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鹏 《当代地方科技》2011,(14):158-159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唯一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这个目的本身是"道德的"。然而,由于教育目的的制定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为政治"、"为经济"、"为国家"、"为社会"等种种外在的目的,违背了"人道"、"理性"和"公正",使教育目的的道德性受到挑战。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标面临许多道德困境,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目的,使教育目的重回"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通过对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进程的简略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德育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教育目的具有概括化和完善性;教育目的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等特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目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在满足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凸显人的价值与发展;教育目的在践行中注重其具体化、发展性和变化性。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双语教育,但各自推行双语教育的目的却不尽相同,由此便产生了风格各异、纷繁复杂的双语教育模式和双语教育现象。现从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双语教育不同的参与者、蕴藏于双语教育背后的目的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刻理解各国双语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信息时代,全球的信息化正改变着人类的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形式的全面变革,而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是与教育变革密切相关的两门学科,将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是充分了解、掌握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传播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及发展趋势,运用传播学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技术在促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行为是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受教育的目的为基点。而现行的教育目的是政府站在社会立场提出的,没有理会受教育者自己受教育的目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行的教育目的是规范取向和功利取向的,没有顾及生活取向或人生取向。这种疏忽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生活取向或人生取向的教育目的在人生成长和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教育情感的特征,从教育目的、教育精神和教育原则等方面探讨了教育情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克 《科技信息》2010,(36):295-295
现代化、大规模的教育体制使教育目的更多地定位在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上,制度化教育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地相对漠视使现代美术教育面临目的危机。本文从宏观教育目的出发,初步探讨现代美术教育的目的问题,指出现代制度化教育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仍然应该定位在个人本位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教育目的是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对于教育目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众多分歧,以至各守一方,走向极端。作为国家推行的教育目的,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现实存在的各种教育目的,与现实脱节。如何走出这两种画地为牢的模式,是形成和制定教育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晶 《科技信息》2007,(18):321-322
作为美国传统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杜威对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它是对传统教育概念的一种背叛,还体现在杜威教育目的观自身的深刻内涵上。本文从杜威“教育无目的”观点的内涵、特点出发进行论述,揭示了其观点对当代教育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的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的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两者在教育的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载体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联系,提出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以创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就业教育,以就业教育作为基础,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浅析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畸形脱节现象,提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应从课程改革、思想教育和评价体系等几方面进行衔接,以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概念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关系。论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根据我国教育现状,确定师专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课程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数学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审视现行的中职数学教育,需要我们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主要围绕着数学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意义及其发展前景展开讨论,目的是引发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历史教育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针对统治者而开展的以资政、资治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又有系统传授历史知识、以培德育人为目的的学校历史教育,同时还有面向普通民众的社会历史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两宋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推动了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成 《海峡科学》2003,2(6):39-4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队伍等的创新.推进教育创新,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创新手段与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继承教育传统、借鉴各国优秀教育文明成果与促进教育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教育战线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依据和目标指向,而且为衡量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基本尺度。结合时代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对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