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实际使用中的简单断相保护做了分析,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断相保护,即以电流式断相保护和电压式断相保护构成的综合断相保护,它能够对各种断相实现保护,弥补了现有的单纯电流式保护和单纯电压式保护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岩心的沉积学标志为基础,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划分了头台—茂兴地区扶余油层(泉四段)的沉积徽相。主要有三种相类型:湖泊相(包括滨浅亚湖、湖泛平原亚相和浅湖砂坝微相)、三角洲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砂坝、远砂坝和分支河道微相)、河流相(实为三角洲水上平原的分支河流)。该区油层主要富集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和边滩微相的砂岩中。  相似文献   

3.
山脉的演化可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作类比以西太平洋地质为例,对大地构造相进行了系统论述。在任何单一或组合的弧-弧、弧-陆及陆-陆碰撞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式样的大地构造单元称为大地构造相。大地构造相有三个基本相型:日尔曼相以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变形为特征,凯尔特相以区域变质和剪切变形为特征,瑞替相以刚佐基底的逆掩构造为特征。本文采用大地构造柏分析方法对中国地质和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种两相流离散相浓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电容法测量两相流相浓度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给出了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设计准则,阐明了该传感器用于相浓度测量的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心观察结果,并综合利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粒度分析、铸体薄片、电镜分析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中二中区馆陶组上段第三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油田研究层段属曲流河沉积,又可将其细分为4种亚相(河道亚相、河道边缘亚相、泛滥平原亚相及废弃河道亚相)和7种微相(河道砂坝微相、河道充填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河漫滩地微相、河漫洼地微相和废弃河道微相)。根据砂层划分结果,对其中4个砂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全面地进行了分析,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二相码编解码规则及二相码与位定时脉冲相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位定时提取、二相码解码和帧同步检测构成的自动纠相的闭环二相码基带传输系统。理论和实验均表明本方法简单可靠。对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一般的二相码基带传输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盐度控制的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状液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油田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也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常见的油水存在形式。由于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的性质差别很大,研究乳状液的可逆转相技术对于原油开采和运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节无机盐的浓度,可以方便快捷地控制乳状液的相转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盐度控制的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主要针对无机盐控制的表面活性剂型乳状液、Pickering乳状液、微乳液的转相和逆转相的行为、机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现有的盐度控制的乳状液可逆转相技术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盛 《科技信息》2013,(6):510-510,513
依据岩心观察、岩性序列、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青东凹陷北部地区沙三、沙四期冲积扇、近岸水下扇和三角洲等主要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地震相、岩心相及测井相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9.
微相及微相组合分析是沉积学研究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笔者从微相概念演化的角度入手,介绍了微相及微相组合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讨论了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研究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最后展望了它在沉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海水模拟试验比较了先镀后拉和先拉后镀热镀锌钢丝的耐蚀性,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镀层微观组织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镀后拉钢丝镀层由表及里是三层组织,既致密的η相、ζ相和δ1相,先拉后镀钢丝镀层也由η相、ζ相和δ1相组成,但ζ相呈分散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煤相的研究历史,系统总结了煤相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对煤相的划分依据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煤层成因类型为主要依据的煤相划分方案,最后对煤相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荷电两相流中荷电离散相粒子的受力分析,建立了荷电两相流动的基本议程。在此基础上,对荷电两相湍流圆射流流场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射流的结构,分别给出了位势核心区和其以外区域连续相流场和离散相速度场的计算公式。该计算方法已用于喷粉机的设计。分析中未考虑离散相对连续相的反作用及离散相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只适用于计算稀疏荷电两相湍流圆射流流场。  相似文献   

13.
李子丰  田新民 《科技信息》2007,(18):139-140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自问世以来的一百年间,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根据对相对论的不同态度形成了维相派、反相派和修相派三大派别。本文从十个方面阐述了维相派的“维相法宝”,阐述了维相派对反相派及其思想的排斥和压制,并简单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观察、粒体分析、镜下鉴定结果及测井曲线形态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东营凹陷中央构造带西估ES3^中沉积早中期主要属于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浊积扇相沉积,ES3^中沉积中后期属浊积扇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浊积扇可分为有水道的远源浊积扇、与三角洲有关的近源滑塌浊积扇;三角洲相在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指出了ES3^中不同沉积期各相带的空间组合及分布特征。结合测试资料分析,辫状水道微相和滑塌浊积扇的中扇为有利相带,从而为本区ES3^中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掺杂对纳米ZnO粉末晶粒度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分别制备的掺杂Bi,Sb,Co,Cr,Mn和多元掺杂对纳米ZnO粉末晶粒度和相结构的影响,发现经500℃/h热处理后,掺Bi,Mn,Co和Cr的粉末晶粒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掺Sb的ZnO粉末晶粒度随S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掺Bi的粉末除主晶相ZnO外还有BiOCl相,掺Sb的粉末有主晶相和尖晶石相,所掺Mn,Co,Cr均固溶于主晶相ZnO;多元掺杂晶粒度均为30nm,相为主晶相和尖晶石相。  相似文献   

16.
介绍P相、Q相的组成,并对单矿物P相和Q相的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少量P相和铁相对Q相为主要矿物的水泥的烧成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加少量P相的Q相-CA-C_(12)A_7水泥,烧成温度大大降低;铁相的存在,能够降低 Q相的烧成温度,富镁能促进 Q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无机盐与有机物由于互不相溶很难反应,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可以使水相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相中的有机物经历相转移催化过程发生化学反应,这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GJW50的微观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到硬质相WC晶粒边界的溶解迹相和晶粒内的位错以及不同热处理状态钢基体的组织形态;通过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态合金的主要相是WC、α-Fe、M_3C和M_6C型复合碳化物;淬火高温回火态的主要相是WC、α-Fe和M_6C型复合碳化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微区相成份分析结果证明,硬质相WC晶粒有局部溶解于钢基体,并发现GJW50合金组织中存在有“贫铁”和“富铁”两种类型的硬质相。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冷喷涂辅助原位合成方法制备AlCoCrCuFeNix(x=0.5,1)高熵合金涂层,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然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了高熵合金涂层中AlCo相和FeCr相的摩擦过程,模拟分析了高熵合金涂层中AlCo相和FeCr相对高熵合金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摩擦条件下,AlCo相所受到的摩擦力大于FeCr相所受到的摩擦力,AlCo相的磨损量要大于FeCr相的磨损量.AlCo相在摩擦过程中产生了粘附与脱附原子,导致总摩擦力上升,而在FeCr相摩擦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粘附原子.AlCo相内部产生了明显的位错结构,位错总长度随摩擦距离的增加持续增加,并且在摩擦的最终阶段产生了两种混合位错结构,但是在FeCr相的内部并没有发现位错结构.说明FeCr相对AlCoCrCu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耐磨性能有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E.Sjoqvist工作的基础上,用新的方法求解处于不依赖于时间的恒定磁场中无相互作用的自旋1/2粒子对这一复合体系的几何相和纠缠度,重新得到了两者的关系,只有当体系的纠缠度为0时,复合体系的几何相才可以表达为两个子体系几何相之和的形式.还进一步研究了处于旋转磁场中的无相互作用的自旋1/2粒子对体系的Berry相和纠缠度,发现两者仍具有同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