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电梯用半导体冷热空调器包括位于轿顶的主机、轿厢中风箱、通风管和温控数字显示装置。主机壳体内安放半导体制冷器件组,由温控电路控制其致冷和致热,并分别传给其左、右侧的集冷筒与散热片。隔离层将壳体分为冷、  相似文献   

2.
钢锭在冷却过程中会出现疏松、缩孔和偏析等缺陷。本文提出在钢锭模上加散热片来加快钢锭的凝固,分析加不同形状的散热片后钢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全凝时间、缩孔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加散热片后钢锭凝固时间缩短了60 s,而且水平布置的散热片与竖直布置的散热片相比凝固速率加快了16%,加锥形数值散热片后,缩孔的体积最小为247.3 cm3。  相似文献   

3.
辐射制冷器是一种通过向空间环境辐射热量而获得冷量的被动制冷装置,具有寿命长、无功耗、无干扰等突出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系统。辐射制冷器支撑结构的设计是总体设计中的关键。基于HyperWorks/OptiStruct平台并结合拓扑优化技术完成了辐射制冷器支撑结构的设计,最终的设计结果为结构基频95Hz,辐射制冷器中心对安装底面的频响放大倍数最大值为3.7,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4.
微型低温制冷器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启动时间短,使用可靠,因而在红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第一代红外探测器配套的制冷组件已实用化、工程化,并转入小批量生产。但J-T制冷器/全金属杜瓦用于红外焦平面这还是首次。由于探测器结构的特殊性,对制冷器及杜瓦的设计、制作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可靠性方面也提出了新的命题。该制冷器的主要结构是薄壁真空容器及毛细管内通高压气流的螺旋管组件,属制冷机械和真空容器。而全金属杜瓦用于工程目前在国内还不多见。1 微型制冷器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张强 《甘肃科技》2016,(20):54-56
首先分析了散热片的散热原理及影响散热的各种因素。然后总结了不同形式的流场设计,建立了散热片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对比分析不同材料散热片对其散热效率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热电制冷技术教学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风冷式热电制冷教学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热电制冷器组件、电源模块、保温箱、测控系统等组成,可以满足热电制冷器的热工、电力参数测量和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可通过调节热电制冷器的输入电压、改变热电制冷器的工作片数、调节冷却介质流量,达到调节热电制冷装置的工作参数和性能指标的目...  相似文献   

