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为了了解海峡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差异的程度和性质,探讨缩小差别的途径,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两岸计算机名词的异同。通过对名词异同情况的分析,确定将名词的异同分为四类:A类——完全相同,B类——基本相同,C类——基本不同,D类——完全不同。本文给出了量化的结果,提出了缩小差异的途径和建议。
引言随着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以下简称两岸四地)的科技交流、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感到海峡两岸计算机名词(以下简称两岸名词)的差异,已成为一个不小的障碍,影响着正常的业务工作。因此,人们越来越感到,在两岸计算机名词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名词的定名工作,探寻缩小两岸名词差异的途径或方法,势在必行。关于两岸名词的异同众说纷纭,有的说两岸名词差别甚大,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词不同;也有的说,约有六七成不同。为了了解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差异性质和程度,并从中寻找一点规律及解决办法,本人对两岸计算机名词的异同,做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常用的基本名词及少量固定搭配的复合词,而未抽选松散搭配的复合词。这是因为常用的基本名词是术语体系的基础,是构成大量复合词的源词。也就是说,只要基本名词的异同情况摸清楚了,那么由基本名词构成的大量复合名词的异同情况也就基本清楚了。关于取材方面,尽量选用两岸已正式公布的,或权威性的计算机名词或词典。在大陆方面,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颁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为蓝本,参考已经完成审定工作的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稿)。在台湾方面,采用台湾“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国立编译馆”出版的《电子计算机名词》,“中央图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英汉计算机百科词典》及其他有关两岸名词的资料。在分析研究时,采用的办法是,首先抽取400条核心名词,即最基本的、常用的名词,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它们的异同情况及差异的性质,决定把两岸名词分为四类,即:完全相同名词、基本相同名词、基本不同名词和完全不同名词。其次是,抽取几个英文字头的基本名词,以便进一步验证分类原则及各类名词的数量。通过分析,得出了各类名词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完全相同名词占总数58.25%,基本相同名词占总数20%,基本不同名词占总数10.25%,完全不同名词占总数11.5%。一、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1.在两岸隔绝长达三十余年的期间,人们无法进行科技交流,无法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技术,各自处于自行发展阶段。2.这段期间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产业、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的时期。各方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产业是在相互无关,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快速成长起来的。各方的计算机名词是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定名的,因此,产生差别是十分自然的。3.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四地的科技交流,海外华人的科技交流,逐渐多起来,名词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此后,两岸名词的差异开始逐渐缩小。二、名词差异的影响1.影响科技交流及商贸活动。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大普及的时代,由于各方名词(或术语)存在差别,汉字编码和中文信息处理不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中文平台互不兼容,大大妨碍了信息或资讯直接交流,影响了产品销售市场。2.影响思想沟通,两岸之间的交流必须借助中间语言。同是炎黄子孙,但是由于两岸专业名词存在差异,人们口语交流时不得不借助英语作为中间语言,才能达到相互理解。即使是在只有华人进行交流的场合,大家也得用英语来沟通,才能取得共识。这常常会引起双方尴尬。在双方交谈时,由于名词的差异,讲话常易被误解。往往需要反复几次补充说明,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造成了时间、感情、精力的浪费。不妨讲个事例。十年前,台湾同仁来访,他们说单位的主要工作,是软体开发和程式规划,为台北做了很多很好的程式规划。由于“程式规划”的发音与“城市规划”完全相同,又由于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打断对方,我们一直认为他们是为城市规划开发软体的。他们讲完,当我们问到做城市规划如何与交通、道路、水电、通信、建筑部门合作时,他们顿时感到疑惑不解,互相交头接耳。然后,当一位先生用英语说:“我们的工作是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design”时,引起了我方恍然的笑声。(注:台湾在1998年公布的名词中把“程式规划”定名为“程式设计”)3.妨碍文字交流。两岸四地的科技工作者和海外华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大家使用的都是汉语,书写的都是汉字,但是在书写合同、协议书、备忘录时,常常由于名词的差异,不得不加注释或写两个名词。例如,我们有一次与香港电脑学会在名词合作方面曾写过一个协议书,为了做到表述准确和互相尊重,不得不用括号方式注明对方名词。现摘抄一段作为示例:“双方愿意在计算机(电脑)名词审定方面进行合作,甲方负责完成程序设计(程式规划),建立术语数据库(资料库),最后将磁盘(磁碟)交给乙方。”短短一句话中,竟加了四个注释,造成了文字、时间及精力的浪费。后来,由于大家已经熟悉了,在交换文件时名词的使用也就随意多了。