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文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主要审定工作在1994年就已完成,收词原则是“基本的、常用的”,因此只收录大气科学专有词汇1873条,有许多气象词汇未被收进去。其一词一义,且每词都有简单明了的释义的特点,给名词的对比和分析带来了很大方便。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以下简称《气象本》)收词1万余条,包括了与气象学科相邻学科的名词,有一义多词现象,用于英汉词汇的对照比较方便。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比分析,发现两岸有相当部分气象名词在定名上是有差异的,通过双方交流缩小差异,最终达到一致,是两岸大气科学界的幸事。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在分析科学概念和名词表意性的前提下,判断哪个词更为可取,并作为“推荐用名”,使大家逐步接受,最终一致。使所有名词都达到一致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能首先使一些系统性、关键性名词和常用名词达到一致,是比较实际的。以下将两书中概念一致的部分词作对照比较。一、对几个系统性、关键性名词的分析1.关于表、计、仪、器的定名两岸在一些常用观测仪器的定名上有明显的系统性差异,一般情况是:《大气本》的“表”,对应《气象本》的“计”;《大气本》的“计”对应《气象本》的“仪”,如表1。通过对表1的分析发现,《大气本》中的“表”类多对应英文词尾-meter,“计”类多对应英文词尾-graph。而《气象本》中的“计”类多对应英文词尾-meter,“仪”类多对应英文词尾-graph。“器”类在“两本”中无明显的英文词尾相对应。看起来两岸定名的系统性差异是对英文的翻译不同造成的。但估计从译法上难以达成共识,因为单从翻译的准确性来说,“-meter”译成“表”或“计”的取舍很难,只有从词的概念分析,表1的名词才有望去异求同。考虑名词定名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使用性原则,大气科学中常用仪器的定名应从仪器内涵特征出发,进行系统更名或定名。将仪器分成4个层次,即表、计、仪、器,内涵特征表述如下:结构比较简单,且靠人眼可直接观看读取数据的为“表”;结构比较简单,除能靠人眼直接观看读取数据外,设备本身有自计功能的为“计”;结构比较复杂,能将测得数据发送、传输甚至预处理,通常需要能源供给的为“仪”;结构和功能介于“计”和“仪”之间的为“器”。顺便提及的是,《气象本》中对有的仪器采取音译的办法不可取,如radiosonde定名为雷送,dropsonde定名为投落送,sonde定名为送。2.几个关键性名词的定名关键性名词是指具有多个下位词的名词。由于这类词有“一同皆同”、“一异皆异”的特点,因此关键性名词的求同非常重要。湍流—乱流(turbulence) 是指叠加在平均空气运动之上的随机的且不断变化的空气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该运动有规律可循。湍,《说文》:疾濑也。濑,水流沙上也。古人用“湍流”形容水中急流,如《楚辞九章》:“长濑湍流,沂江潭兮。”乱与“治”对应,显然,“湍”与“乱”均不能完全反映turbulence运动,因此有“湍流不湍,乱流不乱”的说法。但湍字能联想流体运动的一种形态,且构词能力强。如“湍流能量”简称“湍能”;“湍流涡度”简称“湍涡”。若称“乱能”、“乱涡”,作为科学名词不雅。因此,还是定名湍流好。与湍流有关的部分词汇见表2。急流—喷流、喷射(jet stream) 是指通常出现在对流层顶附近的准水平扁平管状强而窄的气流。管状中心轴一般长达几千公里,迂回曲折。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轴线上的风速下限为30米/秒,但风速分布并不均匀,有一个或多个风速极大值中心。急,疾速,与缓慢相对应。古人比喻狂风声势猛烈用“急风”,《北周庚子山集从驾观讲武诗》:“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喷,激射。《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现代汉语中,形容流体运动速度很快用“急”,如水流很急、急速等。“喷”也可用于形容流体的快速运动,但主要用于液体或气体受压力作用而射出,如喷气、喷水、喷发等。“喷”是有明确的起点的。从上分析可见,对于长达几千公里,又有迂回曲折的强气流带,定名为“急流”更确切。其下位词“急流核”(风速极大值中心)也名副其实。否则,“喷流”本身一般要有明确的起点,其起点处应是风速极大值中心(喷流核)。一条喷流中有几个喷流核怎样也难以叙述清楚。“喷射”就更不可取了。与急流有关的名词见表3。静止锋—滞留锋(stationary front) 是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因受地形阻挡而移动缓慢,移动速度通常小于5海里/小时的锋。在华南的南岭一带和云贵高原地区较为常见,常造成范围宽广、阴雨连绵的天气。不动为静,静止与运动相对。而“stationary front”是移动的,只是移动速度缓慢,有时甚至是“拉锯”式的移动,“静止”不是“stationary front”的运动特征。“stationary”译成“静止”不错,在天气图上“stationary front”也可能“静止不动”,盖因天气图时空分辨率不高所致,但将“stationary front”定名为“静止锋”却不恰当。在《大气本》中,将“静止锋”又称为“准静止锋”。古代用“准”字表示一定、比照、许可、依据等意思。