7.
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结构和热电耦合特性,通过分离帕尔帖效应和焦耳效应的响应区域简化了内热源表达式,并利用椭圆偏微分方程建立了热电制冷器的新型热传导模型.该模型仅需制造商提供的标准参数,不依赖于热电偶的物理和几何参数,因而在输入电流和边界条件确定后可实现半导体制冷器在非均匀热流下温度场的数值分析.文中通过拟合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测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通用性,利用该模型得到了含热电制冷器的小尺寸半导体功率器件散热系统的三维和切面温度场分布图,并对该散热系统进行了共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包括汤姆孙效应在内的热电材料内部效应,建立工作在绝热表面空间内和非绝热表面空间内的串联式两级热电制冷器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冷热端温度、级间温差等参数的瞬态变化对两级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制冷空间温度、制冷量、制冷系数等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分别改变输入电流、热电偶数量和热电偶分配比,对比分析了2种模型的最低制冷温度、降至稳定温度耗时、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与相同条件的单级热电制冷器相比,两级热电制冷器降温所需时间较长但可达到更低的制冷温度;适当增大电流可以有效减少制冷耗时,且存在最佳电流、最佳热电偶数量和最佳热电偶分配比,分别使制冷空间温度最低,制冷器制冷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主动散热的荧光玻璃(PiG)用于反射型白光激光二极管(LD)封装,利用热电制冷器(TEC)的帕尔帖效应来增强荧光玻璃热耗散,降低大功率激光激发下荧光玻璃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白光激光二极管光热性能.将荧光玻璃浆料涂覆在热电制冷器冷端陶瓷基板表面,再通过低温烧结获得荧光玻璃膜-热电制冷器(PiG-TEC)结构.当激光功率从1.1 W增加到6.2 W时,荧光玻璃的工作温度从-5.9℃缓慢增加到23.8℃,最高工作温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当激光功率为6.2 W时,采用热电制冷器主动散热的荧光玻璃的工作温度降低了49℃(约67%).此外,在不同激光功率下,荧光玻璃膜-热电制冷器封装的白光激光二极管均表现出稳定的光学性能.当激光功率为6.2 W时,白光激光二极管的光通量为756.1 lm,色温为5 132 K,CIE色坐标为(0.343 5,0.379 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热电制冷器的帕尔帖效应实现了荧光玻璃的主动散热,满足了大功率荧光转换白光激光二极管封装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当前车用空调制冷剂导致温室效应气体这一重大缺陷,文章提出了以车用涡轮增压器作为动力源,带动涡轮制冷器进行制冷的空调方案,并开展了相应发动机和空调器组合台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以现有涡轮增压器产品充当涡轮制冷器时,在货车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空调装置可提供低于环境温度6℃的冷气;计算和试验进一步指出,为提高制冷能力,应对常规涡轮制冷器重新设计、制作,以提高涡轮的绝热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大热耗器件散热片是航天相机热控单元的关键部件,有必要对其进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以验证结构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大热耗器件散热片在随机振动环境下的响应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振动环境作用下,散热片加速度及位移响应在安全裕度内,结构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该论文将设计一种贴片式LED散热片,该散热片由金属散热片,伸出片.安装槽三个部分构成。使用过程中不必额外增加散热胶等辅助散热设备,具有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型高速风冷柴油机散热片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散热片组给定了若干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对散热片组的传热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影响传热系数的各种因素;根据散热片换热过程的物理特征与实验结果,利用高斯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综合成适用于实验条件范围内的传热系数经验公式。结果对各种风冷柴油机在强制对流条件下的传热机理研究及强化传热技术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建立了工作在密闭空间中的分离式两级热电制冷装置瞬态模型,给出了瞬态性能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制冷空间温度、模块温差、输入功率、制冷系数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电制冷器的工作电流和热电臂长度等关键参数对制冷空间稳定温度、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影响,并与串联式两级制冷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串联式两级热电制冷器,分离式制冷器的初始制冷系数提高了3.57%,无热源非绝热模型和有热源非绝热模型在300 s处制冷系数分别提高了5.72%和4.11%,空间温度分别降低了5.58%和3.09%;通过对工作电流的优化,无热源绝热模型和非绝热模型空间温度可分别降低至-29.03℃和8.98℃.  相似文献   

15.
李伟华 《科技信息》2013,(26):421-422
本文结合几个电厂冬季空冷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引起空冷散热片冻结的原因进行探讨。针对空冷散热片冻结的几个主要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力求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解决冬季直接空冷机组散热片冻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微气候空调系统冷源——热电式制冷器的最佳化设计。通过合理配置半导体热电堆,使制冷器处于最佳化运行电流状态,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制冷效果。笔者根据此最佳化设计,已研制出一套制冷量为384 W,功率消耗为1000 W,运行电压为24V(DC),运行电流为40 A(DC)的制冷器,经实测表明,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多级热电制冷器可提供更大的制冷温差,但制冷经济性能随级数增大而迅速降低.综合考虑热电材料各种内部效应与外部传热不可逆性,建立了空冷式多级热电制冷器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给出了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计算方法.为全面描述和分析多级热电制冷器性能,引入热力学完善度指标,并提出协调性能系数性能评价指标,分析了制冷器工作电流、热电臂横截面积与制冷温差对制冷量、制冷系数、热力学完善度和协调性能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冷温差为87℃时,电流分别为2.55 A和1.30 A时,热电臂横截面积分别为2.2 mm2和3.0 mm2时,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制冷能力与经济性,当电流为1.75 A时,可获得制冷量、耗功与制冷系数的最佳协调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用热电偶测量风冷2v—0.6/7型空气压缩机的温度场随散热片高度的变化,得出适当的散热片高度,可以降低排气温度及缸壁温度,提高压缩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测温系统测量微型风冷空压机缸壁温度场的分布,在不同散热片高度条件下对缸壁温度及排气量、功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不同散热片高度对缸壁温度场、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对实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总结了缸壁平均温度随压比、进气温度和活塞行程变化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是利用逆压电效应来实现电控位移并产生驱动力的一种新型微位移器件。FY-3气象卫星有效载荷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采用大冷量G型辐射制冷器冷却碲镉汞(HgCdTe)红外探测器,即长波红外和短波红外线列探测器,分别安装在辐射制冷器二级和一级上。在对G型辐射制冷器的后光路校核过程中,根据传递函数(MTF)值确定其相对于红外探测器组件的最终位置。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作为真空和低温下红外透镜组件的驱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