三、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分类基于对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情况(包括词形和词意等)及差异的程度或性质的分析,笔者认为将名词按异同分为四类是比较合适的,即:完全相同名词,基本相同名词,基本不同名词,完全不同名词。A类:完全相同名词,即名词的用词、构词、字序等完全一致,例如:计算机 电脑 代码 二进制 指令 命令处理器 算法 字长 预处理 编码 通道中断 链接 编译语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B类:基本相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基本相同,只是用词、构词或字序有所不同(大陆—台湾,下同),例如:网络—网路 地址—位址 存储器—储存器软件—软体 硬件—硬体 框图—方块图奇偶检验—奇偶检查 人工智能—人工智慧外围设备—周边设备 接口,界面—界面C类:基本不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基本不同,用词、构词或字序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别较大,例如:字符—字元(character) 适配器—配接器(adapter)消息—讯息(message) 打印机—列印机(printer)数字—数位(digit)D类:完全不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用词、构词和字序等都不一致,易引起歧义,例如:信息—资讯(information) 位,比特—位元,比(bit)数据—资料(data) 字节—位元组,拜(byte)作业—工件(job) 假脱机—排存(spooling)汇编—组合(assembly) 流水线—管线(pipeline)转储—倾印;倒出(dump)四、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从400个核心名词,近1000个基本名词以及随机抽取名词的异同情况分析,得到基本相似的结果。在400个核心名词中,完全相同的名词有233个,基本相同的名词有80个,基本不同的名词有41个,完全不同的名词有46个。1.完全相同名词,即A类名词,有233个,占总数的58.25%。2.基本相同名词,即B类名词,有80个,占总数的20%。3.基本不同名词,即C类名词,有41个,占总数的10.25%。4.完全不同名词,即D类名词,有46个,占总数的11.5%。上述四类名词的比例关系分别是:完全相同名词与不同名词的比例关系为:A∶(B+C+D)=58.25%∶41.75%完全相同名词与完全不同名词的比例关系为:A∶D=58.25%∶11.5%因为基本相同名词只是词序或构词略有差别,所以对名词不做任何修改,都可理解其意义,不会影响使用。而且通过交流与合作,取得共识,达到统一的可能性很大。五、结论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3点结论:1.两岸完全相同名词占58.25%,有很好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2.两岸不同名词(其中20%的B类词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占41.75%,有逐渐减少的可能;3.近几年来,随着两岸来往和交流的增加,差异名词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有了可喜的变化。例如,在台湾1998年公布的名词中,“程式规划”(program design)改为“程式设计”;“定标程式”(benchmark program)改为“基准程式”;“资料通讯”(data communication)改为“数据通讯”;“滑鼠”(mouse)一词增加了“鼠标器”;“再新”(refreshing)增加了“刷新”等。在大陆方面已建议将“光盘”正式定名为“光碟”,建议将“调试”(debug )一词增加“除错”之称谓等。大陆和台湾在计算机名词定名方面都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因此大家只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就可以达成共识,并且能大大提高名词的质量与水平。大陆方面在定名时注重从名词的内涵或概念出发,用适当的汉字加以定名,如:menu定为“选单”(台湾定为“选项单”),dump定为“转储”,Internet定为“因特网”。台湾方面在定名时尽可能做到精简,例如:把scheduling定为“排程”,把routing定为“选路”,把write-protection定为“防写”等。再如,台湾方面力求用表意的汉字定名,而少用或不用外来语定名,例如:把copy定为“复制”和“副本”,而不用“拷贝”。难度较大的名词,是那些最基本的,常用的,互相牵连的不同名词。这些名词一经改动会影响全局,如程序—程式,数据—资料,信息—资讯,位—位元,汇编—组合,过程—程序等。对于这类名词,乍看上去,是很难协调一致的。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要想使各方都能容易理解和便于交流,解决的办法还是应该能找到的。比如说,把两岸不同名词按其概念,适当地分分类或分分层次,编一个不同名词转换表或对应表。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六、几点建议1.尽快编撰一本权威性的“两岸计算机名词对照”,以利于海内外华人参照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计算机名词分委员会非常愿意同两岸四地的同仁及海外华人携手合作,共同完成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2.我们无论是居住在何处,工作在哪里,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应在华人范围的各种活动中,尽可能使用汉语,不用或少用英语作为中间语言,以求在汉语环境中互相了解和熟悉。3.在新名词的审定方面,加强两岸四地的合作,建立一个常设的名词审定小组,通过各种便利手段,如因特网(Internet),经常交流新名词,讨论新名词的定名,使得新名词的定名取得共识,争取不再出现新的差异。结束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程度或性质上,两岸计算机名词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是两岸科技交流和商贸活动的日益增加,带动了两岸四地科技人员及海外华人对名词(或术语)的重视和交流。反过来,为了推动科技交流和商贸活动,两岸四地科技人员及海外华人有义务积极开展名词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逐步缩小两岸名词差异作出努力。只要我们炎黄子孙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消除不同名词的障碍指日可待。附录:海峡两岸部分计算机名词差异对应表  相似文献   

2.
