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田间主要靠灰飞虱带毒传播。该病害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害小麦,高粱等。2005年鸡东县大面积发生玉米粗缩病,占到玉米面积的1/4。经过农技专家的及时救治,基本控制了该病情的蔓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常有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苗枯病、粗缩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阐述了这些病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和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魏俊杰 《科技信息》2012,(9):410-410
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华北一些省、市先后曾有不同程度地流行为害。尤其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生比较普遍,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至今对我国华北玉米粗缩病发生中的某些问题还缺乏深入地研究,有些问题看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理州玉米灰斑病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2007年对云南省大理州玉米上新发生的病害——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成熟期发生,发病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此期间降雨量和温度对病害流行影响较大.品种抗性、海拔高度、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也影响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化学防治药剂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等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随着感病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变化,玉米大斑病流行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黑龙江每年平均因玉米大斑病危害损失玉米约6000~9000万千克.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地区减产达30%~47%,甚至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10.
我市玉米主要病害以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纹枯病等为主,因病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在常年发生条件下达10%-20%,大发生时达30%-50%,局部严重时达80%。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放开,品种多、乱、杂现象突出,一些感病品种或材料传入我市传播蔓延,如灰斑病等,发生面积、种类、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任务艰巨,对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影响。掌握玉米主要病害症状、发生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途径是促进玉米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玉米苗期病害的特征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由于密植、高温、杂草以及多年连作等原因.玉米各种土传病害、缺素症状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后及早发现和防除会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现将玉米各种苗期病害特征、预防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抗玉米粗缩病品种,选取河南省新审定的30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河南省选育的玉米品种中,对玉米粗缩病具有中等以上抗性的品种比例较高,但高抗品种相对较为缺乏,在供试的玉米品种中,抗病、感病品种分别为16和14个,其中抗性表现为抗的品种有4个,分别为内秀10、怀川82、粒农12和技丰336,中抗品种有12个.测产结果表明,北青680的20株穗重最高,为4.19 kg.根据不同品种玉米粗缩病的病情指数和产量进行双Y轴折线图分析,结果表明,病情指数的趋势整体与产量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韩世锦 《广东科技》2011,20(12):66-66
近年来由于频繁高温干旱和低温冻害,柑桔各种病害发生加剧,特别是柑桔树脂病暴发流行。柑桔树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根据发生部位不同,通常将侵染枝干所发生的病害叫树脂病或流胶病,侵染幼果和叶片所发生的病害叫沙皮病,侵染果实使其在贮藏期发生腐烂的病害叫褐色蒂腐病。沙皮果个小,果面粗糙,品质劣,商品价值低。已染病果实在贮运期间会造成大量烂果。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  相似文献   

15.
以烟田普查和系统调查为主要手段明确了2013年奉节烟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流行规律,并在实践基础上根据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组配了主要病害的防控对策。2013年奉节烟区主要发生病害种类有烟草野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普花叶病毒病、烟草气候斑点病等5种病害。此5种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各不相同,防治时机和对策也各不相同。在防治上,不同病害的防治重点不同,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森林病害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主要为青海云杉叶锈病、云杉落针病、云杉叶枯病、山杨黑斑病、山杨烂皮病、山杨毛毡病、山杨叶锈病、山杨缩叶病、桦木叶瘿螨、山柳枝枯病、青海杜鹃叶锈病、银露梅枝枯病等。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是青海云杉叶锈病。在1990s以来,因气候多为干旱年份,不适宜于病原菌流行,侵染性病害发生面积减少,而青海云杉林衰退病大面积发生,对森林健康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叶斑病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的统称,是永德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在我县爆发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寻找有效的防治药剂,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玉米生产安全,2007年我县在常年病害重发生区的大雪山乡蚂蟥箐村开展了爱苗防治玉米叶斑病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种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提介连片种植、改善耕作制度、冬春季和玉米播种前后清除田间地间杂草、合理施肥浇水、播种前用呋喃丹等种衣剂包衣或拌种、玉米苗期喷施毒抑制剂和菌毒清等过程,它解决了玉米因粗缩病等原因导致亩产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清南京地区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状况,笔者通过野外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于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该地区主要散、混生竹种系统开展了病害发生种类和危害状况调查,并对竹类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共调查竹种18属107种(含种下等级),发现竹类病害1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和螨害1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为竹丛枝病(Aciculosporium take)、竹叶枯型丛枝病(Phaeosphaeria bambusae)、刚竹秆褐腐病(Fusarium spp.)、竹叶锈病(Puccinia spp.,Uredo ignava)、竹叶锈褐斑病(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等,对竹类生产危害和影响较大。竹类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竹种、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竹类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竹,科学管理,加强优良竹种选育以及竹类病害研究和检疫等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