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青楷槭2 a生插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不定根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青楷槭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定根生成方式属于诱导型,维管形成层和皮层的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插条基部皮层的愈伤组织数量多,分布均匀,可形成不定根;切口部位愈伤组织不分化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常见树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帽儿山16个典型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统计特征,叶功能性状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枝功能性状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树种枝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面积变化范围为6.68(白皮柳)~166.83 cm~2(青楷槭),小枝上叶片数量变化范围为2(青楷槭)~94.17片(胡桃楸);失水速率与营养成分(N,P,K)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柄直径与单个叶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枝条直径与总叶重、总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青楷槭叶面积最大,小枝上叶片数量最少,即随着出叶强度的增加,树木叶面积及叶面质量减少;在叶水平上,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叶片比含量低的叶片失水速率快;无论是在叶水平上还是在小枝水平上,大叶片都会比小叶片付出更大比例的叶柄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槭属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观赏、油用、药用等重要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流式细胞术和K-mer分析方法,首次进行6种槭树基因组大小测定,为槭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6种槭树嫩叶为材料,WPB为细胞核解离液,大豆(Glycine max‘Polanka’)和玉米(Zea maysCE-777)为内标,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和K-mer分析法估测6种槭树的基因组大小。【结果】基于流式细胞术测定建始槭(Acer henryi)、三角枫(A.buergerianum)、秀丽槭(A.elegantulum)、血皮槭(A.griseum)、五小叶槭(A.pentaphyllum)和青楷槭(A.tegmentosum)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691.12±8.69)、(863.90±8.69)、(896.50±4.35)、(893.24±8.69)、(766.10±8.69)和(1 154.04±13.04) Mb;以K-mer分析法估测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61.72、743.00、777.87、771.51、650.64和1 103.46 Mb;杂合率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4.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常见的6种槭属树种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树种、器官、径级等多角度对其干重热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种槭属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的干重热值差异显著性不同,枝和皮的干重热值与其他器官的干重热值差异极显著,而主根、干、叶和侧根之间的干重热值差异不显著,整体表现为:枝>主根>干>叶>侧根>皮;不同树种同一器官的干重热值存在一定差异,枝、干、侧根的干重热值最高的树种为花楷槭,皮和主根的干重热值最高的树种为青楷槭,叶的干重热值最高的树种为色木槭;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的干重热值存在一定差异,6个树种中枝的干重热值是最高的,其次为干或主根;槭属树种的干重热值随着胸径的增大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叶性状对植物资源获取、光合能力等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植物通过叶性状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期的生存策略。【方法】以小兴安岭3种典型槭树: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青楷槭(A.tegmentosum)和五角枫(A.pictum subsp.mono)为研究对象,在展叶期(6月初)、叶稳定期(7月中旬)和叶凋落期(9月初)3个时期分别测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厚4个叶性状,分析叶性状的生长动态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期,3种槭树的叶性状均发生了显著变异,且随生长期变化存在相似的变异规律,展叶期的叶厚和叶稳定期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时期。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随生长期不同发生了显著变化。3种槭树在展叶期选择“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在叶稳定期和叶凋落期则偏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叶性状及其相关性在不同树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可通过叶性状变异及调整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来适应生长期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6.
3个槭树品种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紫果槭、岭南槭、长柄紫果槭3个槭树品种嫁接适期、嫁接方法及其配套管理技术的试验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紫果槭、岭南槭、长柄紫果槭3个品种对砧木三峡槭的亲和力差异性较大,其中紫果槭最好,嫁接成活达80%以上;3个品种嫁接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紫果槭、岭南槭、长柄紫果槭;3个品种秋季的嫁接成活率均高于春季;砧木的移植有利于提高春季紫果槭嫁接的成活率;套袋保湿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绑扶固定措施能对嫁接苗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提高嫁接的成苗率,且有助于嫁接苗形成一个较好的树型。  相似文献   

7.