简讯     
海峡两岸同仁共商计算机名词合作 8月22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潘书祥副主任主持下,计算机名词委员会的张伟主任,唐志敏和钱华林副主任,电信科技情报所所长、全国名词委第四届委员雷震洲先生与台湾资讯学会秘书长、台湾大学教授赖飞罴先生,台湾政治大学蔡瑞煌教授就计算机名词的交流与合作问题进行了友好、认真的会谈。两岸名词工作者一致认为,开展名词合作对于促进两岸科技交流与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长远意义,并就两个合作意向进行了具体的讨论。①共同编纂一本有权威性的两岸计算机名词对照词典,以便为两岸及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华语地区提供一本方便实用的工具书。为此两岸名词工作者同意相互提供权威性的计算机名词或词典,并成立一个五、六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②双方同意开展新名词的沟通、交流和定名的工作,为使新出现的名词在两岸达到一致化作出努力。两岸专家认为,当前应及时开展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名词的交流工作。 (张伟)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11~1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2001年中华信息科技论坛”。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香港电脑学会、澳门电脑学会、台湾资讯学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有关部门的领导、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到会作特邀报告。围绕着论坛的主题——加强两岸信息交流,促进四地科技合作,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探讨两岸四地的交流、合作,共同迎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挑战。论坛的专题之一——信息标准的研讨(名词讨论)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尤其是计算机科技名词)存在很大差异,对两岸的技术交流和商贸活动都造成一定的障碍,与会者都感到,缩小两岸四地的术语差距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应邀作了“浅谈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的讲话。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近年来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老词老办法、新词新办法”完成了3个学科的对照,工作已纳入官方认可的组织框架和轨道。全国科技名词委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伟介绍了两岸计算机名词差异的现状。据统计,计算机基本词相同的约58%,不同的约42%。提出了缩小两岸计算机名词差异的构想。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立建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张普先生也应邀作了讲话。会上热烈地讨论,对目前IT业术语差异必须统一规范达到共识。术语的审定有着很浓的学术性,尤其今天IT业的蓬勃发展,涉及面广而深,标准术语不是个别专家能一锤定音,也不是以强制性标准而能推广。应考虑到各方面的人员参加,工作人员又是执行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把推荐术语推向社会,以期达到大家的共同心愿——两岸四地的术语规范统一。现在各部门都有统一规范的工作在进行着,建议应有一个官方统一的机构来统管这方面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两岸四地的信息科技名词统一。(卢慧筠)  相似文献   

4.
