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2,(18):72-73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震级6级以上的就有约150次,而8级以上强地震大概1次左右。新世纪以来几次大地震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促使人们在防震减灾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如何使震后的大量伤病员得到有效救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地震颅脑伤(Seismic Brain Injury,SBI)是地震伤常见病种,发病率次于四肢伤,但却是地震伤中导致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日本迄今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8.8级地震(后更正为9级),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说,这次日本地震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地震已造成数千人遇难。由于地震波及面广,伤亡数字还将攀升。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这是一位地震一线记者亲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地震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震前预兆"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6级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3,(11):36-39
<正>每当全球发生一次大地震或大地震链时,常有关于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的争论,在《全球地震目录》中,从公元1510年起,全球就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且一直持续至今。自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5月10日,全球共发生地震390次,4级以上197次,6级以上49次,7级以上10次。此外,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昭和火山口接连发生两次喷发,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于3月11日也开始喷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16):F0002-F0002
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约为500万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在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中不断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本课题深入研究了地震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地震活动在时间进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地震活动高潮(活跃)和低潮(平静)交替出现,表现为一定的周期性,可形象地比喻为平静期和活跃期.每次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十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以8级左右的大地震作为标志.20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历了1895~1906年、1920~1934年、1946~1955年、1966~1976年四个地震活动活跃期.根据统计预测和地震专家判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中国大陆地区将处在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8.
解读“堰塞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之外,地震产生的堰塞湖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又一巨大隐患.连日来,堰塞湖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堰塞湖的状况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大约每年要发生五百万次地震,其中人们能够感觉的约五万次,带来破坏的约一千次,造成强烈破坏的有十次左右。我国是记录和研究地震现象最早的国家,据《太平御览》记载:“墨子曰:‘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西周地震,周朝大夫伯阳甫认为地震是由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所造成的。这种观点虽说比较含混,但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已在探讨地震的成因了。古希腊  相似文献   

10.
震级(earthquake magnitude)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目前国际、国内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里氏震级是由美国的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在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以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水平位移作为判断标准.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增加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的省地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2/3的城市处在7度以上烈度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强震及地震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观园》2003,(4):30-31
中国的强震带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之外,地震产生的堰塞湖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又一巨大隐患。连日来,堰塞湖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堰塞湖的状况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地震,危害极大的自然灾难.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7.8级大地震,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当,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虽然地震时时刻刻地威胁着人类,但在科学已发展到电子时代的今天,人们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震级(earthquake magnitude)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目前国际、国内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里氏震级是由美国的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在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以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水平位移作为判断标准。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南部海原县一带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海原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传统企业"老树抽新技"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时,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新宿野村大厦持续剧烈晃动长达10分钟,让当时在第48层办公室内的野村地产开发公司经理羽田诚至今心有余悸,"总觉得待在办公室里不安心"。地震发生5年半后,建造该大楼的日本五大建筑巨头之一的竹中工务店,在大厦中安装了  相似文献   

18.
庄维娜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5):F0003-F0003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的省地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2/3的城市处在7度以上烈度区的地震烈度区。事实上,随着全世界各国城市化进一步扩张至地质构造活动的地区,这样的潜在威胁仍然在不断地上升。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在我国国土资源中,大约有7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地沙漠.本文在此大胆地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我们每年投入500个亿,改造沙地沙漠造林12000平方公里.那么,10年后就可以使12万平方公里的沙地沙漠变成森林.12年后按每年十二分之一保守的合理采伐,每年仅木材一项产值,就可达千亿元以上.而且,在造林后的田间管理方面,每年都能增加10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至于造林后的林、草、牧的收入以及被拉动的相关二、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机会,就更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0,(9):6-6
<正>2010年初始,地球忽然狂躁不安起来。1月3日,所罗门群岛发生7.1级地震;1月12日,海地7.0级地震;2月26日,琉球群岛发生7.0级地震;10个小时后,8.8级智利大地震发生。地震其实挺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