以三翅槭模式标本树上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基本形态和特性,并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和层积处理后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三翅槭为无胚乳种子;三翅槭种子在15~25℃昼夜变温下种子萌发效果最好;不同浓度的GA3、6-BA、IAA均能打破三翅槭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层积处理也能较好的提高三翅槭种子发芽率;三翅槭幼苗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叶片形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性状,探究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槭树属植物果实的风传播机制和种群扩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为材料,在分析种子长度、种子宽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特征等参数的基础上,模拟果实的传播特征(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比较15种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①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开张角度对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的影响最大,种子宽度影响较弱;②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沉降速度为69.14~224.06 cm/s,扇叶槭最慢,梣叶槭最快;扇叶槭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最远,梣叶槭最近;③15种槭树属植物果实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正相关,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和种子宽度负相关;水平传播距离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种子长、果翅长、果翅宽、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均呈负相关,而与种子宽度正相关,果实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负相关,果实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性状影响;④对15种槭树翅果的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911%, 基于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知,当欧氏距离为10时,15种槭树可分为4类。【结论】果实形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5种槭树果实形态特征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依次为: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种子长度>果翅长度>种子长宽比>果翅宽度>种子宽度。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因子的综合制约。千粒质量、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可作为槭树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蓬子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技术进行蓬子菜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鉴定的化合物为:diosmetin-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特有濒危极小种群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的年龄结构和动态特征,揭示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发展动态,探索其濒危机制,提出野生梓叶槭种群的保护和恢复对策。【方法】通过对集中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都江堰的梓叶槭种群进行样地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将各样地划分为1~4个20 m×20 m的样方,再将每块样方划分为16个5 m×5 m的小样方; 对样方内的梓叶槭植株进行每木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体数、树高、胸径等生长因子,同时记录各样地海拔、经纬度、坡向、坡度、林分郁闭度、植被群落以及土壤类型等生境因子; 以梓叶槭个体的胸径代替龄级来反映种群结构,将梓叶槭胸径大小划分为11个径级(Ⅰ-Ⅺ,设置DBH>50 cm为Ⅺ级,每级间隔5 cm),龄级与胸径大小级对应,绘制梓叶槭种群的径级结构图; 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 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梓叶槭在峨眉山和都江堰地区的种群差异明显,峨眉山种群共有105株,都江堰种群共有81株,种群龄级结构完整,种群径级结构表现为中龄级所占比例较大、幼龄级和老龄级比例次之的纺锤形结构。梓叶槭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指数表明,两个地区受随机干扰时的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pi')分别为0.011 6和0.004 2,均趋近于0,总体上表现出由稳定型向衰退型转化的衰退型结构; 生命表及相关曲线分析显示,梓叶槭早期个体死亡数较高,存活数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对环境的选择作用强; 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各龄级种群有相近死亡率; 生存函数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生存率函数S(t)均随着龄级的增大呈单调下降的趋势,而累计死亡率F(t)则呈单调上升趋势,两个函数曲线变化呈现互补的现象; 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2、4、6、8龄级时间后梓叶槭老龄级个体逐渐增多,幼龄级个体则有所降低,种群稳定性降低,难以长期维持; 如果种群中幼苗难以补充,幼树不充足,再经过4个龄级后梓叶槭种群将成为衰退型种群。【结论】导致梓叶槭濒危的原因可能是梓叶槭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为干扰; 应加强对梓叶槭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保护梓叶槭现有的成年个体,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更新,防止栖息地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还要深入开展梓叶槭生物学及繁育特征研究,提高梓叶槭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促进其种子向幼苗转化。另外,在天然林更新中,应采取人工抚育等措施来加强对中小径级梓叶槭个体及生境的保护,促进梓叶槭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沙苑子,采用同时蒸馏浸提法提取了沙苑子挥发油,利用GC/MS方法测定了沙苑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沙苑子中挥发油的含量为2.59%(质量比)。共鉴定了12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3H)-萘烷酮,4,4a,5,6,7,8-己二烯和2H一环丙基[a]萘-2-one,1,1a,4,5,6,7,7a,7b八氢-1,1,7,7a-四甲基-,(1a,α,7α,7aα,7bα)。  相似文献   

12.
