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冯腾飞 《海峡科学》2006,(9):113-114
《新课程标准》中写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亩田。这样的作文是个性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陈汉白  熊豫麟 《科技信息》2008,(12):293-293
由于教与学中的一些误区,学生们常常畏惧写作,并在写作中犯很多简单错误。笔者就CET四级考试作文为例,进行思考。并认为大学英语作文的教与学应该提倡并且重视简单词汇和句型的使用,从而让学生有信心用简单英语清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当学生热爱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去,懂得观察生活,作文才会有内容,才会生动。传统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甄别功能,学生在被动的考核压力中不得不抄、背、套,出现了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倡导自由表达,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然而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执教者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于是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导致学生作文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教与学之间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不信任感。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1.引言写作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反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历来是教与学的薄弱环节。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花费了不少心血,学生经过长期的英语学习,仍然写不出一篇完整、意思表达清楚的作文。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许多错误是屡改屡犯,为此,笔者分析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就这些错误给出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建议。2.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这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  相似文献   

7.
材料作文是高中作文写作的重要形式,考察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为此本文从把握高中语文作文材料观点、多角度分析材料和提高创新能力、深入挖掘材料广度和引发学生思考这三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帮助学生对材料性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并且从突破作文材料限制写作、引用新颖且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增加个人观点的表达比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写作技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材料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邵军祥 《科技信息》2010,(1):206-206
在教学中进行拓展,立足课文,多方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养成阅读和作文的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勇 《科技信息》2010,(18):I0118-I0118,I0121
本文针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本、专科一年级学生所开设高等数学教与学,试图分析如何来激发学生对高数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教材优势,以读促写,养成先读后写的习惯。教学生学会观察,挖掘写作的源泉,养成认真观察、下笔成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养成自由表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态度与动机作为影响学习者的主要情感因素,必然对学习者学习英语写作有影响。不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与动机如何,直接影响他们的写作水平。通过对广西右江民族师专英语系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和作文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对英语写作的态度与动机,并了解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英语写作学习方法及对该课程的需要,进而仔细分析、探究这些问题在英语写作教与学过程中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益琼  黄念权 《科技资讯》2006,(24):172-172
体育教学中,在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低起点、多动笔、巧指导──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张开锦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作文材料的形成,来自于生活积累、学习积累,来自于长期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这正是当前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作文...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作文从命题到修改乃至阅读都是教师掌握着主动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见了作文就头疼”厌烦心理,每逢作文总是无从下笔,称作文为“憋”文。新课程理念视作文为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视作文为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诸要素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作文质量的高低是学好语文与否的一面镜子。但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对作文都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面对题目无从下笔,最后大多敷衍了事,更有甚者,以抄代作。因此,作文往往成了语文教与学的死角。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怕作文呢?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注重素材的积累。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镇学生,活动的间空一般都是学校和…  相似文献   

16.
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因此导致学生表达欲望不强,表达内容枯糙,表达方法欠缺,作文水平提高缓慢。当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作文教学也应当借助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供作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变得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让学生作文鲜活、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理念影响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影响着我们的作文教学。尽管“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观念已走进作文指导课,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致使我们在作文评析时,仍用一种程式化、标准化的模式衡量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内容受其影响,形成一种定势,单调而枯燥乏味;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畏难情绪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9.
邵建仁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18-218,141
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改作文习惯培养的实践探讨.一、提供范例,引导学生学会作文自改;二、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主动性;三、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改作文习惯.  相似文献   

20.
初中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创造性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传统及现代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同时,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等符合教学规律的原则,在作文讲评和指导学生作文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