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海地区密集的人类活动使得海岸带景观趋于零散化、复杂化,也将提高景观生态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乐清湾1995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建立1 km×1 km尺度评价单元,分析乐清湾4个时期景观格局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人为干扰度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滨海湿地在咸淡水交互作用的影响下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未来气候变化已经使滨海湿地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水文连通和生物连通关系的不协调导致水盐失衡、水沙失衡、生境斑块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成为滨海湿地退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显著影响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因此,开展受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水文-生物连通的系统生态修复已成为维持滨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对提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海岸带生态安全是指海岸带生态系统(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和正常,同时提供给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和持续、稳定的服务.本文以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为研究目的,通过整体性与海陆结合、敏感性与脆弱生态系统、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采用"压力 状态 响应"(DSR)概念模型,结合我国目前海岸带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符合我国的海岸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海盐沼(Coastal salt marsh or tidal marsh)是具备多种重要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对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生态格局的深入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管理和恢复提供有益经验。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较高,原生种类丰富。原生滨海盐沼种类中分布面积较大的茳芏和短叶茳芏集中分布于南流江、钦江和茅岭江河口区,常与红树林(Mangrove)形成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交错带或单一种群;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盐沼分布面积占比大,且呈持续向西扩散趋势。广西滨海盐沼丰富的多样性及盐沼-红树林生态交错带的天然存在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及人为干扰下滨海湿地生态学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对象,具备独特的科研价值,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保护。本文通过阐述广西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的分布、类型与特点,综述其研究状况,总结其研究特色,以期为广西滨海湿地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促进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为广西甚至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决策者、管理者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家脆弱性是评价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性评价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筛选凝聚力、政治、经济、社会、环境5个子系统的16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权重,构建国家脆弱性的评价模型,选取阿富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的评价模型,得到了2006~2017年国家脆弱度指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国家脆弱性的影响,为相关国家干预策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1995年-2015年广西海岸带养殖用地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静  华璀  张建兵  卢远 《广西科学》2017,24(2):135-143
[目的]海岸带由于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一直是生态相关研究的焦点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尤受关注.由于广西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快速扩增,导致该区景观格局显著改变,因此开展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综合评价其环境效应.[方法]以北部湾滨海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andsat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MNDWI水体指数(Madify Normalize Difference Water Index)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各期研究区养殖用地信息,并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综合分析研究区养殖用地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年来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时空演变显著,在数量上先增后减,养殖面积由1995年的9 024.03 hm2增加到2010年的41 153.58 hm2,而后逐年减至2015年的38 903.95 hm2;空间上逐年向西北移动,并整体分布于北海滨海一带.[结论]北部湾滨海养殖用地的增长源主要为耕地和近岸海域,而去向则主要为建设用地和废弃地,导致该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用地(耕地、滩涂等)减少,环境效应出现负面趋向(养殖污染、自然岸线破坏等).  相似文献   

7.
引入极端气候因子(表征气候变化)、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因子(GDP和人口密度)构建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3年南岭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属于轻中度脆弱,并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 2000—2013年,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小,而中、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3)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精准修复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方法,从斑块类型级别和景观尺度级别,对以鹦鹉洲为代表的整治修复下的城市滨海空间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5年,鹦鹉洲受人工圈围影响,滨海空间由自然转向人工,景观格局指数也随之趋于简单,生态系统逐渐退化;2015—2018年,随着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展开,地块斑块类型指数上升,景观尺度上的SHDI和SHEI值也上升为1.58和0.81,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不断加强,湿地向复合型城市滨海空间转变;同时,对鹦鹉洲修复后的每个分区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区景观风貌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优势斑块指数的变化对分区形象与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草海湿地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3S"技术和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以及景观生态学理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评价了1992年、2000年和2013年3个时期贵州草海湿地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基本完整的面积比例由1992年的70.56%减少到2013年的66.26%,湿地景观基本遭到破坏的面积比例由1992年的12.11%增加到2013年的13.38%。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估、预警与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科技部批复立项,拟获拨中央财政经费2064万,项目执行期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该项目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承担。项目将重点研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揭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性、脆弱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供给功能、生态  相似文献   

11.
明确滨海湿地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5年至2015年5期遥感数据分析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5年湿地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增量最多,水域面积持续下降,大量沿海水域滩涂被围垦转换为其他用地类型;2)研究区总体生态风险呈好转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风险仍然居高;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持续下降,分布呈现不断向海域推进趋势,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面积上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中部;3)研究区各时段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并在空间上聚集.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人为干扰小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化较快的西南地区和围垦速度较快的沿海区域.热点和冷点的分布与研究区区域地理环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整体生态风险地域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杭州湾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影响下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近30年来广东沿海地区18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以及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前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表温度关系研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研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50年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淹没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构建风暴潮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完善了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指标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50年该地区风暴潮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对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绘制了该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灾害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行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旨在探讨大尺度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实施评价,为生态系统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提供科技支持。选择10种自然灾害作为生态风险源,22种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并考虑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在各单项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制图。评价结果显示,从诸种自然灾害风...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R模型和投影寻踪法的 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投影寻踪法,建立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荆州市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995—2013年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由1995年的"低"增大至2013年的"较高";压力指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增加,状态指数持续减小,响应指数随着经济和政策的影响逐渐增大。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增大,景观生态系统质量日益下降,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能够显著缓解风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方法及其模式,对矿区生态环境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研究了生态系统管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能值分析方法在生态系统管理的应用;矿区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矿区生态健康评价及其风险控制、衰退矿区产业转型、矿区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可望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研究;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能值评估;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格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基于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数据、道路、居民点等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北方农牧交错带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以优化生态网络结构.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低、较低、中、较高、高风险区的占比分别为0.07%,16.54%,64.32%,19.05%,0.02%;低、较低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农牧交错带东北段大部分区域、西北段局部区域;较高、高生态风险区主要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华北段和西北段部分.研究选取29个生态源地,构建51条生态廊道,识别出34个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生态网络优化格局.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强化生态源地的保护、加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建设,以形成稳定的、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入侵物种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物地貌影响. 基于文献调研,以入侵物种与生物地貌的内涵与发展为切入点,总结了入侵物种的生物地貌作用机制与类型,综述了入侵植物、动物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貌影响、生态后果及其对生态修复与管理的启示,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方面,该研究有助于系统认识入侵物种生物地貌效应的重要性及其研究进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入侵物种生物地貌影响的生态后果,可为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管理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赣江上游是江西省南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区域内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赣江上游易灾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破碎度、分维数倒数、分离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结合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适宜度指数来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模型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指数模型,从景观格局、水土流失敏感性与土地利用适宜性的角度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未利用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最高,园地次之,水域或人工表面最低;2)1985-2013年,林地的脆弱性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表面和园地的脆弱性指数大体上减小;3)相关分析显示,景观类型脆弱度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破碎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下的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与管理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全球变化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全球变化关系密切的海岸带地区的生态安全研究尚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全球变化引起的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探讨了海岸带生态安全的内涵,阐述了指导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预警原则、资源定位原则、海陆一体化,以海定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尺度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