现代汉语有用“准”字表示“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作为某类事物看待。”据此,《大气本》中的“静止锋”又称为“不够静止的静止锋”,令人费解。如将“stationary front”定名为“滞留锋”就比较恰当。滞留是“停滞”的意思,停滞是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如停滞不前。与滞留锋有关的名词如:地形静止锋(orographic stationary front)、华南准静止锋(South China quasi-stationary front)、昆明准静止锋(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天山准静止锋(Tianshan quasi-stationary front)等。二、几个常用名词的定名暴雨—大豪雨(torrential rain) 是指1小时内雨量大于、等于16mm,或24小时内的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雨。不同地区所规范的量值可能不同,但与其他降雨的区别特征是雨势猛烈(降雨强度大)且总降雨量足够大。“暴”和“豪”与降水无关,也都不能表达雨势猛和雨量大,但古人用“暴”说明事发的急疾、突然,如诗曰“终风且暴,顾我则笑”。在现代汉语中,“暴”有突然而猛烈的意思,虽持续时间相对不长,如暴病、暴发户等,但一旦形成就超乎寻常。“豪”有气魄大、超出普通的意思,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暴”可较好地表达雨势的猛烈,“豪”具有雨量大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雨势猛烈(雨强大)而雨量小不能称其为暴雨,仅仅雨量大而雨强小也不是大豪雨。因此“暴”与“豪”都能,且仅仅表达“torrential rain”一方面特征。但大豪雨中的“大”字显冗。形容风超乎寻常可用“暴风”,形容雨超乎寻常何不用“暴雨”而用“大豪雨”?所以,暴雨比大豪雨好。后向散射—反射散(backscattering) 是指在雷达气象学中,云和降水粒子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将产生电极化和磁极化,被电磁极化的粒子向四周散射与入射波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粒子向四周散射的电磁波中,能被发射波束的雷达接收到的那部分在研究和分析粒子形态时才更有意义。也就是说,与入射电磁波方向逆向的粒子散射[部分]为“backscattering”。该词的核心词(上位词)是“散射”,“后向”作为方位词,对应“前向”,从方位上明确是与入射电磁波方向逆向的散射,从量上来说也表示了不是粒子散射的全部。因此,“后向散射”比较好地表达了“backscattering”。“反”在用于表示方向相背时,与“正”相对,如“反其道而行之”、“适得其反”等。若用于表示雷达与目标物两点之间电磁波相向传播的方向性时,不如“后向”明确。“反”在用于表示双方互动关系时,能够较好表示粒子受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电磁极化后,向四周发射同频率电磁波的这一过程,也能表达是粒子发射的电磁波,并且应该是全方向的电磁波,这与“backscattering”的概念是不相符的。从名词定名的系统性来看,电磁波遇到云和降水粒子后,产生反射、散射、折射。反射波和折射波分别出现在入射波平面两侧。散射波则出现在以粒子为中心的各方向上,如果将“backscattering”所表示的概念定名为“反散射”,“forward scattering”又如何定名?廓线仪—剖线仪(profiler) 是用主动或被动遥感原理测定大气各要素垂直分布的各种电子设备系统的总称。测定所得到的是某垂直面“大气各要素垂直分布”图,图中的点对应要素值,对要素值按需要(如等值线)连线,这些线用于天气分析。因此称测定所用的设备为“×线仪”,两岸是一致的。廓,有外部、外周的意思。《唐古镜记》:“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字,周绕轮廓,文体似隶。”轮廓,又作轮郭、边缘,物体的外围。因此,廓线仪能很好的表达“profiler”概念。剖,指破开,中分。《左传》:“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用“剖”说明被破开物的面,常与“面”搭合成词,如“剖面”、“剖视图”等。在此“剖”是用作动词,主要说的是“面”。“剖”难以与“线”搭合成词,因为经剖割出来的是面,不会是线。因此“廓线仪”比“剖线仪”更合理些。临近预报—即时预报(nowcasting) 是对当前天气的描述及未来0~2小时天气预报。曾称“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现场预报”、“即时预报”等,1988年后,大陆规范定名为“临近预报”。对于“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现场预报”,大陆和台湾均未采用。现重点讨论“临近”与“即时”的区别。临,有“来到”、“到达”的意思,如双喜临门。《楚辞》:“朝发韧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中的“临”是地点的来到、到达的意思。“临”还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近”的表意在空间里有现场和现场附近,在时间上是指当前和距当前很近的一段时间。因此,“临近预报”与概念对应性好。即,有“就”和“靠近”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作副词用,指“立刻”或“马上”。