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干旱区雨水资源的利用和集水暖棚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雨水资源及其利用概况,给出了干旱区雨水资源作为家庭用水和农业用水水源的评价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一种高效率利用干旱区雨水资源的新型集流装置-干旱区集水暖棚,认为是集水节水,改土保暖,实现高效种植和解决人畜饮水的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2.
论河南省的集水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集水农业的要领及内容,论述了河南省发展集水农业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集水农业的理论在河南省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适合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不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农田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节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积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充分利用两季雨水,消除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调研,从挖掘各类农业水资源潜力入手,分析总结了黄淮海地区农业节水的成效、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充分利用降水基础上实施补充少量灌溉水的半旱地农业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增长的一条重要出路。旱地农业、灌溉农业和半旱地农业并存将成为未来农业用水的新格局,按此对策实施,预期到2020年,该地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可减少30 %以上,并率先实现农业用水系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具有降水少、蒸发量大等特点。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当前农业用水短缺的最佳途径。世行贷款甘肃项目基于"真实节水"的先进理念,通过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构建项目区资源型节水模式,促进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资源丰富地球上的水作为人类的资源,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三方面。生活用水最重要,但需要量最少,农业用水最多,但每方水的使用价值则远较生活用水为低。工业用水的需要量和重要性则介乎两者之中。例如,北京市用水,农业占66%,工业占27%,生活水量只有7%。在缺水的地区,农业、工业用水应依次让给生活用水,这应明文载于用水法中。所以,所谓缺水是指农业用水。在对给水工程作经济核算时,工程效益也是针对农业用水的。讨论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数量,主要也是针对农业用水量。以农业用水为主的水资源首先是当地的降水,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不仅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与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在"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首批项目中科技部启动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组织实施的"农业高效用水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主题项目,8月15日,项  相似文献   

8.
数字高程模型在半干旱区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IS方法构建了甘肃省某地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了区域内地表水流方向、集水能力、子集水区的划分及水系网络空间分布等水文特征。以栅格化径流系数法为基础,模拟了该集水区年均产流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DEM不仅可模拟地表水系网络的空间分布,而且可模拟小型水道的空间走向;利用栅格化径流系数法,可快速分析子集水盆地产流量。不同的降水年型和降水保证率对径流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有很大的影响。该文的研究结果对半干旱区集水农业工程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节水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厉行节约用水、高效调节和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并获得较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一概念强调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各种措施的综合使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未来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从节水农业的生产环节来看,节水农业的研究范围较广,它包括作物需水量小、产量高和抗旱性好的品种培育研究、节水型灌水方法及其技术设备的研究、节水型输配水方法的研究、节水型灌溉制度的研究、保水型田间水分管理的研究以及水肥合理配置的研究等。节水农业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山丘区分布面积广 ,而水资源短缺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为此 ,通过就地集水 ,即将沟谷内的小泉小溪水及部分雨水蓄存起来 ,并配套先进的微灌节水技术 ,在作物最缺水的时段进行灌溉 ,从而为山丘区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集水微灌、抗旱增产、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旱灾是影响贵州山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科学评估农业旱灾风险对抵抗干旱、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乌蒙山区毕节市为例,在综合考虑旱灾四阶段“诱发、孕灾、成灾、救灾”特征的基础上,从水分、综合环境保水能力与用水情况、农业脆弱性和救灾保障四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在县域尺度对毕节市旱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  相似文献   

12.
以郑州市为示范区,介绍了高速公路集水灌溉项目的研究背景和内容,通过对示范区所在地的高速公路周边情况和农田灌溉用水情况的调研以及对雨量的计算,论证了高速公路集水用于灌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发展半旱地农业,促进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业用水管理采取的是分离做法,要不就是旱地农业,要不就是灌溉农业,实际上它们是互通的,应当把旱地和灌溉地看作是一个连续系统,它们都应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为基础,都用单位水量形成多少产量来评价,因而在两者之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为推行农业节水扩展了更大空间,而能否发展第三种农业用水类型——半旱地农业的问题也由此提出.可以将半旱地农业理解为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补充少量灌溉水的农业.其目标可归结为:在缺水灌区保持农田高产的同时,做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在旱作山区通过雨水集流等措施对部分农田实施少量补充供水,以达到显著增产.推行半旱地农业首先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压力,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本身的需求.2008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水大会公报中指出:农业用水占到全球供水量的2/3强,今天的水浇地明天将会怎样,至今没有答案.不过一些专家认为,未来将逐步做到以土壤水资源替代灌溉用水,农业中用更少量的灌溉水正在变得可以实现.我国研究者曾提出对水稻、小麦等作物实行半旱作栽培的主张,近年又多次出现"灌溉农业和旱作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应淡化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人为划分"的呼声.  相似文献   

14.
在旱作农业区,水是作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应用农用保水剂,可达到吸水、保水、抑制蒸发、有效供水的目的,能提高降水的利用率,确保基本产量,尽可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做到因害设防,合理配置措施,达到群体防护的功能,来增加蓄水量,减少耕地水分流失,减少耕地土壤水分蒸发,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用水效益,优化了天然水资源配置,是建设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以厚山小流域和丰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保水节水效益为例,浅议水土保持在农业节水,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以集水技术作为基础的农牧混合型农业的概念,探讨其在中国半干旱地区的可行性。方法文献资料分析与统计资料分析。结果将集水技术、人工草地种植和草田轮作作为技术支撑,构建集水技术作为基础的农牧混合型农业在半干旱地区具有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可行性。结论在半干旱地区发展以集水技术作为基础的农牧混合型农业,是提高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力,促进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及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1990-2016年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兵团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兵团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兵团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和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兵团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时长减少,南疆气温升高趋势比北疆明显,降水增量低于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以中长周期为主,降水从频繁的短周期转变为中长周期,波动幅度加剧;研究期内,气温和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自然资源、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兵团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在当前气象变化条件下,气温和降水都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气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远高于降水。保障兵团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变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自我缓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1990~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地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和趋势;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构建农业生产效率和气象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当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时长减少,南疆气温升高趋势比北疆明显,降水增量低于北疆;年平均气温变化以中长周期为主,降水从频繁的短周期转变为中长周期,波动幅度加剧;研究期内,气温和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自然资源、科技、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资金投入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当地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在当前气象变化条件下,气温和降水都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气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远高于降水。保障当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变化带来的有利方面,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自我缓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江西降水     
本文根据江西二十年(1961—1980年)85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并适当参考了三十年(1951—1980年)雨量记录,从气候学角度,讨论了江西降水的特征与规律.分析指出江西降水充沛,空间分布不均,为东西山区大,河谷地区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匀,48%的年降水量集中在4—6月.分析还指出,江西月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暴雨较多,旱涝频繁,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田义升 《科技信息》2009,(24):I0277-I0277
1.引言 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法是在建筑工程基坑周围布设能渗水的井点管,再用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点管连接起来,利用真空原理,用抽水设备从井点管抽水,并通过集水总管排出。这一方式由于井点间距小(≤2.0m),又采取真空负压式抽水,所以既能迅速疏干基槽内负压,控制深度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并降低地下水水头,且其影响范围小,可以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对基坑开挖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工程,轻型井点降水是应用较广的一种降水方法。下面通过实例,介绍轻型井点降水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