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源于以证据为核心的知识确证传统以及当前盛行的证据主义。它的核心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认知者面对相同的证据却可能分别持有不同的信念。论文从认知分歧的可能性、认知作用以及如何应对认知分歧三个方面对当代西方认知分歧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这一考察表明,认知分歧问题对传统知识确证观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审视伦理、政治以及科学等领域中分歧现象的新视角,对认知分歧的进一步探讨需要澄清其与怀疑主义的关系,区分两种认知分歧模型,同时还有赖于对其要素的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考量能成为信念理由?证据主义与实用主义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论辩僵局。新证据主义者试图从信念理由的本质出发打破这一僵局,但它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信念和理由的能动性,忽视了其功能性。通过给审议性约束理由概念(DCR)增加一个胜任力或德性条件,审议-胜任力约束理由概念(DCCR)不仅修正了新证据主义,而且能更好地阻击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3.
证据问题研究是当代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将证据问题作为关注焦点和研究核心,首先分析了证据概念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证据研究,特别是经验作为证据与辩护的关系,分别讨论了基础主义、融贯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解决方案。其次,分析了科学哲学中的证据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了证据在贝叶斯理论、概率理论和悖论问题中发挥的确证作用。最后揭示了证据研究之于认识论与科学哲学的意义,阐明了证据研究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理性曾被认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标志,而理由是理性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果一个行动或信念是合理性的,那么至少得有好的理由来支持它。证据主义者认为,相信的理由就是证据,只有证据能够合理化一个信念。实用主义者坚决拒斥这种想法。他们主张实用因素也能成为相信的理由,在信念的形成与证成中发挥作用。这场争论推进了人们对理由的理解。因果论证与反思论证是支持证据主义的两个基本论证,然而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没法彻底击败来自实用主义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论证,即奠基论证,能够更好地回应实用主义。它的基本想法是信念必须能够基于理由,却没法基于实用因素。同时,这种基于关系可以用干预主义因果理论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基础主义注重基本信念的出发点地位,而联贯主义认为基本信念是相互联系的,不需要出发点。美国哲学家普兰丁格对知识论的这两大派别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认为二者背后隐含着"证据主义"的身影,故此基础主义作为论证出发点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重新界定;而联贯主义抹杀了出发点,应予以抛弃。他如此区别对待,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以"保证"为核心的知识论大厦,而避免以证据主义为特征的"辩护说"。他的这一思想应引起学术界的哲学关注。  相似文献   

6.
古德曼的新归纳难题探讨如何从多个可能的类律命题中确证科学定律,曾引发诸多争论及解法。其中古德曼的投射法有效地揭示出由客观证据到科学定律确证的路径,却忽略了主体信念的中介作用。鉴于此,可尝试采取一条证据、信念到科学定律确证的新路径,结合与信念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证明信念可能贯穿于从证据到科学确证的全过程:影响人们对新证据的认识及对科学命题的判别,揭示科学定律的确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主观变化的过程。最后,通过生命科学的案例探析信念对证据及科学发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念非意志主义认为信念是不受意志控制的。信念非意志主义的经典论证是威廉姆斯的概念不可能性论证。卡库雷斯发展了该论证,他认为基于确证的信念状态转变无法由意志实现,但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通过将"认知鸿沟假设发展为认知鸿沟论证",即从t中包含的非融贯信念集到t+1中融贯信念集的转变不能由意志实现,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可跨越的认知鸿沟。认知鸿沟论证展现了信念修正的理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脑成像能否作为法律证据是近年来法律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个重要论题,争论双方各自从不同的立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从伦理学的道义论立场出发,在行为动机、道德规则、道德义务三个方面表明,脑成像作为法律证据只能得到部分辩护.文章从伦理学的后果主义立场出发,表明在脑成像技术不成熟的状况下脑成像作为法律证据得不到辩护.  相似文献   

9.
在证据主义的一般框架里,解释主义者引入最佳解释来说明证据与命题之间的契合关系。这种思路在表现出吸引力的同时,也引入一些与解释概念相关的问题,回溯解释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人们似乎有些合理的关于未来事态的信念,但给定解释的非对称性,这类信念不能成为既有证据的最佳解释的构成部分。援引科学解释的统一论观念,可以发展一个应对回溯解释问题的证据主义方案,从而为解释主义提供有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10.
证据选择与归纳确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证假说的证据是归纳确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证据的选择具有归纳逻辑视野的程序与规则。证据具有特定的经验内容,但在表达形式上又是一种语句,某语句被确认为相关假说的证据,既取决于个人对该语句及其竞争语句的主观概率评价,还取决于证据语句集的逻辑一致性,证据选择与证据的效用密不可分,而证据效用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观期望效用的测度,因此,何种语句可选作证据,何种语句优先选作证据,均需要确证活动的操作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