因此,“即时”仅能够表示nowcast中“对当前天气的描述”。描述“即时”的情况不是预报。三、结束语《大气本》和《气象本》中用法不同的系统性、关键性和常用的名词远不止本文所例。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对例举名词的分析实属一家之言。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出现,有些原有名词的概念不断扩展,特别是外来词汇的增多,在定名或正名的问题上往往过于强调翻译方法和技巧,强调词对词的对应关系,而忽略汉字造词的表意性、中文词汇的系统性和民族性。对一个中文名词好坏的判断,应分析定名用字能否准确表达该词所代表的概念,能代表的就是一个好词。 *王存忠副编审是气象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相似文献   

2.
摘要 海峡两岸大部分水产品加工名词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水产品加工名词的定名不一致。本文选取部分名词加以比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海峡两岸的水产品加工科技名词能早日取得一致,以利于两岸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
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科技名词不一致之处有很多,严重影响了两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水产科技文献的编纂与检索,以及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等。近年来,随着两岸水产贸易和学术交流的不断增多,名词不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制定水产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基本术语》,在参与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国际上关于水产品加工术语的最新资料,并参考了台湾省的有关水产品加工的名词,发现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隔离,两岸的生活方式及语言用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了海峡两岸在水产品加工方面的名词差异较大,以致两岸的学术交流过程中往往需用英文进行名词的统一,这严重阻碍了两岸的学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我们在制定水产行业标准《水产品加工术语》的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海峡两岸出版的有关水产品加工方面的资料,将其中水产品加工方面有差异的名词,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对比,见表1,2,3,4,5,6。我们在查阅台湾有关水产加工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台湾本地区的水产加工名词也很不统一,如salted product,在台湾就有腌制品、盐藏品、腌酱制品、盐制品等多种叫法。由于长期以来台湾受到日本的影响很大,台湾的水产加工名词中也有很多属于直接引用日文的说法,如鱼介类、佃煮品、盐辛品等;对于那些难以考证的名词,我们原则上应用英文名称进行验证,但对于从日文得来的名词则难以进行考证。由于资料有限,在此仅提供一部分不同的水产名词。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海峡两岸水产加工及名词术语方面的专家对海峡两岸名词术语不一致现象的重视,能够早日促成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聚集一起进行交流、探讨,使两岸水产科技名词早日取得一致,以利于广泛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及贸易往来。 ① 这些资料主要有:《英汉水产学辞汇》(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水产品冷藏加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英汉发酵工业词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水产微生物学》、《水产食品化学》(台北:正中书局,1968)、《冷冻食品学》(台北:复文书局,1973)、《台湾水产加工业实况》(台北:1977)、《水产制造》(台北:徐氏基金会,1979)、《水产品藻源毒素检测操作手册》(<台湾>卫生署,1999)、《水产加工》(台北:复文书局)。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海峡两岸实现科技界的双向交流以来,两岸学者在进行学术交流时,虽都使用汉语,但常常会遇到科技术语不一致的障碍,不得不借助英语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影响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就将“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问题”列入共同协议之中。  相似文献   

4.
