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的4种造模方法。方法选取用于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4种配方饲料,饲喂长爪沙鼠60 d,分别在0 d、30 d、60 d空腹12 h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4种高脂配方饲料在30 d、60 d均使长爪沙鼠血清的TC、HDL-C、LDL-C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以TC升高最为明显,并且LDL-C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HDL-C的增加,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结论 4种高脂配方饲料均可复制长爪沙鼠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脂肪乳诱导SD大鼠与昆明种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对比研究,以期为高脂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降脂药物的研发提供动物疾病模型选择的依据。方法 通过脂肪乳分别对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灌胃2周和4周诱导高脂血症模型,检测动物血脂4项(TG、TC、LDL-C、HDL-C)、肝脂(TG、TC)及肝组织病变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昆明种小鼠脂肪乳灌胃2周,血脂无明显变化;灌胃4周,可见肝组织出现轻度病理损伤,但血脂和肝脂仍无明显变化。SD大鼠脂肪乳灌胃2周,血清TC、LDL-C明显升高(P<0.001、P<0.01),HDL-C明显降低(P<0.001),TG无明显变化;脂肪乳灌胃4周,大鼠血清TG、TC、LDL-C明显升高(P<0.001、P<0.01),HDL-C明显降低(P<0.001),并可见肝脏明显肿大,颜色发白,肝组织病变程度较重,有明显的脂肪空泡出现。结论 脂肪乳灌胃4周诱导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蒙药五味清浊散与辛伐他汀合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对80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40例(蒙药五味清浊散3g,日三次+辛伐他汀片30mg,日一次),对照组40例(辛伐他汀30mg,日一次),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对照组TC、TG、LDL-C亦明显降低(P<0.01),HDL-L升高(P<0.05);两组TC、TG、LDL-C降低幅度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该两种合用药治疗降脂作用显著.为蒙西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将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非诺贝特)、黄芪和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周后测定大鼠TC、TG、HDL-C、LDL-C、Apo AⅠ和Apo B等指标。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血清中TC、TG、LDL-C及Apo B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HDL-C及Apo AⅠ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G、TC和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并减少高脂血症大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单纯性肥胖患者与血脂、血糖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120名正常人群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单纯性肥胖患者BMI与血脂、血糖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腺原氨酸(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对照组,反T3(r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患者BMI与血脂指标中的TG、LDL-C、TC呈正相关关系(r=0.653、0.781、0.837,P<0...  相似文献   

6.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危险因素.将1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MoCA北京版量表分为Ⅱ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组95例及Ⅱ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正常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MCI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病程长(P0.05),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TC、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G、HDL-C、肌酐、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病程长、高血压病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是Ⅱ型DM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观察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程度和时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高脂组(n2=3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高脂饲料,分别检测2~4周小鼠血清TG、TC、HDL-C、LDL-C、和肝组织TG、TC含量变化;并观察肝指数,根据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分析肝脏脂变情况.结果:在喂高脂饲料2周后,小鼠血清TC、HDL-C、LDL-C、TC/HDL-c出现明显升高,肝脏TG、TC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的3~4周血脂及肝脂水平保持稳定上升;肝指数持续增大,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组织细胞脂变程度随喂高脂饲料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结论: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4周内可形成不同脂变程度的脂肪肝,为抗脂肪肝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临床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胰激肽原酶+依那普利)和对照组(依那普利)。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月24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UAER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BUN、Scr、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及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减少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降低血粘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通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 EPA) 与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的不同配比在降血脂方面的变化。方法给予70 只雄性SD 大鼠采用高脂高糖乳剂灌胃10 d,按总胆固醇( TC) 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胶囊组( 28 mg /kg) 、海豹油组( 333 mg /kg) 、鱼油A( 167 mg /kg) 、鱼油C( 150 mg /kg) 、鱼油D( 183 mg /kg) 、鱼油E( 167 mg /kg) , 10 只/组,每天给予高脂高糖乳脂及治疗,连续30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动物大鼠血清(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白介素-2( IL-2) 、白介素-6( IL-6)及肝脏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0. 