两岸科技名词一致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两岸科技名词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并试探性地提出了缩小差异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两岸科技名词一致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两岸科技名词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并试探性地提出了缩小差异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选取《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中的英源医药类外来词,通过对两岸医药类外来词进行归纳和分析,运用社会语言学的变异理论,来对两岸外来词变异现象进行研究,并结合术语的相关规范原则,对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于两岸在文化、科学等多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是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的项目成果之一。海峡两岸使用着同样的语言,书写着同样的文字。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在科学技术领域对同一事物和概念的命名有着很大差异。为此,全国科技名词委一直在编订"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至2009年末,已出版17种"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本"。2010年3月,根据《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两岸专家学者在北京达成共识,决定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其中科学技术名词部分由大陆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在台湾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为便于两岸名词的交流,会议以全国名词委审定出版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和台湾编译馆1998年出版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以下简称《气象本》,此本主要用于英汉名词对照,同一中文名词往往会有几种英文写法)为蓝本,共同编订出版《两岸气象学名词对照本》。研讨会就对照本的收词范围与准则、名词翻译通则、未来活动等方面确定了具体内容。本文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照分析,将大陆与台湾的大气科学名词粗略分成七大类进…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在台湾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为便于两岸名词的交流,会议以全国名词委审定出版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和台湾编译馆1998年出版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以下简称《气象本》,此本主要用于英汉名词对照,同一中文名词往往会有几种英文写法)为蓝本,共同编订出版《两岸气象学名词对照本》。研讨会就对照本的收词范围与准则、名词翻译通则、未来活动等方面确定了具体内容。本文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照分析,将大陆与台湾的大气科学名词粗略分成七大类进行比较,这对其他学科也许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类是完全一致或比较一致的名词,这一类占多半数,尤其是早期出现的一些术语,也是大气科学名词的基本词汇,如湿度、涡度、气候适应、平流等,两岸用法完全一致。稍晚些时候出现的一些名词,也是基本的、常用的,两岸用法有差异但不影响理解,如空气污染、声[雷]达等,见表1。这类词是两岸名词使用统一的基础,统一起来也没有多少难度。第二类是由于两岸词汇系统的差异造成大气科学名词的不一致,如激光—雷射、个例—个案、软件—软体等,见表2。这类词统一起来难度较大,一方面他不仅仅涉及大气学科,另一方面双方都已约定俗成。由于该类词涉及多学科,在大气学科词位(学科分类层次)也较高,往往一个词下面出现若干下位词,因此若能统一意义很大,如湍流—乱流,其下位有一系列组合词:湍流能量、湍流涡度、湍流交换、湍流扩散、湍流通量、湍流谱、湍流逆温等等。第三类是由于两岸在外国人名翻译上的差异造成的学科专业术语的不一致。两岸对外国人名译法的原则基本一致,多取音译,但取音及同音字选用的差异也造成术语的差别。即使对当代外国政治名人也译名相异。大气科学中如厄尔尼诺—艾尼纽、罗斯贝数—罗士比数、弗劳德数—夫如数等词也都不一致,见表3。这类词数量不算大,但往往是很重要的。全国名词委已成立了外国人名译名协调委员会,今后涉及人名译名的新词汇有望统一定名。“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对人名译名也初步提出翻译一般通则的意见,如:音译为主;音节大于等于3者至多取3个音节;二人或多人组成的词,各取一字,其间加上“-”等。但要使今后两岸人名译名一致,还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两岸人名译名音/字对照表,才能避免同音不同字的现象。第四类是两岸已经形成习惯,即“约定俗成”的名词。如气溶胶—气[悬]胶、湍流—乱流、温度表—温度计、温度计—温度仪等,见表4。这类词统一起来难度大些,因为凡此类词,大多数属于多年习惯使用且为常用词,双方各自的用法基本统一,都不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问题,难以确定双方“推荐用名”的原则。第五类是需要弄清含义的名词,见表5。《气象本》中大雨、暴雨、大豪雨的概念是什么,因没有定义,难以与《大气本》进行对照。再如《大气本》中“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是两个概念,而在《气象本》是两个英文词汇,对应一个中文名。类似“global radiation”(总辐射—全天空辐射)等词的用法比较乱。上述词需要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第六类是分歧比较大的一些词,见表6。这类词的特点是对应同一个英文词,可能概念相同,但两岸用了完全不同的定名。如“生物学零度”指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显然,在此温度下,植物会停止正常生长发育,但不致死。“生物致死温度”却明显表示是使生物致死的温度。这类词类似第五类,需先给出各自的释义,再进一步研讨定名。第七类是一些新词,见表7。《气象本》中收集较多。《大气本》因出版早,加上在当时主要侧重于“基本、常用词”的审定,因此新词少。类似表7中的词,在大陆常有应用,但尚未经审定统一定名,这类词正是我们今后着力研究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0.
