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是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的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苏州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浙江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公司、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四家单位出资组建,园区由环保工业园、环保生态园、环保科研园、环保产业展销咨询服务中心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关系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和Tobit模型对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分阶段进行了效率测算,从微观层面深度剖析中小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论表明,中小企业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企业稳定期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初创期和稳定期效率差距较小;政府资助与企业利润对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劳动者素质的作用不明显。最后,从企业、行业和政府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晓鹏 《华东科技》2009,(11):58-58
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名校苏州创新合作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于10月18日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办。本次交流会主题为:聚焦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系统梳理了南京、苏州和扬州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扬州与南京、苏州在政策方面的差距,从进一步健全细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成果转化与应用政策体系以及构建科技创新融资政策体系3个方面对完善扬州市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龙颈位置,经济比较发达。中新工业园、苏州新区及分布全市的国家、省级开发区形成苏州对外开放的经济格局,成为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苏州经济发展起源于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农、工、贸的协调发展。然而,在这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产业,建设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建设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6.
6月13日,由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江苏省苏州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主办,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承办的"中国联通·中国民营企业家(苏州)高峰论坛"特别邀请到北京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郑学益、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慧聪国际资讯集团CEO郭凡生、中国民营水泥大王张春来等学者、专家,为苏州民营企业家提供了一席交流心得、变革管理、创新思维的思想盛宴,本刊将陆续转载此次峰会专家及著名企业家的精彩讲演。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和任务当前,我国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了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建设完备、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世界高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自主创新的三个方面,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对一个城市而言,三种创新同时并举会有困难。对苏州来说,走引进消化吸收这条路比较合适。原始创新投入比较大,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对少数领域进行集中投入,若干年后总会有回报的。对苏州来说,更多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创新转换和创新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对2008—2018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价值链上两阶段的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创新转化阶段效率稳步提升,创新转换阶段效率逐年下降;各地级市创新转换效率和创新转化效率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两阶段创新效率发展不平衡;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创新转换效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基础创新技术水平的“相对退步”,创新转化效率的稳步提升要归因于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0.
就在20年前,昆山还是个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六县中居末位,戏称“小六子”;20年后,昆山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新兴工业城市,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首位,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年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昆山注重创新。现昆山拥有了包括高科技工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模具产业基地、教育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民营科技工业园、软件园、清华科技园、传感器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内的十大高技术含量的园区,这些园区推动了昆山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慧亚 《科技信息》2010,(23):J0108-J0108,J0048
虚拟生态工业园是基于生态工业原理发展起来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在超越实体生态工业园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组织形式;本文介绍了虚拟生态工业园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并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内工业布局、土地资源现状下适合国情的生态工业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就显著,国家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但与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整体上仍存在着创新战略定位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效率不高、创新制度不完善、创新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与不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构建新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构建中国特色新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完善和优化中国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创新城市评价课题组发布了《2015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报告针对全国创新城市建设较为突出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及苏州等20个城市,从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方面对其创新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挖掘。对该报告进行了述评及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肯定我国依靠自主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同时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切实领会党中央的创新思路,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应积极开展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工作,围绕集群企业的共性科技需求,整合科技资源,共建创新平台,降低研发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协同创新的优势日益显现。景德镇陶瓷工业园要打造成一个文化创意的产业集群,走协同创新之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了工业园区协同创新的现状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估了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可持续创新效率,进而通过Tobit回归研究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可持续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效率值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因素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创新效率影响的显著性差异较大,体现了不同区域创新系统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的创新探索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企业主导、面向世界开放和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资源体制;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探索则包括6个方面,主要致力于解决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难题.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基于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视角,进一步从基本经济制度特性、重构市场化导向制度、配置主体协同合作、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激发人才活力和构建更有效科技计划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各省区之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该文以中国各省区2002—2011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数据为基础,应用收敛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创新效率存在着条件收敛,但东部和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趋势;全国总体及中部的条件收敛因素为科技劳动力资本,东部地区为高技术资本累积,而西部地区则为科技劳动力资本和高技术资本累积,政府资助不是任何地区促进技术效率显著收敛的条件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中国各省区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体系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9.
邹蔚  彭锐 《科技与经济》2020,33(1):31-35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2011-2017年全国各地区全社会和科技创新两个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及湖北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湖北工业各行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认为湖北应提升工业科技创新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指标,测度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并进行效率提升潜力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比较低下;不同县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水平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协调推进,还有部分县域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经济发展出现背离现象。提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县域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