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超声对116例下肢静脉血栓病人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6例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一周的复查、超声示血栓段静脉管腔缩小血流通畅,血栓再通.结论:超声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早期、无创、高敏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如何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取骨科病人下肢骨折及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上对其进行系统的预防、治疗.结果:骨科对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经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疗效标准达优.结论:对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对发病率的控制及治疗疗效的提高,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护理过程分析,为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观察记录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凝血三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护理.结果: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活动量、血液高凝状态有关.结论: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探讨踝泵运动联合足底静脉泵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一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及早踝泵运动、加用足底静脉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围手术期间无肺栓塞发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2%。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及早踝泵运动、运用足底静脉泵可安全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31例/陈,宋逢春(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510630.广州)关键词: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肝素,尿激酶中图分类号:R543.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治疗不当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的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8例(60.9%),有效17例(36.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45/46).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诊断及早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张天东 《甘肃科技》2016,(1):128-129
探讨老年人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和防治方法,分析了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共65例老年患者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各类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百分比。认为,老年人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类型、术中操作、麻醉方式及术后是否早期功能锻炼、是否早期进行药物预防与机械预防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浆HCY水平和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中高血浆HCY水平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浆HCY水平和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中高血浆HCY水平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脊柱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足底静脉泵物理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胀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下肢周径差值仅为(1.3±0.3)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D-二聚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仅为(0.6±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7 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3%和18.6%,观察组较低(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足底静脉泵在预防脊柱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安全、够快速缓解腿部肿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防止高龄病人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50例高龄病人髋部骨折术前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内生电+气压治疗,配合下肢足踝泵、股四头肌运动,同时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结果:本组50例病人,有2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效果良好,未发生肺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述治疗可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或CTV检查确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24例患者,其中16例行MRI检查,12例行MRV检查,14例行SWI检查。结果 SWI检查中均可以显示静脉窦血栓的引流静脉,发生栓塞的血管管径增宽,相对于常规MRI及CTV检查,更能区分静脉窦内是否存在先天性管腔狭窄等发育异常。结论 SWI相对于常规MRI序列和CTV检查,能更好地检出静脉窦血栓及其引流静脉的扩张情况,特别是皮层静脉及静脉梗死后出血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杨旭  黄小宾  江山 《海峡科学》2004,(3):60-60,6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早期经过治疗,症状虽有好转,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将遗留下肢深脉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每遇站立或活动后,下肢即肿胀、沉重,浅静脉曲张,小腿足靴区色素沉着,甚则溃疡形成,经久不愈。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小腿慢性溃疡3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浆HCY水平和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_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中高血浆HCY水平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数字化成像技术在下肢静脉疾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公司9800型数字减影机,于2003~2005年间行70例共80条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经造影X线表现正常14条占(17.5%),单纯浅静脉瓣功能不全5条N(6.3%),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有30肢体占(37.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3条占(41.3%),深静脉血栓形成28条N(35%).结论:利用数字化成像行顺行静脉造影简便安全,创伤少,图像清晰,细节丰富,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治信息,可作为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结果:通过41例病人的应用,确保病人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避免反复穿刺或穿刺困难,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03~2005年间60例共65条下肢静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造影X线表现正常10条占(15.4%),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条(40%),单纯浅静脉瓣功能不全4条(6.2%),深静脉血栓形成25条(38.5%).结论:顺行静脉造影简便安全,创伤少,效果好,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治信息,可作为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反映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血栓性疾病中D-二聚体的含量都升高.近年来,D-二聚体的测定在脑梗死的诊断、排除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塞(PE)以及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相比于其他实验,简单快速且敏感.本文总结了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3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53例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其中33例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