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合成了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Eu3+,Si4+,Ti4+.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Gd2O2S:Eu3+,Si4+,Ti4+的晶体结构与Gd2O2S相同,为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Gd2O2S:Eu3+,Si4+,Ti4+的激发光谱呈250~400 nm宽带状,激发光谱主峰位于365 nm;发射光谱为线状光谱,归属于Eu3+的5DJ(J=0,1)→7FJ(K=0,1,2,4)跃迁.最强的发射峰为627 nm和617 nm,均属于5D0→7F2跃迁,且627 nm的发射峰明显远强于617nm,显示出纯正的红色发光;并且Si4+和Ti4+离子的共掺杂可显著延长样品Cd2O2S:Eu3+的余辉时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质和稀土含量对SrAl2O4:Eu2+,Dy3+材料余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中制备了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测得了其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在所知的最佳激发条件下,给材料以一定的辐照剂量后,测得了不同基质浓度、不同稀土掺杂浓度时的热释光谱,并计算了相应的陷阱能级深度.结合不同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曲线进行分析,发现Dy+掺入量的变化对材料的余辉性能影响很大,而作为基质的铝离子,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材料的余辉性能影响不大.这与Matsuzawa等人所提出的该材料的余辉机理模型相符.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3+,Zn2+,Ti4+,实现了余辉发光中心和缺陷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XRD、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余辉发射光谱与衰减曲线、色坐标和热释光谱测试手段对Y2O2S:Eu3+,Zn2+、Y2O2S:Eu3+,Ti4+、Y2O2S:Eu3+,Zn2+,Ti4+和Y2O2S:Eu3+,Mg2+,Ti4+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发现其荧光发射与余辉发射基本一致,红色余辉发光主峰位于625 nm附近,来源于Eu3+的5D0→7F2跃迁发射。相比而言,Y2O2S:Eu3+,Zn2+,Ti4+余辉发光性能最好,可持续1.5 h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氢氧化钇纳米棒作为前驱体,与氧化铕、二氧化钛、碱式碳酸镁混合后,用碳粉和硫粉混合硫化合成Y2O2S:Eu3+,Mg2+,Ti 4+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硫化温度对Y2O2S:Eu3+,Mg2+,Ti 4+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改变烧结温度分别制备得到零维、一维、三维的Y2O2S:Eu3+,Mg2+,Ti 4+长余辉材料。与三维粉体相比,零维和一维粉体的激发光谱向短波长移动,同时零维和一维粉体的余辉曲线衰减较快;热释光谱有两个峰,峰值分别在340K和490K附近,表明当烧结温度超过1 000℃,存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子陷阱。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2O2S:Eu3+,Si4+,Zn2+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发射光谱、XRD、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谱的测量,研究了在Y2O2S:Eu体系中掺杂Si4+,Zn2+离子对荧光体的发光与长余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4+,Zn2+离子的掺杂不影响发射光谱和晶体结构,但显著地影响材料的长余辉特性。当Si4+,Zn2+离子摩尔含量为0.06mol,并且Zn2+和Si4+的摩尔比为1:1时,样品的发光亮度最高,而且它的余辉衰减时间也最长。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Y2O2S:Eu体系荧光体的长余辉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6.
用燃烧法成功合成了纳米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了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激发发射光谱等进行了表征.样品的主要组成为Y2O2S;呈厚度为40~70 nm,直径为100~200 nm的纳米片;在626 nm和617 nm处有强烈的红色发射.与固相法比较,激发光谱略有蓝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发新型长余辉荧光粉,分析Dy3+掺杂对Sr5SiO4Cl6∶Eu2+余辉时间的影响,最终为改善长余辉荧光粉的余辉时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样品,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荧光光谱仪表征样品的发光性能,热释光谱仪和余辉光谱仪表征样品的余辉性能.结果 通过对Sr5SiO4Cl6∶Eu2+共掺Dy3+,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形状,但是样品的余辉时间可以延长到7000 s.在这种材料中,Eu2+充当发光中心,共掺Dy3+之后引入了更多的陷阱去捕获电子,所以使得样品的佘辉时间得到延长.结论 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青色长佘辉荧光粉Sr5SiO4C16∶Eu2+,Dy3+,Dy3+的掺杂为样品引入更多缺陷,使得样品的余辉时间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8.
月沉淀法制备了Eu3+掺杂的Y2O2S磷光材料,测量并研究了掺杂不同物质的量的Eu3+离子的Y2O2S磷光材料的发射谱和激发谱.发射光谱对应了Eu3+离子5DJ(J=0,1,2,3)-7FJ(J=0,1,2,3,4)的特征发射,激发光谱主峰对应260,345,468,540 nm等,余辉时间(到人眼的最小亮度分辨率0.32 mcd/m2)可达1 h以上.  相似文献   

9.
