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在于既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专业,未来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在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本文尝试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3+4"分段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并分析评价指标的应用思考,以切实保证分段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既满足了中职教育高层次发展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也是解决企业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该文针对长春师范大学与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就交通工程专业进行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项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对3+4中职-本科分段人才培养项目的持续优化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职与本科"3+2"分段贯通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联合重庆文理学院开展"3+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两个合作院校充分调研,瞄准学生就业岗位群,明确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构建了"层次+模块"...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贯通中职学生继续学习提高的通道,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融合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该文结合淮安中专校工艺美术专业试点项目中职学段的实践,对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5,(5):96-98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正将传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旨在培养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定职业技能为一身的人才,这对"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会计学专业"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实施"差异化"的目标定位策略;引入会计职业岗位群素质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办院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出发点,阐述了民办院校旅游管理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比较民办院校与其他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对民办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创新时代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民办院校的特色却有点下降。对于办学的创新和改革来说,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管理模式也需要新的改变,在办学体制上也开采新的体制,注重长远规划,注重培养人才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对于民办院校的招生方式也需要新的改革来进行更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尹梦霞 《科技信息》2012,(18):151+154-151,154
面对激烈的竞争,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必须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取胜。"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选择。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本文对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重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前端人才市场匮乏,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却难以满足市场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对比高职院校与IT培训机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院入选"1+X证书"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为契机,将"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打造专兼职结合"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结合行业职业要求,推进复合型Web前端开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闪福元  马英俊 《科技信息》2010,(27):I0167-I0167,I0143
民办院校是指由普通高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企业或者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职业类院校,民办院校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民办院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弊端已凸显无疑,无法适应当今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就我院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3+2"办学模式,以与其他本科高校对接合作培养人才的形式迎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该文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3+2"模式下办学特点与学生特色,从英语教学切入,从教学大纲、教材与专业需求、评价体系方面提出高职"3+2"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自编教材、开发第二课堂、完善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进。旨在完善"3+2"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雍浩  李正 《科技信息》2013,(9):206-206,221
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体质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即由原来的外延式发展变更为内涵式发展,而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提出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范利刚 《科技资讯》2008,(34):179-179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些影响到正常的人才培养,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也占有很大的分量,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粗浅地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更实际、更接地气、更无缝隙对接市场所需,是高职院校在生源数量减少、学生就业压力的形势下不得不认真深究的问题。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式实地观察法、电话访谈法解析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并构建了"3S——skill、salary、safe"满意度测评模型,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个案开展了实证探究,以期优化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拔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下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与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树立良好的市场、质量、服务和效益观念。本文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该如何突出民办职业教育的特色,具体从人才培养及定位、职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高校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3个"3+1"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3+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基于3个"3+1"模式的培养体系,重点阐述了"3+1"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和培养时间设置方法;最后,对该培养模式的可实施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3个"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民办本科院校体育保健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安徽省4所民办本科院校体育保健课实施中面临的困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所民办本科院校体育保健课实施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1)体育保健课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2)体育保健课程内容供给与学生需求不平衡;(3)学生选修体育保健课存在心理障碍;(4)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在对困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保健班学生身体基本状况提出了具体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应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和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以及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3+4"七年一贯制分段学习方案是如今重点试行的教学模式,该文立足于中职、本科衔接教育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其在教育基础、衔接课程和师资资源问题的不足,提出了相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3+4"衔接培养计划的实际推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覃家宁 《科技信息》2013,(20):314-314,316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10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部分体育教研室主任,发现目前上海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普遍存在本科院校的压缩版或中专职校的加长版,体育教学缺乏职业实用性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体育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不足、体育场地设施有限等因素有关,本文从体育教学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性的角度,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以期为上海民办高职院校开设实用性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