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公布了《大气科学名词》。这批名词共收词目1150条,按要求所收的词属于基本词、常用词。从1989年起,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收集第二批名词(增补名词),此时全国名词委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将扩大收词与名词释义同时开展,因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释义工作开展较早,被全国名词委指定为名词释义工作的试点学科。增补名词与释义工作历时5年,于1994年底将两批名词及其释义全部完稿,提交全国名词委于1996年公布,共有词目1873条。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4年完成名词及其释义稿后,就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新词的收集和海峡两岸名词对照工作上。1994年底,中国气象局委托中国气象学会对台开展气象科技交流,其中一项交流内容就是两岸气象名词的交流,不过在其后的几年里一直停留在较高的计划层次上。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工作进入到具体开展工作阶段,是在全国名词委的推动下展开的,时间是从1998年开始,到1999年3月在台北召开“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为标志。一、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工作情况在全国名词委的直接领导下,从1998年开始筹划开展两岸名词对照工作,双方以群众团体开展学术交流为基础,台湾由台湾气象学会出面,祖国大陆由全国名词委出面,组织了“海峡两岸名词研讨小组”(以下简称“研讨小组”)。经近一年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99年3月20—21日在台北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由于会议得到与会者的高度重视,并作了充分的准备,会议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会议重点内容是:第一,两岸各自名词审定工作的回顾和今后名词对照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的讨论。会上4位代表的主题发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的过程和对今后两岸开展名词交流的一些工作思路。此外,在会议上就两岸定名不一致的名词的对照办法、今后新名词统一定名的解决途径以及涉及人名、地名译法等具体方面也作了较深入的讨论。第二,形成了会议总结(纪要),决定出版《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会议总结有三部分内容:1.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收词范围与准则,第一阶段选择学科基础性的、特有的、常用的且重要的词4000—5000条,经共同审定后纳入对照本。2.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翻译通则,包括人名译名、专词和两岸差异大的名词对照通则。3.未来活动,包括台湾方面准备将对照名词上网和编写对照本的日程安排。根据会议总结安排,1999年4—12月由大陆方面收集名词,之后,台湾方面进行补充,2000年1—7月,对共同提出的名词,各自进行先期准备,2000年9—10月,邀请台湾学者到大陆参加研讨会。自1999年4月起,经过研讨小组半年多的努力,现已收集和初审了约6000条名词,并与台湾用名进行了对照,待召开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定并报全国名词委审查后再交台湾方面补充,以便在今年9月中下旬,在大陆举行研讨会。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名词差异分类研讨小组以全国名词委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以下简称“气象本”)为蓝本,进行对照。由于“大气本”主要审定工作在1994年就完成,当时的收词原则是只收本学科“基本的、常用的”词,因此只收录气象学科词汇1873条。其一词一义,且每词有简单明了的释义的特点,给对照工作带来了方便。“气象本”收词1万余条,包括了与气象相关学科的词汇,一义多词现象明显,用于英汉词汇查阅比较方便。两本书收词各有或缺,对共有的名词进行对照,发现大多数词定名是一致的。两岸不一致的名词,按差异程度或成因粗略分成七大类进行比较,这对其他学科也许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类是一致或比较一致的名词,这一类占多半数。两岸用法虽不完全一致,但不影响理解,如空气污染(“大气本”)—空[气]污[染](“气象本”,以下类同)、声[雷]达—声达等。这类词是两岸名词统一的基础,统一起来也没有多少难度。第二类是由于两岸词汇系统性的差异造成的不一致,如激光—雷射、个例—个案、软件—软体等。这类词统一起来难度较大,一方面它不仅仅涉及大气学科,另一方面双方都已约定俗成。由于这类词涉及多学科,在大气学科中词位也较高,往往一个词下面出现的下位词又有若干个,因此能够统一意义很大,如湍流—乱流,其下位词有湍流能量、湍流涡度、湍流交换、湍流扩散、湍流通量、湍流谱、湍流逆温、湍流谱等等。第三类是由于两岸在外国人名翻译上的差异造成的学科专业术语的不一致。两岸对外国人名的译法多取音译,但音译用字上有比较大的差别,即使对当代外国政治名人也译名相异。