摘要 对照两岸航空名词可以发现某些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和状态。本文列举了一些重要名词上的差异,并通过航空名词委员会送审稿中“航空器”栏目为例,找出其同名和异名的比例,进一步反映出当前的差异程度。
一、参照的《名词》台湾于1980年和1996年先后出版了由台湾“国立编译馆”编行的《航空太空科学名词》、《航空太空名词》。1980年版由台湾航空太空学会主持。1996年版由台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主持修订,考虑到包括了民航、医学、法律等不同领域的重要名词,为求名实相符,改名为《航空太空名词》,书末增加了英文首字母缩略语。这两个版本都以英汉对照形式出版,选词较为广泛,也列进了某些跨学科的名词,纳入的新词尚不多。大陆于1993年组建起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起动了航空名词定名、定义的规范化工作,1998年5月完成了送审稿上报待批。二、航空名词演进中的线索海峡两岸名词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有如下的几条线索。1.20世纪40年代末期留传的传统科学技术上的名词始终保持了一致,无大变化,即在基本的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机体构造、活塞式发动机、机电设备、仪表无线电、航空气象、航空医学、机场等方面的传统词汇都相同。2.由于名词的来源不同,取用不同外来语或同语种不同词汇导致译名不同。例如台湾根据英语wave off定名“重飞”,大陆根据英语go-around定名“复飞”。台湾根据Business aircraft定名“商务飞机”,大陆根据executive airplane定名为“公务机”(但两者概念上并不完全相同)。3.50年代大陆引入苏联飞机及其航空技术,部分地采用了俄文译名。其中某些名词使用一时,后来不用了。例如当时把飞机上的仪表、电气设备统称为“特种设备”。但某些名词沿袭至今,尚有遗迹可见。例如仪表着陆系统的“航向台”是从俄译得名的。台湾根据其英文localizer定名为“定位台”或“左右定位台”比较确切,因为它只能决定飞机在引导波束(即跑道沿长线)的左方或右方。“航向台”一词没有科学性确切性。4.大陆译名都以普通话用词为准,而台湾的南方人(包括上海、江浙人)较多,其习惯用语和选词不同。例如台湾用方向舵脚踏板(上海话),大陆用方向舵脚蹬(普通话)。5.大陆经过文字改革采用简体字后弃用了某些字或将某些近义的同音字作了筛选。例如台湾用“通讯”,大陆用“通信”,台湾用“矽”,大陆用“硅”。6.某些词双方针对自己专业下功夫,进一步精确化,从译名变为定名,例如大陆对spin从一般性“螺旋”改为“尾旋”,对laser定名为“激光”,台湾对quality采用“品质”,debug称“除错”。7.日新月异的技术进展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学科、新行业,由此涌现的许多新名词在两岸的差异越来越大,这是对名词差异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例如jet airplane,台湾称“喷射机”,大陆称“喷气机”。又如“太空”、“飞弹”和“航天”、“导弹”之间更拉开了距离。从晶体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网络化到信息时代,新技术译名上颇不一致,影响着航空电子、飞行控制等各个领域的名词。8.近年来各自受到交叉行业、交叉学科名词的影响而变异,即为了和其他行业或学科的名词靠拢因而改变了航空界原用名词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大陆上电子和自动化已将simulator定名为仿真器,使得航空上也从惯用的模拟器改为仿真器,然而“飞行模拟机”一词在航空界久有历史,巍然不动。又如turbulence一词有湍流、紊流、扰动、扰流、颠簸等各种称谓,涉及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气象学等各个领域,靠来靠去,双方仍都为一义多词,较难统一。此外设计制造部门和应用部门的用词不同,空军和民航的用词不同,即使民航内部航务部门和商务部门之间的用词也不尽相同。例如航务部门习惯用“机场”、“离场”,而商务部门习惯用“航空港”、“离港”,两岸都有此情。9.近年来两岸已进行着某些领域的名词交流,对一些名词的定名已取得共识,这是好事,但因此也造成双方存在一些一义多词的不稳定状态。例如payload,台湾称“酬载”,大陆上常用“业载”或“商载”,近来也用“酬载”。10.受香港语汇一定的影响。例如Airbus在大陆称为“空中客车”,台湾随香港称其为“空中巴士”,结果和出租飞机air taxi混淆不清了。三、存在差异的状态1.重要名词差异举例主要由用词习惯上的不同而引起,例如台湾习惯用“飞航”一词,而大陆对“飞行”、“航行”、“空中交通”等各有定义,不相混用。以下列举一些重要和较为常用的一般性名词(见表1):注:1)早期没有出现仪表着陆系统(ILS)时从脱离航路进入终端区开始直至着陆的全过程都称进场,有了ILS后从截获ILS信号后的过程称为进近。2)两岸航空界一致用“航向”,但航海界一致用“首向”或“头向”。航海界的用词较科学和确切,因为在有风时“航向”是一个模糊概念,看来台湾有意向航海靠拢。3)大陆电子界用“语音”,仅航空通信界习惯用“话音”。4)虽然大陆电子、自动化专业定名为“仿真”,航空上也在靠拢,但计算机专业和民航界仍按约定俗成,沿用“模拟”。2.定语、状语习惯差异举例由于习惯上对表明程度大小等修饰词的用语不同,形成了许多复合名词不同,以下举例对照(见表2):3.