Sr2MgSi2O7:Eu2+,Dy3+的余辉性能及Dy3+对余辉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蓝色长余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较强的蓝光,峰值位于464 nm,来源于Eu2 的4f65d1→4f7的宽带发射;通过对2个样品热释光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比较,发现Dy3 的掺入在基质中产生了更密也更深的陷阱,使得材料的蓄光性能大大增强,从而起到了延长余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基质掺杂的(Y,Rn)2O2S:Sm3 ,Ti4 ,Mg2 (Rn=La,Gd,Lu,Ga,Al)红色长余辉材料,主峰均为4G5/2→6H7/2跃迁的红橙色光发射,不受基质掺杂的影响.余辉性能测试表明掺杂离子半径对余辉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单掺时,与Y3 半径相近并略小时样品的余辉时间有正增长;双离子共掺时均为小半径的掺杂对余辉性能有显著的提高,其中之一半径较大时即具有负效应.并对可能存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Cd2+、Cu2+对坛紫菜生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0.1、0.5、1.0、10、20mg/L)和不同培养时间(12、24、48、72h)下,重金属(Cd2 和Cu^2 )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核酸(RNA和DN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0、20mg/L Cd^2 、Cu^2 暴露,POD活性先上升(48h前)后下降(48h后),其它浓度组POD活性均随污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4、48、72h均出现比较良好的剂量一效应关系.2)Cd^2 和Cu^2 对RNA、DNA含量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时间效应关系,同一污染物浓度越大越早出现下降.同时出现随暴露剂量的增加,RNA、DN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或全部下降的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Fe~(2+)、Cu~(2+)、Zn~(2+)喂养鲫鱼(Carassius auratus),以血清抗菌活力、溶菌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为指标,分析了Fe~(2+)、Cu~(2+)、Zn~(2+)对鲫鱼生长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Fe~(2+)250 mg/kg或者Cu~(2+)5 mg/kg或者Zn~(2+)15 mg/kg能促进鲫鱼的生长;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对鲫鱼非特异免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Cu~(2+)15 mg/kg、Zn~(2+)15 mg/kg时鲫鱼血清抗菌活力最强;分别添加Fe~(2+)150 mg/kg、Cu~(2+)5 mg/kg、Zn~(2+)15 mg/kg时鲫鱼血清的溶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添加Fe~(2+)250 mg/kg或者Cu~(2+)5 mg/kg或者Zn~(2+)15 mg/kg鲫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力最强;适量添加Fe~(2+)、Cu~(2+)、Zn~(2+)能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免疫力,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2+对香豆素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母核化合物香豆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Cu^2+存在时,香豆素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过程是以静态猝灭为主,香豆素与BSA结合过程的表观结合常数KA数值为lO^4量级,结合位点数n的范围为2.9~3.4,香豆素-BSA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类型仍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熵增加是该作用过程的主要热力学驱动因素;与不合Cu^2+的相比,香豆素对BSA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常数KP、表观结合常数KA都明显增大,但结合位点数和分子间作用力类型没有明显改变,表明Cu^2+可能参与了香豆素与BSA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苹果多酚氧化酶(简称PPO)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应用紫外差示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性光谱(CD)等生物物理技术和酶活性测定研究了外加Zn^2+对苹果PPO的分子构象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景锌的加入能增加酶的活性和提高α-螺旋含量,当[Zn^2+]/[PPO]为2.0左右时,苹果PPO活性最高,继续增加[Zn^2+]/[PPO]比值,酶活性开始下降,比值为2.7以后,Zn^2+表现了对PPO活性的抑制,α-螺旋含量下降;Zn(Ⅱ)可能与PPO中的组氨酸残基进行了配位,(ImH)σN+σN→Zn^2+、(ImH)σ→Zn^2+、(ImH)π1→Zn^2+、(ImH)Ⅱπ→Zn^2+分别为227,241,265,335(nm);色氨酸和酪氨酸的荧光均受到Zn^2+的猝灭,但它们的微环境在Zn(Ⅱ)-PPO的相互作用中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Pb2+和Cd2+对水螅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镉、铅两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Cd2 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81mg/L, Pb2 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0.13mg/L.表明Cd2 和Pb2 均对水螅有毒害作用,且Cd2 的毒性强度大于Pb2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螅在含两种重金属离子培养液中世代数的增加,水螅的世代时间有明显延长的趋势;此外,Cd2 为0.0025mg/L时,Pb2 为0.015625mg/L和0.0625mg/L时,水螅的世代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的值.表明较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可能对水螅的生长繁殖有促进或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6.
Mg2+掺杂对TiO2粉末晶型转变的影响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和硝酸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不同量Mg^2+的TiO2粉末,用XRD、TEM、TGDTA对粉末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了TiO2在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之间的的晶型转变过程.结果表明:粉末的平均粒径为纳米级,当物质的量分数x(Mg^2+/Ti^4+)-1.0%,粉末平均粒径由60nm左右减为40nm左右;Mg^2+。’的掺人延缓了TiO2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且随着Mg^2+掺入量的增加,晶型转变越不容易发生,当物质的量分数x(Mg62+/Ti^4+)-2.0%时,Mg^2+在TiO2中的固溶度已经达到饱和,XRD谱图开始出现MgTi2O5的特征峰,分析了Mg^2+的掺杂阻碍了TiO2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的原因.因此,掺杂适当量Mg^2+有利于制备热稳定性比较高的锐钛矿型粉末.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制的纳米净水材料对含低浓度Cd2+的水溶液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 该纳米净水材料对低浓度Cd2+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和很强的去除能力, 且去除过程操作简单, 效果好, 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Mn2+在Ti/SnO2+SbOx/PbO2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Ti/SnO2+Sbx/PbO2电极与Ti/PbO2电极在电解Mn^2+体系中的析氧极化曲线、Mn^2+的氧化极化曲线和电极寿命,发现加入中间层后的Ti/SiO2+SbOx/PbO2电极对Mn^2+的电氧化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用正交实验法探讨影响Mn^2+→Me^3++e电极过程的因素,找出以Ti/SbOx/PbO2电极为阳极用无隔膜电解槽电解Mn^2+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柠檬酸对高温固相法合成的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柠檬酸有利于提高Y2O2S:Eu^3+,Mg^2+,Ti^4+的发光性能,其初始亮度为1800mcd/m^2,余辉时间为8h.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