大气科学中如厄尔尼诺—艾尼纽、罗斯贝数—罗士比数、弗劳德数—夫如数等。这类词数量不算大,但往往是很重要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对人名译名也达成初步翻译通则,如:音节大于等于3者至多取至3个音节;二人或多人则各取一字其间并加上“-”;音译为主等。但要使今后两岸人名译名一致,还需要有个统一的两岸人名译名音/字对照表,才能避免同音不同字的现象。第四类是两岸已经形成习惯,即“约定俗成”的名词。如气溶胶—气[悬]胶、温度表—温度计、温度计—温度仪等。这类词统一起来难度大些,因为凡此类词,大多数属于多年习惯使用的常用词,双方各自用法基本统一,都不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问题,难以确定双方“推荐用名”的原则。第五类是需要弄清含义的名词。“气象本”中大雨、暴雨、大豪雨的概念是怎样的,因没有定义,难以与“大气本”进行对照。再如“大气本”中“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是两个概念,而在“气象本”是两个英文词汇对应一个中文名。类似“global radiation”(总辐射、全天空辐射)等词用法比较乱。上述词需要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第六类是分歧比较大的一些词。这类词的特点是对应同一个英文词,可能概念相同,但两岸用了完全不同的定名。如biological zero point,“大气本”定名“生物学零度”,指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显然,在此温度下,植物会停止正常生长发育,但不致死。而“气象本”定为“生物致死温度”,表明是使生物致死的温度。这类词类似第五类,需先给出各自的释义,再进一步研讨定名。第七类是一些新词,“气象本”中收集较多。“大气本”因出版早,加上在当时主要侧重于审定“基本、常用词”,因此新词少。这类词尚未经审定统一定名,正是我们今后着力研究的重点部分。如含氯氟烃类—氟氯碳化物(chlorofluorocarbons,CFCs)、集合预报—系集预报(ensemble forecast)、张弛逼近—纳近(nudging)等。通过两岸名词的对照工作我们发现:1.台湾的名词审定工作侧重于翻译,这一点从“气象本”凡例就可以看出。“气象本”凡例共13则,其中12则均属于外文翻译原则。由此看出,台湾定名的重点是中英文对应关系。而“大气本”的编排说明则主要说明选词范围和排列方法,体现的是按一词一义的原则审定中文名,中文名后面给出与该词概念对应的英文名。因此,大陆定名的侧重点是名与概念的对应关系。这样不同定名方法上造成一些异名词,以“meter”和“graph”定名为例,台湾“凡西文字尾为‘meter’者,译为‘计’,凡西文字尾为‘graph’者,译为‘仪’”,大陆则“结构比较简单,且靠人眼可直接观看读取数据为‘表’;结构比较简单,除能靠人眼可直接观看读取数据外,设备本身有自计功能的为‘计’;结构比较复杂,能将测得数据发送、传输甚至预处理,通常需要能源供给的为‘仪’”。此一例,仅在大气学科的异名词就有30个以上。2.两岸名词定名有一个共识性的原则是“约定俗成”,恰好是这一原则,使得许多异名词很难统一定名。3.涉及其他相关学科两岸不一致的一些词,仅一个学科对照显得无能为力。涉及人名译名的词也是如此。由此看来,两岸名词的统一定名,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谁“统一”谁的问题,只有加强联系与沟通,对于现有的名词,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求同存异过程,最终达到基本一致的目的。这是两岸名词工作的难点。对于新词或在两岸均未“约定俗成”的词,更要加强交流与协调,使之不再增加新的异名词,则是两岸名词工作的重点。三、下一步工作设想1.今年9—10月份,将召开第二次“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研讨《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草案,并对两岸异名词提出推荐用名。2.出版《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尽快使两岸大气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了解和使用推荐用名。3.与台湾建立“新名词定名”的经常性研讨、交流关系。我们相信,在全国名词委的领导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大气科学异名会越来越少。* 周明煜研究员是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航空名词差异一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照两岸航空名词可以发现某些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和状态。本列举了一些重要名词上的差异,并通过航空名词委员会送审稿中“航空器”栏目为例,找出其同名和异名的比例,进一步反映出当前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是一部由大陆和台湾合编的、涵盖30个学科领域的科技类工具书。其中两岸的差异名词占总数的19%。经分析,这些差异体现在人名或地名译名差别、对外来科技名词翻译方式不同、使用字母词方面不同、双方汉字用词习惯、修订名词的力度和步伐不同导致的差异等方面。因此,对台湾名词的鉴别与使用也成为编纂该词典的难点之一。具体处理时,对于一个大陆名比对出多个台湾名的情况,通过同名优先原则、释义匹配原则、学科匹配原则来确定;对于比对出不符合释义的单个台湾名和没有比对出台湾名的词,通过与台湾专家不断沟通来商定。  相似文献   

13.
