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道德。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2.
道德价值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聆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5):33-33,80
道德价值是道德关系的表征和确证.道德价值除具有一般价值的规定性外,它还具有其它独特的价值性质.诸如在道德价值领域中,主客互动关系体现更为鲜明,它属于实践领域的价值形态,以向人们传达“应当”和命令来实现自身等等.  相似文献   

3.
道德整合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整合唱团指社会对不同道德意识观念、道德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理念进行整合而形成一种统一、开放、内洽的道德的过程。它既是对道德的整合,又是对社会伦理秩序的追求。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道德整合成为多元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它的实现来看,道德整合应以社会化环境系统为“母体”,以具有道德合理性的社会基本制度系统为支撑,以道德主体性的发挥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道德滑坡”现象不容忽视。“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是价值观的“错位”;二是执法不力;三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和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四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滞后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乏力。而解决“道德滑坡”问题,促进道德进步的主要途径应该是: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本质教育;二、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分析,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四、加强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五、严惩腐败;六、建立,健全“扬善惩恶”机制;七、加强执法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帮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最近几个月来忽然雅兴大发,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孔,大谈特谈道德问题,对青年犯罪表示起“关怀”来了。 5月间,胡佛在“联帮调查局公报”的一篇署名的社论中说:美国正在面临着“可怕的青少年犯罪浪潮”,因为,美国的青少年受到无穷无尽的诲淫诲盗的影片和电视的威胁。在这个名义上以专门对付各类犯罪活动为职责的大特务眼中,美国的电影是美国青少年犯罪猖獗的最大原因。4月初,胡佛写信给美国电影协会会长埃里克·约翰斯  相似文献   

6.
网络数字化引发社会生活变革,网络道德在主体、行为活动、价值规范方面展现出与一般道德不同变化、困惑.网络道德具有新的相对独立的道德结构,其形式是虚拟的,内容是现实的、客观的.网络道德建设需要以一般道德为基础,结合网络及网络社会特点探寻反映网络伦理秩序现实要求的伦理价值规范以及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多样性、差异性使道德批评陷入了主观主义,道德的功利性使道德批评与文学对象难以契合,道德形而上不能确证文学批评的合法性。文学价值不等同于道德价值。对文学内容的道德性改写是不合理的,用道德形而上形而下既不能说明一部作品、一个形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说明不了它们的美学价值。文学史不是道德史。“红色道德形而上”也弥合不了“政治伦理化”与“审美价值”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道德本体是以“天”(天帝 )为外倾之源和以“心”(良心 )为内倾之源的二元道德本体 ;道德表达方式则受制道德本体且具不道德指意的道德范畴 ;道德实施途径则完全是由二元道德本体推演出来的“礼制”之外在约束与“诚”之内在律令。因而中国传统道德结构便是以二元道德本体、道德表达方式、道德实施途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这种特殊的道德结构对理论上保护、丰富道德资源和实践上培浚国民素质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对当代道德建设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新学家”那里,“志士”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新民”,“新民”之所以为“新”,在于其具有了某种超越旧道德、冲决旧伦理秩序的新道德,一种以“群治”为理想的新道德,一种与新的人间秩序相匹配的“公德”。这种“公德”的确立需要两种相反相成的面相:一方面,它首先是一种“舍生忘死”的宗教性的道德情操,而这种超越生死的献身精神,却要以一种新的生死观为前提;另一方面,“生死”问题之解决,似乎又只有超越“生死”、献身大群,使“自我”在新的价值秩序之创造中,最终摆脱“孤绝”状态,才能实现。由此,“志士”的理想具有了双重的义涵,即他首先必须成为一种孤绝的自我,然后才能够使他对自我的超越具有新的宗教性的道德意味。  相似文献   

10.
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事物,民办学校管理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作为育人机构,道德内涵始终重要,不能因为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道德价值.构建一个以道德为核心的民办学校管理体系,加强学校道德管理对民办学校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原初结构是“我→你”关系结构:社会是由无数的我组成,我既是出发点也是目标,社会道德状况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我对道德的作为或不作为。生活中的实际道德状况的恶劣,在于更多个体的我对道德的不作为所造成:我对道德的不作为,形成了社会道德的基础——我的道德的社会性解构。因而,应将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从空洞的观念讨论转向对我的道德的时代性拷问上来,以此构建起以“我→你”关系为基本框架,以我的“责任→权利”和我的“权利→责任”为核心的道德价值导向系统、规范体系和行为准则.全面促进我的道德重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王夫之对儒家道德的诠释与检讨为案例,考察、分析儒家道德在明清之际所发生的异动情形。王夫之通过对"理"、"气"关系的调整,推动了儒家道德本体的转换;王夫之通过对权利与义务、理与欲、义与利、知识与道德等关系检讨与调整,推动了儒家道德价值的转换。王夫之学术实践,不仅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启蒙运动,而且提示了道德本体建构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道德困境是道德价值实现当中的重大难题,如何解决道德困境是中西学界探讨的重大课题.国外学者EarlConee的反道德困境思想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价值,但在他所论述的情境中道德困境并没有得到解决,也不能因此断定道德困境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传统道德中重视整体利益,崇尚爱国主义;推崇仁爱、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义务;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等优秀道德精神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对当前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德治”与“法治”统一;“言都”与“身教”统一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光辉,必将对当代国民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度主义学派从正式制度分析走向非正式制度分析,意在提供一个能更全面、更深刻洞悉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模型。行政道德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具有正式制度无可替代的管理性价值。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一直在艰难中负重前行,究其原因之一,乃道德功能的严重弱化。行政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发起一场旨在突破“道德性瓶颈”制约、重建政府道德威望的“行政道德再造”运动。  相似文献   

16.
徐维玮  吉峰 《海峡科学》2012,(8):155-156
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又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该文以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产生动因分析为切入点,在参照国内外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重构学术道德的几点对策,构筑起一道学术道德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7.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这些对教师的形象的经典描述,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和众多教师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而现代性社会却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呈现出导致道德价值神圣性的丧失、师德价值的失落及与传统道德离散的生态现状。本文分析了现代社会及现代性语境下教师道德所处的生态环境,给出了对其道德生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和机制。教师道德生态质量控制方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和落实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8.
忠、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大支柱。以忠、孝为基石的道德规范溶入沉淀于社会各领域,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层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忠孝观的基本蕴含及其道德价值的社会世俗化。剖析了忠孝观及其道德价值确立和生存的经济基础、社会历史根源及社会心理原因。并从忠孝观在中国社会造成的历史影响对其道德价值进行了辨析,希图能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索一条批判地继承这笔历史道德遗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那么,在道德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究竟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明确道德情感的范畴,把握道德情感的价值目标和内在尺度,这是人们正确把握道德情感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事管理的道德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事高校人事管理,必然要研究道德之律;实现人事管理的高效性,必然要在管理中体现现代伦理精神。高校人事管理的内涵包含了道德发展内容,高校人事管理的过程映射了道德调整机制,高校人事管理的目标体现了道德实现模式。我们应遵循工具理性与人文目标相统一、管理效率与价值公平相统一、岗位权力与责任义务相统一的伦理原则,追求以正义、发展、超越为指针的管理道德的终极价值——善、和谐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