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民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问题,以改革创新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切实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要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审时度势地转变党的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问题上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理论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基本纲领。它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学风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总结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学风建设的思想,提出了加强党的学风建设,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既重视理论学习又善于在学习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促进事业发展的保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90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继续,表明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历史任务决定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根据党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时期的建设目标,并创造了实现这些目标的不同模式。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模式,不仅解决了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党,如何建党和实现党的领导的问题,而且,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时代特征和党的建设实际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等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求,这就首先要求必须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重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站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认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把握处理社会各种矛盾的方式方法、严肃党的政治纪律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指导力,切实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相似文献   

9.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正确对待西方的思想理论,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其中重视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本文将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用最新理论武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来理解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历史进程,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全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朱峰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143-14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创新。从回答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纲领,再到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党的理论建设历程,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在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世界文化有益成果中丰富和发展的。这一党的理论建设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命题.本文根据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内涵、目的和基本要求.认为,先进性重在建设,重在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主动地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孙可兴 《晋中学院学报》2011,28(6):44-47,87
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科学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论证了科学人才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阐明了科学人才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才问题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是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略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深入到解放人、解放人才资源素质潜能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讲话>圆满地回答了在21世纪的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讲话>所阐述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是我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三个代表”思想,奠定了党在新世纪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蕴含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先进性的拓展性规范;也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新思考、新认识.<讲话>继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在我党历史上又树立起一座理论创新的伟大丰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是科学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渊源,从逻辑理性、价值理性、实践理性的结合方面论证了科学人才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阐明了科学人才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才问题上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是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略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深入到解放人、解放人才资源素质潜能层面的理论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对于我们党加强执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是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它体现了党保持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党的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同西方的"学习型社会"理论相比,在性质上有着原则的区别,在学习的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解为党的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国之路的基本思想及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  相似文献   

20.
不断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又因其特殊的内在作用力和影响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的基本内核.把握和遵循这一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