槭树科槭属植物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槭属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叶子对生及有翅的分果(翅果)是它们的显著特点,我国是槭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对丰富的槭树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应加强研究工作,并扩大对槭属植物的引种,利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六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二十六烷酸、亚油酸乙酯、十八烷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燕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威胁。近年来,为了摸清该区域的植物本底,在充分收集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燕山地区进行了全面调查,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管理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显示,燕山地区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共发现河北省维管植物新记录8种,分别是卷柏科(Selaginellaceae)的膜叶卷柏(Selaginella leptophylla Baker)、凤尾蕨科(Pteridiaceae)的普通凤了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毛茛科(Ranuculaceae)的卷毛蔓乌头(Aconitum volubile Pall. ex Koelle var. pubescens Regel)、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的黑茶藨子(Ribes nigrum L.)、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 L.)、槭树科(Aceraceae)的细裂槭(Acer pilosum Maxim.var.stenolobum(Rehder)W. P. ...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吉林省木本油料树种色木槭的资源现状,分析吉林省色木槭存量现状及特点,根据色木槭郁闭度与结实量关系及种子含油量估算年制备生物柴油原料油量,剔除边远地区不可采摘部分,得出吉林省色木槭种子年可制备生物柴油量为10万t,进而分析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可为吉林省开发利用色木槭这一能源树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持红花槭园艺品种的优良性状,开展了适合上海地区的砧木筛选和育苗技术研究。通过7种槭树幼苗的移栽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强的种类和适合的栽培方法;通过嫁接试验,筛选出优良的砧穗组合;通过测定叶片变色过程中花青素的浓度差异,对接穗受到砧木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4种砧木的组合嫁接成活,红花槭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三角枫嫁接苗的生长量最大;三角枫嫁接苗花青素的浓度比红花槭嫁接苗和进口大苗高,观赏期延长3~6d。红花槭、三角枫都可以作为两个品种的砧木,三角枫比红花槭砧更适合上海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槭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复叶槭、平基槭、五角枫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明确了其酶谱的特征及分布,并通过排序分析方法分析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五角枫与平基槭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复叶槭与上述两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从酶带的数量和染色深浅可发现在三种供试材料中,五角枫的抗性及适应性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P.C.Tsoong)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取20条RAPD随机引物对3个庙台槭居群的39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得到一系列0,1数据,用Popgen32,AMOVA和SPSS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条引物共检测到128个RAPD位点,庙台槭物种水平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53.13%,居群水平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秦岭中段南坡居群42.90%,中段北坡居群18.75%,秦岭西段居群32.78%。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居群的个体有以彼此为中心的聚集趋势。庙台槭居群间基因流大小仅为Nm=0.7036。结论 庙台槭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在居群水平上;庙台槭居群间已发生了强烈的遗传分化;庙台槭居群间的基因流很小,遗传漂变和随之而来的近交可能是刻划居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11):1830-1834
庙台槭为我国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原记载仅零星分布于秦岭西段的个别地区.近年在河南伏牛山区首次发现庙台槭野生种群,完善和修正了我国半个多世纪关于该树种分布范围的界定,对其起源、资源保护和栽培技术研究意义重大.对庙台槭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对该树种野生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庙台槭种群对生境要求严苛,种群在该调查群落中虽是优势树种之一,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极不完整,从演替趋势来看,该种群具有逐步衰退下降的动态特征.本文还对庙台槭的濒危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槭树科植物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6卷中得以整理,然而,到目前为止,甘肃槭树科植物尚未进行全面整理,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科植物,以及为科研、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料,作者利用教学之余,对该科植物在甘肃的种类、地理分布等作了初步的整理。现已知甘肃有槭树科植物2属,24种,10变种,3亚种;其中含有1新变种,3个分布新记录种和2个分布新记录变种。并将甘肃所产槭树科植物编制成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