028 g /kg 非诺贝特胶囊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HDLC、LDLC 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但可增大肝脏系数( P < 0. 05 或P < 0. 01) ; 海豹油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A、鱼油E 可以降低TC、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D 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但海豹油、鱼油A、鱼油C、鱼油D、鱼油E 均未见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P > 0. 05) 。结论对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鱼油A、鱼油E 均具有降低TC、HDLC 和LDLC 的作用,鱼油D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鱼油C 不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采用食饵法诱导鹌鹑高脂模型,实验组分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番茄红素组(40mg/kg和20mg/kg),给药后每4周抽1次血,连续2次,分别测定血浆TC、TG、LDL-C、HDL—C和血浆及肝脏MDA、SOD。结果显示:高脂饮食诱导4周后动物血浆和肝脏TC、TG、LDL-C、HDL-C和MDA含量上升,SOD活力下降。番茄红素用药4周后可降低血浆和肝脏中的TC、TG、LDL-C和MDA含量,升高HDL-C含量和SOD活力,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由此可知,番茄红素对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具有抗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测定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应用价值,对32例EH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BG)、INS、C-P等指标进行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40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EH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而空腹INS及餐后2小时BG、INS、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EH除血管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外,尚存在多种物质代谢异常.同时血清INS、C-P的RIA测定,在糖尿病以外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溶剂西洋参对小鼠肝糖原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水和食用油为溶剂给予小鼠3 3 3、3 3 3 3和 10 0 0 0mg/kg同一种西洋参产品 ,3 0d后检测肝糖原、血糖、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结果 西洋参水溶剂 3 3 3mg/kg组小鼠肝糖原明显升高 (P <0 0 5) ,3 3 3 3、10 0 0 0mg/kg组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性下降 (P <0 0 5) ;西洋参油溶剂 3 3 3、3 3 3 3和 10 0 0 0mg/kg组均可降低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P <0 0 5或P <0 0 1) ,而对肝糖原及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影响无显著性 ;与水溶剂组比较 ,食用油组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性升高 (P <0 0 5) ,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性降低 (P <0 ,0 1) ,同时血糖也显著性升高 (P <0 0 1)。结论 食用油对小鼠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有影响 ,选择其作溶剂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尿C肽肌酐比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内分泌科就诊患者,根据75 g葡萄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72例,糖调节受损组54例,Ⅱ型糖尿病组94例.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0~10 min胰岛素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IR3-5)、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留取受试者清晨空腹第1次、第2次尿液样和24 h尿样本,酶法检测尿肌酐值,化学发光法检测C肽水平,计算C肽肌酐比值.结果糖调节受损组、Ⅱ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组、Ⅱ型糖尿病组AIR3-5、AUC、HOMA-β、第1次尿C肽肌酐比值、第2次尿C肽肌酐比值、24 h尿C肽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和第2次尿C肽/尿肌酐比值与AIR3-5,AUC,HOMA-β呈负相关,与HOMA-IR呈正相关,其中以第2次C肽尿肌酐比值相关性最佳.结论尿C肽肌酐比值在Ⅱ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个体中明显升高,且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颗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 20 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17-羟孕酮(17-OHP)、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促卵泡素(FSH)、空腹 血糖(FPG)及胰岛素(INS)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17-OHP、LH、T、FSH、FPG、IN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P<0. 05 ),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大鼠血清LH、T、FSH及INS水平最为明显(P<0.01),二甲双胍组、中药中剂量组显著降低FPG(P<0. 01),中药各治疗组均能降低17-OHP(P<0. 05)。结论 补肾活血颗粒能对PCOS 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激素水平、血糖及胰岛素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对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差异.方法:对95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用CSII治疗46例,用MSII治疗49例.分析比较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停用胰岛素后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3±0.23)天,胰岛素用量(50±1.25)U,低血糖发生率4.3%,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8±0.52)月;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0.35)天,胰岛素用量(60±3.25)U,低血糖发生率14.29%,血糖良好控制维持时间(10±0.47)月.