复合名词中的差异由于基本名词上的不同,加上定语、状语等修饰词不同,以及简繁表述上的不同,表述顺次上的变化,使组合以后形成的复合名词差异更多,尤其是许多缩略语的译名上更难一致。不论从字面上硬译的或从定义概念去理解的均有差异。前者(字面)如GPWS,台湾译为“贴地飞行警示系统”,大陆译为“近地警告系统”。后者(概念)如ETOP,台湾称“延远跨水飞行”,大陆称“双发延(扩)程飞行”,概念上都正确,台湾取义上强调其跨水特点,大陆强调适用于双发动机的飞行运行。四、以“航空器”栏目为例的差异分析试从我们于1998年5月完成的《航空名词》送审稿中“航空器”栏目为例和1996年台湾版《航空太空名词》对照比较作为分析的例样。该航空器栏目中共有名词232个,按英文名词能和台湾名词两相对应的175个,对应名词中完全相同者97个,不同者78个,不能互相对应者57个,舍弃不计。因而两岸定名相同者占56%,不同者占44%,说明两岸名词的差异较大。如果从航空电子、制导等新技术成分较多的栏目中看,可能差异更大,很有必要增加交流和逐步靠拢。现将两岸不同的78个名词列表于后(参见表3,4,5,6),可以看出其差异的所在及其程度,以供参考。注:1)民航惯用regional airplane对应支线客机;2)民航曾采用corporative aircraft对应公务飞机。* 周其焕教授是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2007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馗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会上首先由李玉英副编审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两岸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以及两岸大气科学本次对照工作任务。俞卫平编审介绍了会前的准备工作。按照会议代表的共同商定,2008年9月在台湾召开“第五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为开好这次会议,近期需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增补“大气变暖”方面的新词;2.对已出版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中未收录的不一致名词进行讨论,并对新疆两岸名词工作会议审定的新词进行复审。3.对第一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提出修订意见。下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讨第二版《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 (李玉英)  相似文献   

6.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较为全面地叙述海峡两岸大气名词交流情况的基础上,比较了双方名词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双方在大气名词定名上产生的差异,进而提出,协商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原则,是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统一工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8日,大气科学名词委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周明煜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纪立人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魁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18日,大气科学名词委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召开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会。与会专家包括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院士、中科院大气所黄荣辉院士、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周明煜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纪立人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谭本魁院长、气象出版社俞卫平编审,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李玉英副编审等。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16日,海峡两岸计量学名词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台湾黄来和等9位专家,大陆陈红等5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24-26日,正值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海峡两岸地理学名词研讨会在郑州召开。