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口号诗是中国古代众多诗歌体式中特殊的一种,其源始自南朝,唐代是其诗体特征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口号诗多为近体诗,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应制诗,抒发个人心绪的感怀诗和亲友赠别酬唱的唱和诗,此外还有少数逗乐性质的戏谑诗和美刺意味的讽谏诗。唐代口号诗和非口号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作方式、适用内容、语言运用以及格律要求上。唐代在口号诗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除在口号诗内容、风格上的创新外,创作群体的下移以及部分口号诗所具有的民谣性质也对宋代口号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视觉诗是一种改变诗行的排列方式,切断诗句的正常语序,孤立和突出事物的形象因素,充满绘画感的诗歌。根据视觉诗的图案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视觉诗分为形式视觉诗,象征视觉诗和联想视觉诗。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文体特征,旨在提高读者欣赏视觉诗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咏梅诗的高峰期,梅花自宋以后,文人对其认识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趣得到深度的开拓发展。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对其咏梅诗的分析,能窥视北宋初期咏梅诗的发展情形及趋势。对梅氏的咏梅诗进行分类,并将他的咏梅诗置于其整体诗歌的创作中和咏梅诗发展的整个历史中,来阐释其咏梅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是孔子教育弟子、培养君子性情的重要途径。"诗可以兴"即学《诗》可以培养感通之仁,使人与自然宇宙圆融无碍;"诗可以观"即学《诗》可以博观天地万物,广览世间百态,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通达智慧;"诗可以群"即学《诗》可以培养温柔敦厚的性情,使人和睦族群;"诗可以怨"即学《诗》可以合理疏泄"怨"情,使人复归血气平和。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的诗经学专著《诗本义》是北宋诗经学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之作,《诗本义》一书提出了诸多解《诗》的新见解和新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解诗方法上,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方法纳入经学研究轨道,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探讨《诗本义》如何从《诗》的艺术形式入手研究《诗》,并以此体现出《诗本义》在诗经学逐渐摆脱经学的桎梏,从而走向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朱熹和戴震《诗》学关系密切,朱戴有着共同的学术精神和治学风格,大胆怀疑,客观求真。朱熹《诗》学诸多思想和方法对戴震有明显影响,戴震《诗》学借鉴了朱熹《诗》学的具体思想和方法,肯定和引用了朱熹大量的《诗》学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戴震《诗》学对朱熹《诗》学有所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柳 《科技信息》2006,(6):70-71
李益是大历时期较有影响的一位诗人之一,以边塞诗著称当时,是大历时期杰出的边塞诗人。除边塞诗外,李益的送别诗在当时也广为流传,他的送别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送人征戍使边的送别诗,这类诗从广义上来说隶属于其边塞诗一脉,具有刚健的风骨和悲壮阔大的意境;另一类则是一般亲朋同僚间的送别诗,这类诗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大历诗,具有大历诗风冷寂悲凉的特色。这两类同中有异的送别诗共同构成了李益送别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南朝赠答诗数量众多,反映出的主题主要有以诗赠别、以诗抒怀、以诗干谒三大类。其中赠别诗按其情境,可分为多对一的赠别,一对多的赠予,一对一的相赠三类;以诗抒怀主要抒发的是生命短暂之思和游子思乡之情;以诗干谒是通过赠答诗表达出慕群恋景,求荐希用之意。这些主题的兴盛与南朝统治者重视文学推崇诗歌的风尚,以及动荡更迭的政治环境下文人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状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之作,朱熹的《诗集传》对《毛诗序》多有批判,突破《毛诗序》"美刺言《诗》"对诗旨的牵强附会,主张"以诗言《诗》",试图从文本出发探求诗的本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诗的本来面目。朱熹虽对序是否合乎诗旨产生怀疑,主张不依序说诗,但在具体释诗过程中存在并未完全废序的现象,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诗》并非固定的文本,而是有着漫长的形成过程。《诗》文本可分为周王室版本与诸侯国版本,其中周王室整理、颁行的《诗》是权威的公共版本,是各诸侯国版本的共同来源。时代不同,《诗》的文本数量亦不断发生变化,周王室版本的数量应有三百五十首左右。《诗》的属性并非单一固定的,而是随着版本的不断变化,其性质走向多元。在早期的乐的记录文本和重视礼仪功能外,《诗》逐渐成为纯粹的诗歌文本。《诗》的成形是诗歌政教化的过程和结果。春秋以来,《诗》逐渐走向文本化,其辞章义开始超越乐章义。孔子正乐代表的是官方行为,而修订《诗》则是私人行为。孔子修订《诗》是《诗》的彻底文本化,使之更适合文本阅读,更适用于反思性的德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中纪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诗观和理念,在诗的美学上亦有新主张和新发现。一方面纪弦认为现代诗要用散文之工具,但又要写散文所不能写,重诗想且轻诗情是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纪弦认为要想现代诗真正成为现代的就要表现新时代的新内容,也就是要有新的诗素。虽然纪弦声称现代诗是横的移植,但纵观诗的发展,发现纪弦的诗仍有传统古典诗的影子——诗趣。诗想、诗情、诗素、诗趣是纪弦的现代诗中融合的美学观,但这种美学观也招致了一些批判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秋至大历元年(766)春末,杜甫流寓云安写下32首诗篇.云安诗是夔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云安诗包括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云安诗的山川风物,云安诗中的诗人交游、云安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似文献   

15.
在对比我国古典诗观和西方现代派诗观的基础上,以片论的形式推出了新生代诗歌的诗观、诗话语的思考。其中有诗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话语,诗的类型,外感诗与内省诗、心态诗与心源诗、诗的线性方程与非线性方程的思考,工具心态与内容心态的思考,诗如何进入悖论和跳出悖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许浑是晚唐时期制作诗序最多的诗人,诗序一般很短小,点明作诗背景或原因,很少抒发感慨。诗序缺少中唐时代群聚赋诗的激情展露,而是遁入私人化的情感空间,挖掘内心感受,与李商隐、杜牧处于相同的主观化趋势之中;从诗序与诗歌关系看,存在序轻诗重的情况,但诗序使许浑诗歌总体上显得主旨明晰,诗序的简明扼要与诗歌的珠圆玉润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与科举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省试诗中,还体现于另外一种与科举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风气即行卷风气下所产生的行卷诗中。也就是说,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省试诗和行卷诗。而对唐人工诗及唐诗繁荣具有不可忽视作用的,正是行卷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雷克斯洛斯的中国译诗集《中国诗一百首》的分析,可见他在翻译中国诗时尝试运用中国诗歌的创作方法,表现出了一定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雷克斯洛斯的译诗,融合了西方翻译诗学和他本人对中国古诗特点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人译诗风格。他的译诗讲究节奏,以单音节的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他的译诗动词使用精当,以一个传神的动词描绘动态的场景,以动态意象取胜;他的译诗注重追求意境,追求原诗的整体美学效果,通过一些隐含意义取胜。雷氏译诗既是好诗又是好译。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生游历南北,由此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赠别诗。其前后期赠别诗题式的特点与其游历大有关系,而其赠别诗的关涉对象、情感基调以及诗中有别以往的文人形象,凸显出其丰富赠别诗题材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宇初《岘泉集》收录了大量诗歌,作为一位道士诗人,他的诗取材广泛,大致可分为宫廷赐宴诗、题赠诗、游记诗、闲适诗,是道教文学重要的内容。文章对张诗分类择要予以赏析,试图挖掘诗歌的道教美学与清虚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