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舍在很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传统作家的记忆。部分评论者在老舍语言的研究上也限制了他的杰出成就,但实际上,整个创作生涯,老舍,几乎有半数的时间都用在欧洲地区,写异国情调的小说近1/3。老舍是闻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其特别的语言风格在于锻炼口语,老少皆宜,配合了多种流派的语言,创新性地运用它们;揣摩拿捏欧化语法和句子,描述简单明了,专研和掌握这些风格,能让我们得到很多有用的启发。本文着重分析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语言风格形成因素,从老舍语言口语特点、审美特点、幽默特点、兼容特点和欧化特点五部分分析其语言形成因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舍先生在语言形象性方面所运用的手法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善于描摹。老舍先生运用语言描摹了人生、景观、心态 ,调动了一切语言手段 ,竭力达到绘声绘色 ,穷形尽态 ,惟妙惟肖。 2 )善选动词。通过动词的合理选用 ,使被描写的对象富有活力 ,神采飞扬 ,形象逼真 ,使动词在句中起到了传神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3)善用比喻。他运用比喻手法有自己的特点 ,即传神 ,感情色彩鲜明 ,富有哲理意味。老舍先生对比喻的运用真正做到了“言近而旨远” ,“望表而知里 ,扪毛而辨骨”。他作品中的比喻之多、之精、之妙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3.
老舍创作<离婚>时的心态是冷静的,但冷静中又不乏热情.就该小说中的两个典型人物"张大哥"和"老李"进行了分析,指出老舍虽然是以冷静的笔调来描写人物的生活,展示人物的性格,但却倾注了无比的热情去关注这两个人物的命运,去关注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老舍采取这样的创作态度引发了读者不少的思考和疑问.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成功不仅在于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作品的语言。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这些比喻是老舍先生在深入生活,深入人物内心基础上的匠心独用,体现了老舍语言的一大特点——实而不华,华而不虚,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特色——乡土情结,俗而不俗。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近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比喻的广泛运用是其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用这一辞格刻画人物、描述现实,为读者讲述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展示了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文学语言口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语言口语观:一、白话是"万能的",文学语言要言文一致;二、语言应充分口语化,可诵可读;三、文学的民族风格最主要表现在语言上,特别是口语;四、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用生活给语言加工。  相似文献   

9.
孙浩芹 《科技信息》2012,(4):202-203
老舍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文学大师,其语言的炉火纯青与艺术内涵让许多评论家和非评论家敬赞有佳,众说纷纭。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简论他的小说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直接描写满族生活的作品,其满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语言习俗方面的满语遗存,北京话的运用,与骑射习俗有关的八旗制度,辫子、旗袍等服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称谓、礼仪、育儿等方面的习俗,尤为突出。这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不但记录了他早午的生活,更倾注了他对自己民族的全部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