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和影像学改变。方法 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和阿朴吗啡诱导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学改变, Micro-PET模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结果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行为学上表现了在自发状态下的患肢运动感觉能力降低;在阿朴吗啡诱导下出现对侧旋转,及异常不自主运动;影像学上表现为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缺失及毁损侧纹状体、皮层及丘脑的功能活性降低。结论 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表现为单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和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的缺失及相应区域的脑功能降低,类似于人类严重的帕金森末期阶段强直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失稳颈椎内安装固定器后,其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双目三维光学精密运动测量方法对其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分别对保存良好的人体颈椎标本在失稳、内固定以及疲劳3种状态下的三维运动情况(包括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4种运动)进行了测量,并以每种运动情况下的颈椎C 1-C 2节相互旋转角度衡量其内固定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内固定后颈椎的旋转角度明显小于失稳时的旋转角度;内固定后模拟远期效果的疲劳加载后测试结果证实内固定的效果仍然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系统的改变。在中脑内侧束(MFB)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和阿朴吗啡诱导中出现的行为学改变,并通过小动物PE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内多巴胺能神经变化。结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行为学上表现了在自发状态下的患肢运动感觉能力降低;在阿朴吗啡作用下患侧肢体的运动感觉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协调性较差;组织学和影像学上表现为损毁侧纹状体、黑质、及中脑内侧传导束内多巴胺转运蛋白缺失。说明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表现为单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通过神经学显像技术和组织学方法能探测到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针对神经根型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基于颈椎牵引、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康复治疗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6-SPS/CS型并联机构的可穿戴式颈椎动力外骨骼.首先,基于人体生物力学进行外骨骼机构设计与颈椎运动分析,采用空间坐标变换方程和闭环矢量法对外骨骼等效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其次,利用ADAMS软件对外骨骼等...  相似文献   

5.
徐磊 《科技信息》2012,(31):365-365
太极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类别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样有着它在肢体运动上的独特的特点,在简单的接触了太极之后,发现在太极当中有着很多中国古典舞蹈的形、神、刚、柔的动作节奏,形韵身韵存在着异同点。如果能够把太极拳的动势,灌入中国古典舞蹈中去,深入分析形韵之美,有助于古典舞蹈的身韵、形韵、节奏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由中间神经元耦合的CPG神经网络对肢体动物节律性步态运动的动力学特性,本文考虑了2个CPG耦合的神经网络,在外界药物刺激影响下,肢体动物左、右肢节律性步态运动模式的转迁以及中间神经元对步态运动的影响;通过分岔理论确定神经元产生周期放电的参数范围;讨论在外界激励变化下,同侧屈伸肌中心的放电周期、静息阶段、兴奋阶段与振幅的变化规律,并表明外界刺激将影响左右肢的同步和交替模式的转迁;通过移除不同的中间神经元路径,讨论中间神经元对步态运动模式转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右中心在不同耦合情形下表现出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佟某某,女,12岁,以颈部短缩、斜颈、颈背部软组包块而入院就诊。患儿颈部活动受限,发际低,但颈部无疼痛,无肢本瘫痪。X线片显示,正位电显示,颈椎向右侧弯曲,椎体结构紊乱,部分椎间隙消失,双侧颈筋,侧位片表现为2-3椎体融合,3-4棘突及5-6棘突融合,3-4椎体呈三角形改变,颈后软组织包块内可见不规则钙化。X线诊断:先天性颈椎畸形(克、费氏综合症)。 讨论 克、费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颈椎发育  相似文献   

8.
良肢位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足下垂、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的偏瘫肢体并发症,以及有效对抗异常运动模式和挛缩均起到良好作用[1].但在目前基层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现状究竟如何,照顾者是否真正给予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因而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现状研究,找出影响良肢位摆放的相关因数,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 患者,男,55岁,因突然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意识不清3 h人院.既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病史20a.查体: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落鞭征阳性,右侧肌张力低,右侧腱反射减弱,右侧Babinski征阳性.心率80 min-1,节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相似文献   