《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差异手册》收录海峡两岸科学技术领域实同而名异的术语41 595组。从语言学视角考察,两岸科技术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借用外来术语时翻译的程度、方式不同,为术语定名的角度不同,构成术语的材料(用词或用字)不同,概括的程度不同等方面。两岸术语间必然性的差异少,偶然性的差异多,大部分术语可在两岸之间择优取其一。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第四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0~15日在新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技名词委代表、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家共15人。会议讨论了经过两岸专家精心选定的大气科学常用且比较新的名词共342条,经统计,讨论前342条名词中两岸用名的一致率仅为38%,经过深入、热烈的讨论,会议提出一大批两岸共同推荐用名,并以科学、准确、简洁等为原则,修订了部分用名,使两岸用名的一致率提高到80%以上。会议对今后的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做出四项决定:一是两岸专家及时整理本次会议讨论的新名词,各自上网站发布;二是继续开展新名词的交流工作,继续收集可供两岸讨论的新名词,先期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研讨;三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从2002年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中遴选出一批可达成两岸一致的推荐用名,组织两岸专家研讨;四是决定2008年底之前,将在台湾召开第五届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增加新名词、讨论共同推荐名的基础上,修订《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中,两岸名词一致率将比第一版有较大提高。会后,台湾专家还参观访问了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两岸专家就两岸大气科学界的发展情况和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刘青)  相似文献   

15.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第三届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11月20~30日在台湾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召开。与会的两岸专家共30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两岸专家共同编订的《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对照本中的有关问题。会上两岸专家从科学的态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就两岸称谓不一致的名词进行了认真讨论,使一些名词达到了统一。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基本完成了任务。会后两岸专家将分别对存疑问题进行处理后定稿。此书将由大陆出版。 (高素婷)  相似文献   

18.
简讯     
2000年5月10日在青岛召开了水产科技名词二审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水产科技名词》曾搁浅了10年。1998年由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亲自抓、亲自干,4000条加定义的《水产科技名词》只用了2年就审定完毕,而且审定的质量也较高,很快将上报公布出书。 (李玉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昆虫学会于2000年5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了海峡两岸昆虫学名词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和大陆的32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上两岸专家对同一概念而两岸称谓不同的名词进行了讨论磋商。有些名词取得了共识可以统一,有些名词两岸已形成习惯,暂不宜改。通过这次讨论会,大家加强了了解,为今后两岸名词的统一和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 (高素婷)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为适应科技进步对学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形势,满足科研、教学工作对学科分类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更好地反映科技界对现行学科分类国家标准的修改意见,中国科协于1999年6月22~24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学科发展与学科分类研讨会。一部分专家及学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科发展及学科分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本刊将开辟专栏进行研讨。欢迎广大专业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以及学会工作者积极参加讨论。----------------------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电工名词》于1999年2月公布出版。《电工名词》包括电工基础及通用名词,导电材料及半导体材料,绝缘材料,电线、电缆等30类,共7432词条。----------------------1999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团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两岸名词工作的专家分别报告了各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编辑过程,并对两岸名词对照本的收词范围、编排体例和审定原则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的收词范围、准则和名词定名的通则,并对未来的学术活动了做安排。在台期间,还同台湾水产学会一起举行了海峡两岸水产名词对照工作座谈会,由台返京停留香港期间,同香港理工大学的有关专家们座谈了地理信息系统新词工作。台湾一行使得两岸三地的科技名词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方法与原则,分析了基础对照研究阶段两岸土木工程二级学科分类及名词对应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处理分歧的建议,并对成果的应用和对照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