结论:初诊2型重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可以诱导出较长的“蜜月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3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血糖稳定后检测胰岛功能,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改为口服促进胰岛素分泌类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1),空腹C肽1 ng/m L的患者继续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次/d(方案2);接受方案1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未达标,则改行方案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1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Δ空腹C肽明显高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方案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稳定后分组,两组患者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门诊随访,方案1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方案2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方案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Δ空腹C肽为选择方案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质量指数、餐后2 h C肽可作为降糖方案选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表达变化在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脂肪酸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在骨科行髋关节和下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Ⅱ型糖尿病病程≤5 a的患者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行骨科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生化指标;骨科术中留取骨骼肌组织,测定骨骼肌TG、长链脂酰辅酶A(LCACo A)水平;RT-PCR法检测骨骼肌AMPK-α1,AMPK-α2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骼肌AMPK-α1,AMPK-α2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TG、F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骼肌TG,LCACo 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MPK-α1 mRNA拷贝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MPK-α1 mRNA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AMPK-α1蛋白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MPK-α2和磷酸化AMPK-α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脂肪酸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AMPK-α2表达和AMPK-α活性改变在骨骼肌脂质堆积和胰岛素抵抗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不同饲养周期和不同性别的 SPF 级 SD 大鼠与 Wistar 大鼠的部分生理及生化指标的生物学差异,建立不同品系及不同饲养周期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5 ~ 6 周龄 SPF 级 SD 大鼠与Wistar 大鼠各 300 只,雌雄各半,饲养于屏障环境中,随机分为饲养 4 周组、12 周组及 24 周组,并饲养相应的周数。用全自动血细胞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SD 大鼠在 12 周组雌鼠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显著高于 4 周组大鼠( P<0. 01) ,12 周组雄鼠的 WBC 总数高于 4 周组大鼠(P<0. 05),4 周组和 12 周组的雌鼠 WBC总数低于雄鼠( P < 0. 05)。 不同饲养周期和性别的 Wistar 大鼠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 05)。 SD 大鼠 4 周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高于 12 周组及 24 周组(P<0. 01),且 4 周组雌鼠 ALP 低于雄鼠(P<0. 05),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鼠 ALP 显著低于雄鼠(P<0. 01);12 周组和 24 周组 SD 大鼠的甘油三酯( TG)均高于 4 周组(P<0. 05)。 Wistar 雌性大鼠 12 周组和 24 周组雌、雄鼠的 ALP 均显著高于 4 周组( P< 0. 01),12 周组雄鼠ALP 高于 4 周组(P<0. 05)。 4 周组和 24 周组 Wistar 雌鼠 ALP 显著高于雄鼠( P<0. 01),12 周组雌鼠 ALP 高于雄鼠(P<0. 05)。 结论 不同饲养周期、不同性别及不同品系的 SPF 级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时,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23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8mg,1次/日。治疗前后测定BMI、血压、HbA_(1C)、FBG、PBG、FINS、PINS,并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BMI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压治疗后明显下降,降压幅度达(6.75±0.03)/(7.25±0.53)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治疗后HbA_(1C)、FBG、PBG、FINS、PINS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后HOMA-IR下降,IAI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INS/FBG无显著性差异。(4)我国老年患者使用罗格列酮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结论:罗格列酮治疗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能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改善IR,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其安全性、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kfast and serum glucose, insulin and glucagon concentration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odel breakfast appropriate for Chinese. Twenty-four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 study groups: high carbohydrate breakfast, high fat and protein breakfast, the typical breakfast and fasting. Each subject had serum and urine samples collected while fasting and at 1,2 and 3.5 hours following the meal.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glucose, insulin and glucagon was measured. The levels of serum glucose in group A, B and C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t 1 and 2 hour after meal compared to those at fasting (P<0.05). The serum glucose in group A increased insignificantly after meal. The serum insulin levels were in group A, B and C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5).Those peaked at 1 hour after meal, with group C rising the furthest. Compared with the fasting group, the serum glucagons rose and maintained the increase after breakfast in group A, B and C (P<0.05).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various diets with different calorigenic amounts increased hormone concentration to various extents. We found that a breakfast rich in carbohydrates could maintain proper blood glucose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