合金鋼工具,是有特殊意义的,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来自新疆、河北、桂林三个产地的不同粒度提纯后极性硅盐粉末样品对空气过滤材料过滤性能影响,采用压电实验、热释电实验对各种极性硅盐粉末样品进行电极性表征鉴别优选.结果表明:桂林粒度0.074mm提纯品位最高的极性硅盐粉末自发极化性能最佳;将3种极性硅盐最高纯度的粉末分别附着滤料表面进行全尘效率实验,桂林粒度0.074mm提纯品位最高极性硅盐粉末对过滤效率提升最显著;采用Rietveld方法对极性硅盐粉末XRD图谱精修得到晶体结构,通过计算固有电偶极矩证明了极性硅盐自发极化产生的静电吸附作用是其提高滤料过滤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热分析液淬法,系统研究了硅锰两元素对亚共晶、过共晶灰铸铁一次结晶的影响,观察到含锰量大于硅的灰铸铁结晶、组织的特点。提出调整灰铸铁中锰、硅差值,用以控制铸铁组织的新概念。本研究系统测定不同锰、硅差值灰铸铁的机械、铸造性能,以及耐压、耐磨性能,论证这种灰铸铁具有机械强度高、硬度均匀,耐压致密性和耐磨性良好,同时具有铸造性能好,易加工等很多特点,并经部分工厂试验验证,推荐这种铸铁可作为一种具有良好耐压性铸件的新材质;同时也是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新型减磨铸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