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新德 《科技资讯》2010,(33):229-230
校企合作是高职校与市场对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这种"一头热"的现象,基本上都是高职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而企业方面往往缺乏进行合作的内在动力。如何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当下几乎所有这方面的研究探索,都来自于长期从事教学的老师,他们都从自身的角度在看待问题,一些言论看起来证据确凿,但因不了解企业的本质,抓不住问题的核心,以至于有隔靴搔痒之嫌,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将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校企合作问题,尝试揭示校企合作"一头热"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出了看待校企合作问题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最终提出了高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多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王秀梅  牛同训 《科技信息》2011,(10):I0206-I0206,I0208
高职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而企业培训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是校企合作的纽带。高职院校开展企业培训能够提高企业对学校的关注度,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等的建设。开展企业培训,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能够克服高职教育自身的一些缺陷,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克服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缺陷,“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应运而生。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和高等学校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校企合作模式并不成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阻碍。为了良好的为我国培养高科技人才。政府.企业.高校必须善于总结,力求创新,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波 《科技咨询导报》2014,(23):209-209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校企合作能够极大程度的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研究一直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校企合作被认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角度研究校企合作关系,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向。校企合作是企业技术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认为与大学的合作拓展了企业的技术资源,增强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如何提高校企合作的绩效,使企业真正从中获益,并乐于保持与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仍是一个需要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曹元峰 《科技资讯》2010,(36):213-213,216
本文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让大家看到了"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课堂搬进车间"、"和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给学校带来的活力和给企业带来益处的双赢局面,同时也引发了对校企合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这种方式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这一供求矛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配合"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还是"企业本位"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企业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质量及持续性.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创新机制进行探索与实践,明确了校企合作企业和专业的选择标准,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原则、目的,明确了校企合作权利和义务等.完善政府服务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改革职业院校办学机制,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主要想从学校获取优秀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短期的实习生,真正想与学校建立全面、深度、多元化合作的企业并不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宏观环境;国家政策法规:象征性、概括性或原则性地规定较多,没有从法律上规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企业: 缺乏校企合作的动力; 学校及学生:缺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吸引力.应通过政策法规营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宏观环境,行业组织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组织保障,调动企业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增强职业院校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吸引力,媒体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等全方位激发和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和北京SN物流公司的校企合作为例,积极探讨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运作和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仕梅 《科技信息》2011,(9):I0240-I0240,I0417
从学校建设与企业发展两方面阐述了校企合作的意义,并从技术服务、实训室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企业兼职教师聘请、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我国普通高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校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实验课独立设课课题出发,探讨校企合作的思路及措施,并介绍了实行校企合作后的一些成效,提出校企合作的一些新思路,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合作教育是美国校企之间合作最为成功和影响最大的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共建产学合作基地,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和新闻媒体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合作教育全过程,以及校企对合作情况共同进行评价考核。我国职业院校应借鉴美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职业院校在合作教育中的一些具体实践,完善高职教育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加大企业在合作培养过程中的考核评价力度,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我国普通高校改革与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我校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实验课独立设课课题出发,探讨校企合作的思路及措施。并介绍了实行校企合作后的一些成效,提出校企合作的一些新思路,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龙奇勇 《科技信息》2009,(28):210-210,212
校企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利保证,但其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校企合作向深层次方向发展。这些问题因素既有高等职业院校方面的,也有企业和政府方面的,只有完善制度,才能在公平、互利互惠的协商下卓有成效的开展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6.
余家乐  顾志刚  林金涛  张成龙 《科技信息》2009,(30):I0023-I0024
因高职院校专业实训条件的限制性,需要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为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就需要合作关系的稳定,而这种稳定的基础是校企双方的互利互惠。为此笔者开展了企业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建立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关系的试点实践。本文就基于人脉的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互利互惠是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具有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开设工管类课程问题与实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国 《科技信息》2011,(21):251-25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关键,而校企联合开设课程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广东省几所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办的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对比,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设工管类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校企合作各参与方的行为选择,探讨了校企合作开办课程的关键因素。最后给出了对于高职类学校校企合作开设工管类课程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直接的教育形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是推进教育与产业对接、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企业由于成本考虑,往往缺乏合作的动力,校方在安全考量、教育质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考虑下,处于保守状态,导致双方无法深度合作的困境。通过分析当前开展的4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提出了基于育人主体的理念遴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基于企业需求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选促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理想的新员工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在开展校企合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分析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提出优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对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对策是:政府应制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性文件,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减免企业税收等扶持措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强化校企双方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不断拓宽实训基地的应用功能,使其既满足企业的盈利目的,也能满足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