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理学科主任宋长青研究员等11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对海峡两岸地理名词中两岸不同叫法的2000余条名词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讨。为了保证审定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航空名词差异一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照两岸航空名词可以发现某些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和状态。本列举了一些重要名词上的差异,并通过航空名词委员会送审稿中“航空器”栏目为例,找出其同名和异名的比例,进一步反映出当前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2007年4月27日至5月5日,海峡两岸地理学家大会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本次会议期间召开了海峡两岸地理学名词研讨会,与会海峡两岸专家代表共计20余位。海峡两岸地理学名词研讨会针对经过两岸专家共同努力所形成的4000余条地理名词对照稿,分专业组进行了集中研讨。根据会议精神,此次经过两岸专家共同讨论形成的地理学名词将在会后由台湾专家进行修改,并于今年年底前交由大陆专家作进一步修订,争取2008年在大陆召开第二次审查会。(李玉英)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20日,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等组织的“海峡两岸信息名词研讨会”在苏州市召开。两岸信息科技领域近50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动物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于1986年即已开始筹划,起步时间虽不算晚,但由于动物学名词审定小组所依附的中国动物学会本身经费紧缺,更因动物学名词涉及的学科广泛,参加的专家又多,不能不影响到编纂的进度。这项工作前后费时近十年,直到1995年才得以完成。1996年《动物学名词》出版,共收词6709条。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方法与原则,分析了基础对照研究阶段两岸土木工程二级学科分类及名词对应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处理分歧的建议,并对成果的应用和对照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对辞书术语的定义格式作了查证,并通过与教材中的术语定义的对比,探讨两种定义格式的特点。根据参与术语翻译和标准评审的点滴积累与正反体验,将翻译定名中的常见问题尝试概括为十种。每种问题都举出实例,从逻辑、语法与格式三方面加以分析。文中举例虽取自信息技术和对定义的翻译,但所概括的定义的特点和常见问题适用于科学技术其他学科,适用于自行撰写定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中医药名词定名单义性原则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义性是科技名词审定的主要原则之一。单义性原则规定一个概念仅确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规范的中文名称,即“一词一义”。实现单义性原则,需要解决“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现象。我们在中医药名词审定工作中,对于“一词多义”的处理,采取了分化不同义项、淘汰不常用的义项、因学科门类的差异而分别定名、保留不同学科之间的一词多义现象等措施。“一义多词”的处理,采用选定一词舍弃他词、设立异名等方法。实现中医药名词审定的单义性原则,既要遵守科技名词审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也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探索符合自身特性的规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海峡两岸教育学名词对照工作的第一阶段成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第一阶段收词工作的成效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阶段两岸教育学名词的收词原则及具体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原则,一些研究者陆续开展了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在海峡两岸的名词交流工作方面,大气科学名词的两岸交流工作也是开展比较早的学科之一,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审定工作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在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和两岸交流工作中,应该把握科学性、简明性、习惯性和从属性等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