10.
镜像神经元是一类个体在执行或观察特定动作时均会兴奋的特殊神经元,其在运动想象与学习、动作模仿与理解等重要神经生理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运动观察和运动想象均可以通过激活镜像神经元来促进运动障碍患者康复。基于该原理的运动康复系统逐渐受到学者和业界的关注,但已有系统往往存在复杂不便携、造价昂贵、难以精确感知患者运动想象程度或运动观察沉浸度不高的问题。为此,该文选用廉价和便携的设备设计了一套运动康复系统:首先,由患者想象患肢运动;然后,采用基于脑电(EEG)的脑机接口(BCI)技术检测患者运动想象程度;最后,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高沉浸地展示患肢运动,供患者观察。该系统会在检测到患者正确想象患肢运动后才在VR场景中展示对应侧患肢运动,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想象和观察患肢运动、多次激活镜像神经元,最终达到运动康复的效果。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场景对正常人进行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了59例肢体损毁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结果表明所有病人皆为GustiloⅢ型骨折,20例(34%)伴有休克、21例(35%)伴有多发性骨折、10例(17%)合并严重联合伤。1例因挤压综合症死亡,51例因肢体不可修复的损毁伤行急诊截肢,7例因患肢感染或缺血而保肢失败,其中6例行非急诊截肢,1例出现无功能肢体。15例(24%)病人截肢术后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残端软组织覆盖不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非常有好处的.肢体语言(即身势语)是非语言行为中非常重要的行为,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交际作用不可忽视.身势语使用的好,可以取得较好的交际效果.反之,会陷入交际误区,影响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身势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和运用,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康复训练评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卒中引起的下肢瘫痪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中由理疗医师施以积极的人工理疗可使患者下肢得到有效的恢复,但存在理疗过程人为因素大、评价标准不一致的缺陷。基于以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的技术,以提高康复训练效率为目标,对肢体运动功能评价的现行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康复评定参数,进而研究出适用于利用外骨骼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下肢康复训练中的康复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有望取代在肢体血管成像方面长期采用的 X线血管造影技术。文章介绍了几种磁共振肢血管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5.
前人的研究发现运动技能的学习能够导致脑白质和灰质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然而长期的篮球技能的学习是否能导致脑白质可塑性的变化,目前还不明确.本文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之间脑白质的差异.一共15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和15名非运动员参与本次实验.利用FSL软件和TBSS方法分析磁共振数据,从而获得两组人群脑白质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相比非运动员,篮球运动员脑白质中的水分子扩散系数的各向异性参数FA表现为局部升高;这些显著升高的区域主要在右侧颞中回、双侧枕中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叶部分区域、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岛叶和海马旁回.而这些有变化的脑区域均参与运动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学习.研究结果提示,这些脑白质的改变和运动训练存在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电容式微机械加速度计闭环系统的零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释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闭环系统零点不惟一的特殊现象,对其力学模型和电路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推导了闭环输出、零偏、零偏重复性、检测盲区宽度等公式,建立新的静平衡模型.通过零偏与预载的关系实验,定量分析了零偏不重合度、零偏重复性等,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该静平衡模型揭示了动齿的运动规律,证明检测盲区宽度和零偏重复性成正比,成功解释了两个零点问题.指出提高零偏重复性指标的方法,对于微机械结构的设计、预载的选择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动不便,上肢、下肢丧失了全部或部分运动功能以及肢体不受大脑控制。为了能够加速实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效率,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康复空间。基于此,该文首先以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需求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其康复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访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定期随访,根据手术前后颈椎的动力位X线片分析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并结合病人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效果优9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手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2分,术后平均为15.5分;手术节段前屈后伸术前运动范围12.80±5.70,术后11.20±5.40;邻近间隙术前屈伸运动范围11.90±5.80,术后11.40±4.90。术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现假体松动和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既可保持手术节段颈椎稳定,又可维持颈椎的生理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护理。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5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2至9cm,平均4.7 cm。结果25例病人随访8个月至10年,平均5年6个月,骨不连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说明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皮层运动中枢出血模型制备的可行性.方法立体定位下向皮层运动中枢区注入自体动脉血,连续观察术后10 d内模型的肢体运动情况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成活,单肢瘫痪明显,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结论立体定向术回输自体动脉血于皮层运动中枢制成的模型成活率高,症状明显,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