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性是一项纷繁浩大的工程,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它与近代理性形而上学存在共谋关系,为此马克思对其进行了双重辨证的、三个阶段层层深入递进的批判。瓦解了现代性的理性形而上学基础;指认现代性具有无法避免的缺憾;当然马克思并不否认现代性所具有的积极因子,并以其为基础踏上超越现代性的征程,指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超越的惟一路径,这正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2.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视为现代性的基石,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与之相反,马克思从“资本”的视角透视现代性,实现了从“理性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转换的枢纽,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向:即从“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到“伦理道德”的转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是与现实同一的。这种同一在马克思看来有一种类似宗教的意味,它把人们带入理念的幻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的任务应该帮助人们抛弃理念的幻觉。这样人们才会对自己与周围的世界保持清醒,并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而行动。这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底层文学,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坛不能回避的热点话题。在底层文学叙事中,底层陷入困境既有环境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因此,既对导致底层苦难的外部环境保持敏感和警惕,又明白单单怪责外部环境可能产生的歧误;既看到底层自身的精神痼疾,保持启蒙的信仰和勇气,又时刻意识到启蒙者自身的局限,是当下中国作家在进行底层书写时应有的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中,人们习惯于将马克思的辩证法看作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即认为马克思在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过程中,剥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外壳,留下了其辩证法的内核。但是,这一传统说法是对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关系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批判之后又加以改造,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揭示了启蒙精神所确立的理性主宰地位在现代社会的独断运用所造成的人的物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继承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批判传统。但是,它把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仅仅归咎于文明自身,而未能看到文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乃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没有看到生产力内部的矛盾才是人的物化得以产生的根源。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从经济生产领域深入分析人的异己化存在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物质生产领域内人的异化对于人在其他社会领域的异化具有始源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彭舟 《科技信息》2009,(34):362-363
在李安的电影作品中,无论是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还是家庭伦理的痛苦纠葛,都是沉浸于导演镜头下的悲剧意识。所以从悲剧的视角和尺度来把握李安的电影作品既可以避免以往文化研究、文化比较的泛泛而谈,又使得李安电影的文化脉络更为清晰和具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历史进步评价尺度理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历史进步的评价主要有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种尺度,这两种尺度的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两种尺度的运用是有变化的.马克思早年和中年都是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个方面的结合评价历史发展的.到了晚年,马克思历史评价尺度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从价值尺度评价历史的发展.恩格斯与马克思不同,他在晚年依然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个方面的结合与统一评价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人类学哲学视野出发,探讨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就有一种自然的抑或是社会的价值引导.由这种价值引导把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社会和历史既区别开来又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循环的引导中,通过有意义的价值导向把实践和认识、真理性与价值性、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决定论与选择论、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种新实践观的价值引导观察世界,形成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实践价值引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哲学史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意识形态范畴内出现了一股"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精辟的分析,举证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淌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因,直接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表征;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分别从哲学前提、理论渊源、阶级基础等多个层面做出了意识形态性意义上的有力批判。笔者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分析与批判,既可还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真正的社会主义"批判,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场的思想进路,又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研究的新视角,亦可为应对我国当下涌动的社会思潮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性,资产阶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建构,压制了人的革命性,掩盖了其剥削和压迫的强制性,使得剥削和压迫披上了理性外衣。要反抗这种异化,必须"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摆脱日常行为异化的强制。"日常生活批判"释放了日常生活革命的可能性,戳穿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成为我们反抗现代物化与量化统治力量的新的革命起点。但由于缺乏马克思政治经济斗争支持,"日常生活"又失去其真正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存在主义者萨特就作出了向马克思主义“靠拢”的姿态,以后更致力于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到六十年代初,“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便宣告问世。于是在许多人的限里,萨特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萨特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Wild China》综合运用了理性和感性两种语言,既流畅隽永又生动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批判德国机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批判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对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极大的差异。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又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词汇的联想意义与英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大量词汇既具有理性意义又具有联想意义,词汇的联想意义具有附属特点,又与文化紧密相关.掌握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词的文化内涵有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大量词汇既具有理性意义又具有联想意义,词汇的联想意义具有附属特点,又与文化紧密相关。掌握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词的文化内涵有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理性观其关于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一系列论述的逻辑核心,它既自成体系又富有独创性,对我们今天的理性文化建设具有必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构成了理论立足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从生产关系批判延伸到生产力批判,这虽然推进了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深度,但物化理论本身却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当社会及其意识结构完全被物化时,阶级意识何以形成?即使形成了又何以能够获得变革现实的基础?卢卡奇的深层理论难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戏剧、电影文学),都是作家历尽千辛万苦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谁个不求自己的作品既具有现实意义又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马克思所说的“永久的魅力”呢?那么,“永久的魅力”之奥秘何在呢? 我再次地阅读了传世佳作《红楼梦》,几经玩味,略有所悟:文学艺术的“永久的魅力”就是某种“美的延续”。“美的延续”的条件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在  相似文献   

20.
技术理性批判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明确提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统治理性,从而对技术理性展开全面的批判。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对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积极意义加以阐释,而缺乏对其批判理论本身的批判。反思马尔库塞在技术理性批判思想中对技术理性的预设,他错误地把技术理性看作是与价值理性完全相对的工具理性,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设计为从审美之维度构造一种新的理性形式来替代技术理性。技术理性具有工具与价值的双向维度,反思与批判应立足于完善技术理性自身、把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要求转化为技术活动自身的规定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